南韓政局變動,美國要做的不應是施壓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1月5日抵達南韓。這看上去似乎是一次禮儀性道別之旅,但防止南韓“後彈劾政局”對美韓同盟、美日韓合作造成負面影響,無疑也是布林肯此行的重點。這從美韓雙方的討論議題中可見一斑。雖然美韓都表示將保持既定外交安全路線不變,但此話的有效期短則兩周,最長也不過半年,而這恐怕才是最令美國坐立不安之處。
尹錫悅總統執政後,南韓外交一個最顯著變化就是一邊倒向美日等西方國家的價值觀外交。過去兩年半,凡是美國等西方國家倡導的,南韓都衝在前面表示積極支援;凡是美國等西方國家反對的,南韓也都衝在前面極力反對。這在朝鮮問題、俄烏衝突問題、人權問題等方面表現得尤其突出。由於推行價值觀外交,南韓幾乎是主動投向美日等西方國家的懷抱。這令華盛頓欣喜不已,並趁機落實過去難以實現的種種外交政策目標。
尹錫悅政府執政期間,美國取得的最大外交成果之一大概就是韓日關係的無條件改善和美日韓三邊合作的實質性同盟化。這兩者之間有著相互影響的關係。儘管南韓社會輿論壓倒性地反對尹錫悅政府對日本的單方面讓步政策,但尹政府始終堅持的邏輯是,通過改善韓日關係促進美日韓關係改善,而美日韓關係改善會推動美國更加重視南韓。
在此邏輯推演下,南韓在強徵勞工等涉日曆史問題和韓日軍事情報保護協定等安全問題上全面讓步。2023年8月,美日韓舉行峰會併發表《戴維營精神》等文件,意在將三國合作打造成同盟關係。2024年2月,南韓還首先提議簽署韓美日安全合作文件,這讓美日求之不得,同年7月“韓美日安全合作框架協議”正式簽署。這是韓美日提出安全合作基本方向和政策指南的首個文件,涉及定期輪流舉行三國軍方高級別會議,實時共用導彈預警資訊,實施新的三方聯合軍演等。隨著特朗普當選和石破茂首相上臺,拜登政府擔心美日韓合作生變,所以想把米飯做得更熟一些,於是又推動成立三國合作秘書處,深化所謂“印太區域”韌性。短短兩年多時間,韓美日安全合作就已升格為一個準多邊軍事組織。
然而,在一切看似進展順利的情況下,尹錫悅總統于去年12月3日發起了一場失敗的“緊急戒嚴”,結果本人也遭到國會彈劾。對此,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沙利文和常務副國務卿坎貝爾都公開表示了批評。美日高層此前接連取消了訪韓行程,致使美韓、美日韓關係一度處於停擺狀態。
最令華盛頓焦慮的是彈劾政局塵埃落定之後的南韓外交政策走向。包括共同民主黨在內的南韓主要在野黨,過去一直對尹錫悅政府的價值觀外交和選邊站隊外交持批評態度,甚至將尹政府的對日外交定性為“屈辱外交”“賣國外交”。在野黨的外交立場也在其第一次提交給國會的彈劾案中得到了確認。彈劾案在結論部分明確批評尹錫悅總統“打著所謂價值觀外交的幌子,無視地緣政治平衡,對抗朝鮮、中國、俄羅斯,推行以日本為中心的怪異外交,任用親日人士擔任政府要職,造成南韓在東北亞的孤立,引發了戰爭危機”。
在野黨的主張立即引起美國對南韓未來對外政策走向的憂慮。因為南韓若在短期內舉行大選,目前處於領先地位的共同民主黨和黨首李在明很有可能掌握政權。共同民主黨也意識到這一點,所以在第二次彈劾案中刪除了相關外交立場的表述。這還不夠,美國駐韓大使戈德堡2024年12月23日專門拜訪李在明,當場獲得了李在明公開表示繼續發展韓美、韓美日合作關係的承諾。這次布林肯主動來訪無疑也包含同一目的。
事實上,在南韓忙於收拾政治亂局的時候,美國最應該做的不是對韓繼續施加外交壓力,而是反思美國過去的施壓外交在多大程度上造成了今天南韓國內的政治亂局。(作者是上海對外經貿大學朝鮮半島研究中心主任、教授,上海市朝鮮半島研究會副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