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品質發展調研行|雲南爭當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
2015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雲南調研時強調,希望雲南“努力成為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譜寫好中國夢的雲南篇章”。2020年,習近平總書記春節前夕赴雲南看望慰問各族幹部群眾時指出,“雲南生態地位重要,有自己的優勢,關鍵是要履行好保護的職責。”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託,為雲南探索高品質跨越式發展之路指明瞭方向。
綠色發展是高品質發展的底色,新質生産力本身就是綠色生産力。雲南廣大幹部群眾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緊扣“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的戰略定位,堅持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堅定不移走生態綠色高品質發展之路,推動發展方式綠色低碳轉型。
雲嶺大地上,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的生態畫卷不斷鋪展,生態優勢正持續轉化為産業優勢。2023年,雲南地區生産總值歷史性邁上3萬億元新臺階。
保護為先,築牢生態安全屏障
多樣但脆弱,是雲南生態環境的特點。
在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昆明植物園,“植物中的大熊貓”華蓋木,引人駐足。作為我國特有的、世界廣為關注的極度瀕危物種,華蓋木最初被發現時,野外僅找到6株。
搶救性保護讓華蓋木重獲新生:2013年,由西疇縣引種到昆明植物園的華蓋木歷經30年生長髮育首次開花,標誌著遷地保護成功;納入雲南省極小種群野生植物保護名錄,科研人員攻克組織培養快繁技術,高可達40余米的大樹,被裝進了十幾釐米的瓶子,實現“一生三”“三生九”;上萬株人工繁育的華蓋木,回歸廣袤的滇東南大山……
不僅是華蓋木,銀縷梅、連香樹、滇桐等一大批珍稀瀕危植物也得到有效保護。正如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副研究員楊靜所説,“園內每一種極小種群野生植物的開花結實,都意味著又有一種植物擺脫了滅絕風險。”
率先提出極小種群物種保護理念,搶救性保護極小種群植物,成為雲南守護好得天獨厚的生物多樣性和優質的生態環境、築牢生態安全屏障的縮影。
構築“三屏兩帶六廊多點”生態安全格局,劃定生態保護紅線11.35萬平方公里,建立各類型自然保護地366處,實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雲南以高標準嚴要求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以高水準保護支撐高品質發展。
白鷺棲古樹,群魚曳碧湖。在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縣,經彌茨河入湖口濕地凈化,農田退水中七成的氮磷被濕地“吸收”。
“從水果蓮子到海菜花,我們在濕地推廣種植兼具生態價值和經濟效益的水生植物。”洱源縣濕地保護管理中心主任楊春冰介紹,洱海流域的産業發展,生態是首要考慮。
一江清水出雲南,長江上游重要一級支流赤水河在雲南的出境斷面水質連續多年保持Ⅱ類。
山水被守護,生物也得到呵護。珍稀魚類繁育研究工作,對魚類種群數量的恢復、群落結構的改善以及水生生態的修復具有重要意義。突破人工繁殖技術,開展增殖放流,被稱為“滇池古董”的滇池金線鲃重新遊回滇池,建立穩定種群,雲南瀕危“土著魚”實現從保護到可持續利用的突破;落實十年禁漁,開展水生態修復,素有“水中大熊貓”之稱的長江鱘再現雲南水富段。
在雲南,還有亞洲象北上南歸的溫暖之旅,有高黎貢山猿啼鳥鳴的自然之音,有收集保存各類野生生物種質資源2萬餘種30余萬份、其中野生植物種子1.1萬多種9.4萬多份的“種子銀行”……雲南不斷完善生物多樣性保護體系,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圖景更加動人。
如今,持之以恒守護綠水青山的理念深入人心。萬餘名護林員參與高黎貢山巡護,86支高黎貢山保護隊穿梭于崇山密林,數萬村民在生態産業發展中走上增收路;30多年寒來暑往,昆明市西山區“巾幗打撈隊”隊長李雲麗用實際行動保護滇池,在她眼中,這是為子孫後代留下天藍、地綠、水清的美麗家園多出一份力。
馳而不息,雲南交出亮眼的生態保護答卷:全省自然保護地體系日趨完善,90%的典型生態系統和85%的重要物種得到有效保護,生態系統品質穩中向好;森林覆蓋率55.25%,林木植被碳儲量達11.7億噸,佔全國10.9%。雲南省林業和草原局黨組成員、副局長丁鯤表示,雲南堅持保護優先、系統修復、科學治理、有效利用,堅決築牢西南生態安全屏障。
轉型為要,加快綠色低碳高品質發展
不賺帶污染的錢、不要帶污染的項目,雲南著力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
步入安寧市中石油雲南石化有限公司,機器轟鳴。單是污水處理和回用設施,就投入了6.2億元。
“花這筆錢,值!”雲南石化有限公司品質健康安全環保部副主任包永新説,迴圈用水後,不但園區水清草綠,煉油廠每年還能減少取水330萬噸。全廠加熱爐以天然氣為燃料,全過程採用脫硫、脫氮等技術。“這裡提高1%的能源利用效能,每天就能節約1.2萬立方米的天然氣,足夠120戶人家用一年!”包永新説。
雲南石化有限公司所在的安寧産業園區,重點打造綠色石化、冶金、新能源電池三大千億元級主導産業。園區內企業使用清潔能源佔比超90%,成為雲南省首批創建的“零碳園區”之一。“我們持續推動産業優化升級,加快工業領域低碳工藝創新和數字化轉型。”雲南安寧産業園區黨工委副書記李少康説。
加快形成綠色發展新的增長點,雲南建設因地制宜的現代化産業體系。一邊做“加法”,綠色鋁、硅光伏和新能源電池産業,從零起步、由弱到強;一邊做“減法”,持續降碳減排、堅決淘汰落後産能。一加一減之間,綠色動能蓄勢聚力。
向“新”而行,能源低碳轉型助力可持續發展。今年7月初,隨著瀾滄江上游托巴水電站3號機組投入運作,雲南省電源裝機容量達1.44億千瓦,清潔能源裝機佔比超90%。2023年,雲南光伏和風電的裝機均超過火電裝機,成為雲南省的第二、第三大電源,綠色低碳成為當地能源結構的突出優勢。
以“質”致遠,特色産業優化升級。在昆明市呈貢區鬥南花市,花農楊濤早早賣完了一天的花。用上了水肥一體化設施和全天候監測的物聯網設備,楊濤的鞋上不再沾泥巴。線上與線下結合的供貨和銷售模式、完善的冷鏈物流,讓千里之外的消費者48小時內就能收到從植株上新鮮切取的花束。“好花有好價,種花也要‘現代化’。”楊濤説。如今,“一朵花”賦能“一條鏈”“一座城”,“花十條”強有力的政策支援助推産業高品質發展,雲南鮮切花産業建成輻射全國、面向亞洲的花卉交易市場和流通體系,鮮切花年産量達180億枝,日均供貨量687萬枝,鮮切花産銷量連續28年穩居全國前列。
點綠成金,生産經營方式提質轉型。走在昆明長水國際機場,除了隨處可見的待售花束為“雲花”代言,雲茶、雲菜、雲藥、雲咖、雲菌、雲果等元素也不時映入眼簾。隨著“雲菜進京”“雲菜供港”“雲菜入滬”“雲菜入粵”“雲菜入疆”“雲菜出海”6條雲菜出滇線路的打造,雲南已逐步成為我國重要的“南菜北運”和“西菜東送”基地。積極延伸和拓展農業産業鏈,蓬勃發展的雲南高原特色農業,綠色化、特色化、品牌化水準不斷提高。“雲係”“滇牌”農産品廣開銷路,漸成金字招牌。
化廢為寶,技術創新賦能綠色發展。在大理洱海流域,雲南順豐洱海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實現了有機廢棄物收集全覆蓋。智慧管理平臺上,251輛廢棄物收集車輛不停運轉,一目了然。“餐余垃圾、水草藻泥,經過收集處理、科學轉化,成了有機肥和生物天然氣。”雲南順豐洱海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鐘順和介紹,公司擁有100余項專利,助力“變廢為寶”,實現了洱海流域各種有機廢棄物全收集、全處理和再利用。
發展為本,拓寬“兩山”轉化通道
生態保護與綠色轉型,擦亮高品質發展底色。
雲南省騰衝市和順古鎮,五山環抱,三泉交匯,兩水穿流。2023年,和順古鎮監測到280余種鳥類,森林覆蓋率超70%,生態保護成果顯現。
稻田青綠、蓮池成碧、白鷗翔集,古建靜謐、節慶多彩、書香馥鬱。和順鎮黨委書記彭海邦説:“以茶馬古道和西南絲綢之路重鎮聞名的和順古鎮,在保護、傳承、開發一體化發展中,自然生態與人文景觀實現了融合。”
在和順,綠水青山的“高顏值”,已經轉變為金山銀山的“高價值”。2023年,和順鎮接待遊客120萬人次,旅遊收入3億元,全鎮80%以上村民參與生態旅遊産業。和順順和集鎮開發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陳傑説:“村民在家門口吃上‘生態旅遊飯’,保護生態的內生動力更足了。”
為大力度、高標準推動“兩山”轉化,雲南堅定不移轉方式、調結構、優佈局,創建20個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9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生態旅遊、森林康養等新興産業快速發展,林草産業體系、發展路徑和方向更加明晰,聯農帶農效益日益凸顯。
在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陽縣,依託哈尼梯田的森林、村寨、梯田、水系,農文旅融合發展持續推進;山共林,林生茶,茶繞村,在普洱市景邁山,“一片茶葉”創造多元價值……
放眼雲南,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路徑進一步拓展。
一粒咖啡豆,能延伸出怎樣的産業鏈?
走進普洱市來珠克咖啡莊園,連片的咖啡樹綴滿果實,集種植、加工、品鑒、教學和旅遊體驗為一體的咖啡文化研學項目受到歡迎。
今年消博會上,一名採購商在展臺上試飲新品咖啡後感慨,“來珠克”咖啡豆的品質每年都有提升,“未來還有無限可能”。
2022年,雲南出臺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動咖啡産業高品質發展。兩年來,全省咖啡精深加工率從不到20%提高到54%,更多附加值留在了當地、留給了咖農。
一棵驅蟲草,可以産生多少生態效益?
“你看,這就是‘跳蚤草’煉出來的油!”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動臘縣動侖鎮大卡村大卡老寨村民小組的“跳蚤草”煉油廠裏,村民展示著金黃的精油。
在大卡老寨,村民們利用坡地、橡膠地和柚子地發展林下經濟,種植自帶香氣、驅蚊蟲有奇效的“跳蚤草”。
這種西雙版納獨有且曾瀕危的藥用植物,近年來經多方協同進行科研成果轉化,不僅實現了規模化種植,還開發出系列驅蚊産品,讓哈尼族傳統使用的野生植物“跳蚤草”回歸生活,成為促進生物多樣性可持續利用與惠益分享的成功案例。
“現在,我們村幾乎家家戶戶都種‘跳蚤草’。”大卡老寨村民小組組長遷周介紹,2023年,相關精油産業為農民增收176萬元。
綠色引領,系統施策。雲南省農業農村廳黨組成員、副廳長張傑表示,雲南通過種植業結構調整、測土配方施肥、強化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等措施,努力厚植高品質發展的綠色底色。
摸清家底,盤活價值。實施“碳匯雲南”行動,建設涵蓋全省的林草碳匯數據資訊平臺,統籌推進九大高原湖泊流域生態産品價值核算,雲南通過給綠水青山“定價”,推動“兩山”轉化,探索生態産品價值實現新機制。
擦亮生態底色,突出産業特色,提升發展成色。“我們將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健全生態保護機制,實施綠美雲南行動,以改革為動力,守護好綠水青山,走好生態綠色高品質發展的路子。”雲南省委主要負責同志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