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會破壞美日印澳“四邊機制”嗎?
寧團輝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副研究員
近日,美日印澳四國外長髮表聯合聲明,紀念“四邊機制”(QUAD)合作建立20週年,聲稱“四邊機制”將致力於建立一個“自由開放的印太地區”。聯合聲明的發佈,正值白宮權力交接的敏感時期,儘管聯合聲明重申四國致力於強化“四邊機制”合作,但這一機制在特朗普時代的前景並不明朗。
雖然美日印澳將“四邊機制”追溯到2004年四國合作為印度洋大海嘯提供災難救援和人道主義援助,但彼時四國合作的模式並沒有因此建立。與肇始之初的人道主義救援背景截然不同的是,推動“四邊機制”多年後重啟和快速發展的動力是大國戰略競爭——這點在拜登任內體現得尤為明顯。
拜登政府在2021年上臺執政後,繼承了特朗普第一任期對華政策的基本邏輯,將中國視為美國最主要的戰略競爭對手。與特朗普不同的是,拜登政府高度重視盟友和夥伴在美國對華戰略中的重要作用,認為這是美國相對於中國的競爭優勢。在拜登任期內,重振盟友和夥伴關係網路並使之服務於美國的對華遏制戰略,成為美國外交政策最大的特徵之一。為推進“印太戰略”部署,美國在“印太”地區構建了多個小多邊機制,美日印澳“四邊機制”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在拜登政府的推動下,“四邊機制”得到快速發展。拜登上任兩個月即組織召開“四邊機制”領導人視頻峰會,並於2021年9月在華盛頓召開首次線下領導人峰會,正式宣告將該機制升級為首腦峰會的層級。拜登高度重視“四邊機制”的作用,將其視為推進美國“印太戰略”的重要抓手。他在四年任期內每年都組織召開領導人峰會,並於2024年9月將其任內最後一次峰會放在了家鄉特拉華州。
隨著特朗普的再次上臺,“四邊機制”的前景備受矚目。有觀點認為,特朗普的單邊主義和孤立主義外交風格會導致美國與盟友關係的重新調整,甚至可能會使部分盟友夥伴與美國的關係疏離。因此,“四邊機制”等各類小多邊機制也可能受到衝擊。儘管特朗普可能會使美國外交風格發生變化,但從對華政策角度來看,有兩點是不會變的:一是美國對華遏制打壓的戰略決心和態勢不會改變;二是美國自身實力不足需要盟友協助的戰略需求不會改變。因此,為遏制和圍堵中國而重啟的“四邊機制”,不會因為特朗普的上臺而被放棄或者迅速邊緣化。
值得注意的是,“四邊機制”的復活與特朗普第一任期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早在2007年,日本就積極倡議成立美日印澳四邊對話機制。然而,由於這樣一個機制隱含對抗性的地緣政治動機,因而應者寥寥——澳大利亞甚至因此退出四國之間的對話。2017年,隨著美國對華戰略競爭大幕的拉開,美國戰略界圍繞如何圍堵和遏制中國進行了密謀籌劃,而日澳兩國積極推銷的“印太”概念與美國勾畫的圍堵中國地緣政治版圖不謀而合,美版“印太戰略”呼之欲出,由此“四邊機制”死灰複燃、逐漸成勢。
2017年11月,美日印澳四國官員在東盟峰會期間恢復舉行對話會,就共同關注的“印太”問題進行磋商,標誌著“四邊機制”的重啟。此後,美日印澳四國之間的互動日漸熱絡。2019年9月,“四邊機制”首次外長對話會在紐約舉行,並於2020年10月召開了第二次外長對話會,標誌著該機制升級為部長級。在特朗普第一任期,“四邊機制”完成了恢復重啟和機制化發展。這也説明,即使是單邊主義色彩明顯的特朗普政府也認識到,構建小多邊機制在美國對華戰略競爭中的作用。
儘管特朗普本人的外交風格可能與拜登截然不同,但由於政策慣性和外交領域官僚團隊的打理,美日印澳“四邊機制”的合作或將在特朗普的第二任期得以延續,但其能否維持拜登時期的“風光”則要打上一個問號。
編審:高霈寧 蔣新宇 張艷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