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大運河|浚縣泥咕咕:叫響運河千年泥塑土韻
10月21日,河南省“行走大運河”網路主題宣傳活動採訪團來到浚縣西楊玘村,探訪浚縣泥咕咕,品味大運河千年泥塑土韻。
楊玘屯村位於河南省浚縣黎陽鎮,是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産“泥咕咕”的集中産地,素有“泥玩具之鄉”、“泥塑第一村”之稱。據《資治通鑒》記載,隋末農民起義軍與隋軍爭奪黎陽倉,瓦崗軍首領李密手下有一員叫楊玘的大將在此屯兵,得楊玘屯村名。
非物質文化遺産“泥咕咕”楊琳攝
“泥咕咕”是歷史悠久的特色傳統手工藝品,作為浚縣民間對泥塑玩具的俗稱。因為能用嘴吹出不同的聲音,所以形象地稱之為“咕咕”。泥咕咕一般有四種製作形式。一是模具製作,有扁頭獅、小燕子、小丫鬟等;二是手工捏制,有小馬、小猴、豬八戒;三是模子和手捏相結合,有騎馬人等;四是在泥玩具身上加鋼絲、彈簧,有活頭馬、活頭獅子等。浚縣泥咕咕歷史久遠,有著濃厚的文化特色,造型古樸,誇張別致,深受廣大群眾和專家學者的好評,被民俗學專家稱為歷史的活化石。2006年5月20日,該遺産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泥咕咕能發展,多虧了最近這幾年國家重視文化産業的發展。現在泥塑能有長足的發展,最大的載體就是泥咕咕。”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泥咕咕代表性傳承人之一憨刀告訴記者,小時候,村裏的人幾乎都會捏泥咕咕,所以他從六七歲開始接觸這種民俗工藝。運河為他們提供了極大的便利,每年秋收之後,全村的人就地取材,開始儲備黃膠泥。入冬後,天氣轉涼,全家人便在家製作泥咕咕。到正月初一浚縣廟會的時候,村民拿著捏好的泥咕咕去賣。
以前,他也出去打過幾年工,但始終割捨不了對泥咕咕的留戀,於是回到家鄉重拾手藝,希望能讓更多的人了解泥咕咕,並將這門手藝傳承下去。
浚縣憨刀文化創意園負責人講解泥咕咕發展史楊琳攝
泥塑藝人、浚縣憨刀文化創意園負責人宋楷戰告訴記者,有著“中國民間泥塑第一村”之稱的河南浚縣楊玘屯村,曾是大運河流經的地方。由於常年河水的沖刷,形成了非常適合製作泥塑的黃土膠泥,這裡的村民幾乎家家戶戶都有製作泥塑的手藝。
據了解,目前,西楊玘屯泥咕咕文創産業股份合作社已經成立,現有泥咕咕工作室20個,其中國家級傳承人1人,省級傳承人5人,市級傳承人20人,村中藝人15人。按照將西楊記屯打造成泥塑文化研學基地的發展思路,規劃了泥塑藝術展館、泥咕咕千人體驗中心、泥咕咕文化研學中心等項目,並與浚縣古城、大丕山風景區聯合,大力發展泥塑體驗遊、研學遊等項目,努力打造中國特色泥塑文化村,讓“泥咕咕”成為浚縣文化旅遊的新名片,成為實現鄉村振興的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