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講究》十年一夢匏器成 他的葫蘆天下第一
發佈時間: 2017-11-20 23:27:58 | 來源: 中國網 | | 責任編輯: 魯楠
十年時間,專注一件事,直到成為天下第一,這看似戲劇化的經歷,便發生在民間工藝美術大師黃全華的身上。11月20日,黃全華的故事隨著紀錄片《講究》第二季的最新一期《葫蘆》上線愛奇藝,一時間引發廣泛關注。
玩葫蘆十年 我比清朝皇帝玩得好
一隻葫蘆,百種形態,可以是活靈活現的花鳥魚蟲,也可以是栩栩如生的人物肖像,它曾是清朝皇家的御用工藝品,深得康熙、雍正、乾隆等幾代皇帝的鍾愛,而今更是拍賣場上收藏家們爭相角逐的對象,這就是中國古代工藝美術中的葫蘆製作工藝“匏器”。影片的主人公黃全華便是一位資深的匏器藝術家,他玩葫蘆十年,今天,在許多人眼裏他的葫蘆已是天下第一。
曾經,宮廷的葫蘆作為匏器工藝的巔峰,除了作為御用的器件,供御前賞玩,還被作為珍貴禮品饋贈國外使臣,因此,在黃全華這樣的匠人眼裏,宮裏的葫蘆就是他玩葫蘆的最高目標。而今,十年過去,歷經無數次嘗試和失敗,黃全華已經完成了遠比清代宮廷匏器更加精巧複雜的范制匏器,他玩葫蘆的行為也從一開始不被認可,變成了如今人們交口相讚,甚至有人説他比清朝皇上玩的好。
“玩就要玩出名堂,玩到最好,玩成第一”,在片中黃全華這樣説道。
一隻手機殼 讓葫蘆從陽春白雪走向民間大眾
“匏器”又稱葫蘆器,源於明,盛于清,乾隆皇帝曾以它為題材作詩數首,認為這種“樸雅”之器可勝金玉。但如今,曾經風頭無兩的“匏器”工藝卻正在面臨著消失的危險,為了讓葫蘆器能長久流傳下去,黃全華想到,要讓這種曾經只存在於達官貴人之間的“陽春白雪”變為普通人身邊的實用物品。
片中主要介紹的便是黃全華2017年的全新嘗試——葫蘆皮手機殼,這種手機殼的製作,比起普通手機殼的製作要複雜很多,從葫蘆種下到最終成品的完成,黃全華用了整整一年的時間。
不僅如此,由於這是一次全新的嘗試,市面上甚至沒有壓制葫蘆手機殼所需的合適機器,為了能達到最好的效果,黃全華只能自己親自設計並製作機械。歷時五個月,全部58個零件,涉及機械設計、機械加工、力學、電學4個學科,組裝後重達230公斤的手機殼壓力機終於完成,在這臺機器的幫助下,黃全華最終完成了他的“千里眼”和“順風耳”圖案的手機殼。正是這兩隻簡單的手機殼,在新時代中向我們傳遞著一個匠人傳承傳統工藝的希望。
據悉,紀錄片《講究》由金道集團榮譽出品,《講究》定位於“新舊手藝、匠心情懷”,專注還原民間匠人“講究而不將就”的精湛工藝,記錄新時代背景下傳統工藝的變遷和鮮為人知的匠人故事,帶領觀眾走進匠人的內心,關注文化的傳承。
責任編輯: 魯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