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97年電腦程式“深藍”戰勝西洋棋大師卡斯帕羅夫,到2016年人工智慧圍棋程式“阿爾法狗”戰勝圍棋世界冠軍李世石,在這大約20年間,人們對人工智慧在特定領域中是否能夠超越人類自身的智力進行了大量爭論。近兩年來,隨著ChatGPT等通用模型及一些專用模型的涌現,如何加快推動人工智慧技術發展、怎樣應用人工智慧賦能産業升級等,成為人們熱議的話題。
如今,人工智慧技術已進入實用階段,深刻地改變著人類的生産生活,滲透並引領各個領域、各行各業發展。在這樣的基礎上,再去理解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所強調的“開展‘人工智慧+’行動”,更能深刻體會到“人工智慧+”賦能千行百業,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廣度、深度不斷發展。
人工智慧的發展,一方面依賴技術的進步,另一方面體現在場景應用拓展。“人工智慧+”推動技術創新進步和産業深度轉型升級,涵蓋了從基礎技術研發到實際應用落地的一系列環節,“+”的後面可以是各行各業、千百場景,涉及國民經濟的方方面面。
理解“人工智慧+”的內涵,就需要認識技術革命的經濟週期特徵和疊加效應,這分別構成了“人工智慧+”的宏觀基礎和微觀基礎。工業化以來,每次技術革命都帶動經濟發展形成一次波動,波動週期約50年,波動的上半期表現為所對應新興産業快速成長和規模擴張,波動的下半期表現為該新興産業的成熟和新技術對其他已有産業的滲透改造。人工智慧是本輪技術經濟週期中的引領性技術,“人工智慧+”正是體現出下半期技術與各個産業深度融合的特徵。
人工智慧的疊加效應,既體現為不同人工智慧技術的整合,例如,基於文本、音頻、圖像的生成式智慧模擬可以整合為多模態大模型,也體現為與其他新興技術的整合,例如,與虛擬技術疊加可創造出“數字人”,與機械製造技術疊加則創造出人形機器人、智慧汽車等智慧體。在此基礎上,網際網路可為人工智慧提供無限數據,無線傳輸技術、核聚變技術可為人工智慧提供無限動力。這種疊加效應,是不同技術及其産業間的相互賦能,是未來産業形成和發展的微觀基礎。
當前,全球人工智慧發展面臨著新的十字路口。從科技角度看,202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和化學獎兩大獎項與人工智慧研究相關,表明人工智慧在科學研究上的作用越發顯著。從經濟角度看,智慧産品不斷創新,技術迭代速度加快,各種工業大模型、自動駕駛汽車、人形機器人、低空智慧載運工具等領域成為新的“藍?!?,每一個領域都將形成一個巨大的産業鏈,帶動經濟增長。從集群角度看,物理空間內無人的、自主運作的智慧科學城、智慧製造區在不遠的將來有望成為現實。從國際關係角度看,人工智慧成為技術經濟競爭和國家戰略安全的焦點,世界主要國家圍繞人工智慧的競賽進入白熱化階段。同時,人工智慧治理成為關鍵,因為人工智慧自主性的提高將大規模放大其影響,治理不及時將引發失控危機。
我國發展“人工智慧+”具有良好基礎。國家部署了智慧製造等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重點專項,印發實施了《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等,從研發、應用推廣和産業發展等方面採取了一系列措施。我國語音識別、視覺識別技術世界領先,文生音樂模型、文生視頻模型等人工智慧生成內容(AIGC)技術快速演進,多個千億參數基座大模型發佈,智慧體應用逐步拓展,礦山大模型、物流大模型、港口大模型、醫療大模型等已經在各自領域落地生根,這都將對製造業、服務業的進步帶來重大影響。根據斯坦福大學2024年發佈的《全球人工智慧實力排行榜》,我國居世界第二位,在研發、經濟和基礎設施方面表現尤其突出。
把握“人工智慧+”帶來的機遇,需要相關部門在戰略規劃、科研投資、人才培養等方面更加重視前瞻佈局,而成效則主要體現在領軍企業、新興企業是否能夠發揮主導作用。同時,確保人工智慧安全、可靠、可控,有利於人類文明進步,是人工智慧發展必須解決的重要課題。因此,必須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科技向善,把人機協調貫穿始終,促進人類智慧、離身智慧、具身智慧相互協調。
(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李哲係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研究員)
(責任編輯:沈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