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梭”不在,一路向綠 SEE基金會2024“一億棵梭梭”春種進行時
5月9日,一年一度的“一億棵梭梭”春種活動正式拉開帷幕,40位來自捐贈企業、媒體及公眾代表匯聚烏海,目標指向阿拉善SEE烏蘭布和生態教育示範基地。
阿拉善SEE烏蘭布和生態教育示範基地,是為減少阿拉善盟境內烏蘭布和沙漠及生態退化對黃河的影響、加強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在烏蘭布和沙漠沿黃河區域重點打造的以生態治理為核心,集科研、公眾環境宣教為一體,基地佔地6500畝,于2021年開工建設。2021年5月2日,“一億棵梭梭”春種活動志願者為烏蘭布和生態教育示範基地種下了第一棵樹。截至2024年4月,基地累計投入資金約2616萬元,以“工程固沙+生物固沙”結合的治理模式,鋪設草方格沙障4035畝。
SEE基金會秘書長楊彪對全體志願者的到來表示了歡迎,同時對“一億棵梭梭”項目過去十年的成績進行了回顧,據介紹“2014-2023年,一億棵梭梭項目在阿拉善關鍵生態區域累計種植8094萬棵(114533公頃)以梭梭為代表的沙生植物。”楊彪表示,項目將在社會效益、生態效益與牧民生計並重的基礎上,多方位提升荒漠化地區生態系統服務功能,搭建全民參與荒漠化防治和土地退化零增長目標的社會化平臺。
談及烏蘭布和生態教育示範基地,SEE基金會荒漠化防治項目總監孫靜介紹:“SEE基金會于2021年啟動建設烏蘭布和生態教育示範基地,佔地面積6500畝,截至目前,已開展了幾十場環境教育相關活動,種植了近45萬穴的各類沙生植物,治理面積達4500畝。”
志願者前往原始梭梭林地區,進行實地探訪。在項目工作人員的指引下,進行荒漠植物、動物觀察體驗,近距離了解原生梭梭林生態系統與物種多樣性。“第一次知道原來荒漠地區還有這麼多野生動植物存在,”一位志願者向工作人員反饋自己的觀察記錄,現場先後觀察了梭梭、白刺、駱駝、沙蜥、甲蟲等野生動植物。
志願者體驗製作草方格工作
志願者種下梭梭幼苗
志願者在SEE基金會荒漠化防治項目組工作人員的引導下,經過系統培訓,在阿拉善SEE烏蘭布和生態教育示範基地實地體驗製作草方格等工作,並正式種下了屬於自己的梭梭和花棒。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沙漠林業實驗中心副主任張景波介紹荒漠化防治工作的要點,以及“磴口模式”的由來和發展
與以往不同,本次春種活動特別增加了前往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沙漠林業實驗中心(沙林中心)的行程,全體志願者在沙林中心副主任張景波及其同事的帶領下,系統參觀學習了目前最前沿的荒漠化治理技術,了解各類科學科研設備,並實地探訪了光伏治沙基地。張景波為全體志願者介紹了荒漠化防治工作的要點,以及“磴口模式”的由來和發展,併為志願者解答了為什麼選擇梭梭樹等問題。
“一億棵梭梭”項目于2014年啟動,計劃用十年時間在阿拉善關鍵生態區種植一億棵以梭梭為代表的沙生植物,恢復200萬畝荒漠植被,並借助梭梭的衍生經濟價值提升當地農牧民的生活水準。截至2023年,已累計種植8093.87萬棵沙生植物。依託十年項目經驗,自2024年起,項目將拓展至內蒙古及西北五省(自治區)重點沙化區,再種植一億棵以梭梭為代表的沙生植物,以生態恢復促産業發展,實現鄉村振興的可持續發展,讓荒漠不再蔓延。(中國網 劉景 王心怡 何愛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