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佈時間: 2018-02-22 10:17:52 |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陳亮 | 責任編輯: 楊佳
12月23日,遼寧大連長海縣廣鹿島南部,“海猛子”寧海脫去橡膠連體下水衣。他們穿著厚重的棉衣褲,套上橡膠連體衣,戴上橡膠質潛水衣帽,背上氧氣瓶,繫上30公斤的腰鉛,胸前掛上裝海參用的網兜,潛入海中撈參。他們工作的區域淺處有兩三米,深則十幾米。在那裏,他們要獨自面對冰涼的海水以及不可預知的危險。圖片作者:陳亮/視覺中國
在海面之下數米,便是昏暗的世界,若是趕上風平浪靜的好天氣,能見度有五六米,若是海水被風浪攪渾,就只能看清前方半米的區域。即便是在不停地游動,還有厚重的棉衣,寒冷還是會很快傳遍全身。不僅如此,在水下偶爾還會被廢棄的漁網纏住,來回穿梭的暗流時常在身邊遊蕩,但最難忍受的還是水壓,讓人感覺頭髮昏發脹,感覺眼睛、耳朵像鼓起來一樣,有時還會鼻孔出血。“海猛子”是我國東北部沿海地區漁民對捕採海參人的俗稱。他們平日是打工者、農民,捕參季穿上潛水服便是“海猛子”,在捕參獲得豐厚的收入後,再回歸原來的身份。圖片作者:陳亮/視覺中國
“海猛子”在水下採集海參。海參在海底蠕動覓食,密集之處,一兩平方米的範圍就能有三五十個;鬆散之處,隔一兩米也難發現幾個。他們海底作業會持續兩三個小時,偶爾也會上船歇息一會兒,直到筐子填滿海參,舢板船才會返回碼頭。海參隨即被稱重記錄。圖片作者:陳亮/視覺中國
“海猛子”下水作業。五六米長的小舢板船載上兩人或三人、空氣壓縮機、寫有編號的塑膠筐駛往既定海區,一人始終在船上,負責看管空氣壓縮機、接海參,另一人或兩人就是“海猛子”。圖片作者:陳亮/視覺中國
“海猛子”下潛。海水中每下潛10米,壓力會增加一個大氣壓。在深水中,人體承受著遠大於陸地氣壓的壓力。在這種環境中,快速上浮時,壓力減小,血液中容易形成危險的氣泡,造成減壓病。治療減壓病需要進行高壓艙治療。治療過程中艙內逐漸加壓,使形成的氣泡壓縮,重新溶解于血液和組織中,受損組織的血迴圈和供氧恢復正常。加壓後逐漸減壓,直到恢復正常氣壓,讓殘余的氣體經過一段時間慢慢從身體排除。圖片作者:陳亮/視覺中國
12月的大連數九寒天,在水下作業了30 分鐘的“海猛子”張健浮出水面,滿臉通紅。這一季捕撈,他賺了近10萬元。“海猛子”每採捕一斤海參,公司給予一定的手工費。今年春季,公司給出的手工費是每斤1.6元至2元,根據採捕量不同而價格不等。由於地處海灣內,風浪小,海參採捕量大,經驗豐富的“海猛子”每天可捕上千斤海參,這意味著他一個月的艱辛能賺取四五萬元的收入。一般的“海猛子”,月收入也不會低於三萬元。圖片作者:陳亮/視覺中國
海參養殖基地,工友正在卸海參,吃午飯的“海猛子”放下筷子轉身過去幫忙。“海猛子”在水中每抓住一隻海參,就放入胸前的網兜內,十幾分鐘到半小時,網兜就裝滿了海參,有三四十斤重。網兜一滿,“海猛子”便浮出水面,把網兜交由船上的搭檔,搭檔把海參倒入塑膠筐內,“海猛子”則再次潛回海底繼續採捕作業。圖片作者:陳亮/視覺中國
新打撈上來的活海參,一桶50公斤。在採捕海參的季節裏,除非遇上風浪大的惡劣天氣,“海猛子”每天都要出海,在水下作業六七個小時。眼前一桶桶的海參,背後都是一個個“海猛子”在海中忙碌的身影。圖片作者:陳亮/視覺中國
12月28日,“海猛子”寧海在醫院海潛科高壓氧艙做減壓治療。由於違規潛水,他患上了減壓病,頭暈伴左上肢活動不靈。經過12小時的加壓治療,癥狀完全消除。圖片作者:陳亮/視覺中國
遼寧大連長海縣廣鹿島,楊厚開車到海邊散心。楊厚也曾是一名“海猛子”,10年前,他在水下40米作業時,經歷過“九死一生”的危險。現在,有入行20多年的“海猛子“仍然難以忍受水壓和氣壓間的變化。他們説,下水越深,水壓越高,擠壓的渾身難受。一上水面,肺裏的空氣就跟爆了似的,脹的難受。長時間在低溫、潮濕的環境下作業,“海猛子”們的身體或多或少都有了反應。“海猛子”周冰講,近幾年他經常感覺到肘關節、膝關節隱隱作痛,“類風濕唄,趕上陰天下雨的,這關節比天氣預報都準。”圖片作者:陳亮/視覺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