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劇彩塑臉譜:粉墨春秋臉上描 虎譜生威賀新年
“藍臉的竇爾敦盜禦馬,紅臉的關公戰長沙,黃臉的典韋,白臉的曹操,黑臉的張飛叫喳喳……”中國傳統戲曲的臉譜,是演員面部化粧的一種程式。一般應用於凈、醜兩個行當,其中各種人物大都有自己特定的譜式和色彩,藉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徵,具有“寓褒貶、別善惡”的藝術功能,使觀眾能目視外表,窺其心胸。因而,臉譜被譽為角色的“心靈畫面”,也是被大家公認為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標識之一。
2022年農曆新春佳節前夕,來自聖多美和普林西比的國際學生馬卡拉和姍多斯來到非遺傳承人趙永岐的工作室,體驗了繪製臉譜的過程。趙永岐老師既是手藝人,又是“守”藝人,他希望能將這門手藝傳承下去,也希望有更多的人喜愛這項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産。
臉譜擁有悠久的歷史,其發展跟中國戲曲的發展是不可分割的。北京的彩塑京劇臉譜起源於清乾隆年間,是中國戲曲藝術中一種獨特的化粧手法,由盔頭與彩塑臉譜兩部分組成。1894年前後,住在北京西城的一位姓桂的旗人,看到廟會上有泥捏制的泥人,突發奇想,用膠泥做了一臉型模子,曬乾以後,倣照舞臺上的臉譜著色給泥坯勾畫上色,並贈送給要好的朋友。一來二去,在京城小有名氣。由於姓桂的最擅長繪製“凈角”臉譜,所以人們稱他為“花臉桂子”。在清中葉以後,隨著京劇在北京的繁榮,彩塑京劇臉譜隨之産生,在同光年間進入成熟時期。京劇臉譜的顏色代表人物的性格,紅色的代表忠勇;白色的代表奸詐;黑色的代表直爽;黃色的代表兇暴、沉著;藍色的代表剛強、驍勇;綠色的代表性格頑強、俠義;金色、銀色的代表神、佛、鬼怪。通過臉譜的顏色就可以分辨出人物的忠、姦、善、惡。
在趙永岐老師的耐心指導下,馬卡拉和姍多斯繪製了虎年臉譜,表達她們對新一年的憧憬和祝福。馬卡拉説:“我以前只是聽説過臉譜,沒想到這麼有意思。”姍多斯也表示,會向她的家人朋友介紹臉譜的知識。
監製:蔡曉娟 鞏琳萌
製片人:魯楠 白巖
導演:栗衛斌 馬憲超 徐興田
宣發:劉穎 李智
審校:姜鈺 蔡堅
後期製作:趙超 吳狄
攝製統籌:周睿知 劉靖
攝製團隊:劉愉麒 柯安米 穆梓萱 鐘鈞渤
頁面製作:馬岳 顧容楠 李翔
聯合出品:中國網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
支援單位:北京市通州區文化和旅遊局 北京興鑫京藝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