絹人:絹紗為膚絲為發 穿越千年的春節國風手辦
“北京絹人與國外的娃娃到底有什麼不一樣呢?”伴隨著這個疑問,在2022農曆新年前夕,來自俄羅斯的兩名國際學生夢力和馬卓然來到了位於北京的唐人坊。
“絹紗為膚絲為發”,北京絹人是中國傳統手工藝品之一,也是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之一。
追溯絹人的起源,最早可至春秋戰國時期。後於唐代逐漸流行,最終盛行于北宋,其製作工藝繁複,需要選用上等的絲、綢、紗、絹為原料,經過雕塑、彩繪、服裝、頭飾和道具等十幾道精細的手工工藝操作才能做成栩栩如生、精緻生動的絹人。
絹人在民國時期曾因戰亂而“消失”,又在近代由傳統的絹人工匠藝人“復活”。
唐人坊的絹人傳承人唐燕為了讓絹人不會再次“消失”,對傳統的絹人製作工藝進行了方法改良,讓古法與現代工藝並存。
當天,夢力和馬卓然參觀了絹人博物館裏的絹人娃娃們,儘管隔著玻璃,他們依然感受到了絹人的細膩柔和、豐肌秀骨。有彈奏著樂器不斷飛舞的神女;有齊聚一起高談闊論的八仙;有執刀而立的關雲長;也有仿佛讓耳邊響起婉轉悠揚唱詞的杜麗娘與楊貴妃……這些絹人仿佛是真人一樣從絹畫上走了下來。國際學生們隔著玻璃,領略到了絹人的生動。
“北京絹人歷史悠久,製作工藝繁複,十幾道工藝都需要手工製作而成,不像由塑膠製成的芭比娃娃可以批量生産。”唐燕回答了夢力和馬卓然的疑惑。
隨後,他們體驗了手工製作虎年娃娃的頭飾——虎頭帽。
虎頭帽就像一隻小老虎一樣,需要國際學生們自己動手,將這只小老虎組裝起來。將老虎的耳朵、眼睛、鼻子等一一擺在桌子上,利用熱熔膠將其一點點粘在光禿禿的帽子上,同時也要注意不要忘記小老虎的神態,要神采奕奕,千萬不能愁眉苦臉。
夢力看著由自己親手製作的虎頭帽,既覺得神奇有趣,也覺得困難繁瑣,“虎頭帽的成品看著十分精緻可愛,但沒想到製作起來如此複雜。我在中國看到過有小孩過年的時候戴虎頭帽,虎頭虎腦的,不過戴在絹人娃娃頭上的虎頭帽這麼小,卻依然十分精緻,是我想不到的。”
製作結束後,唐燕介紹了唐人坊改良的絹人娃娃製作工藝,將傳統工藝中困難的包頭改為用石膏翻模製作,服飾製作精簡並且依然精緻,其餘製作方法都保留了古法工藝。
北京絹人的製作體驗不僅讓國際學生們感受到了傳統非遺技藝,也讓這項手工藝品走向了更多人的視線。
監製:蔡曉娟 鞏琳萌
製片人:魯楠 白巖
導演:栗衛斌 馬憲超 徐興田
宣發:劉穎 李智
審校:姜鈺 蔡堅 廖懷盛
後期製作:趙超 吳狄
攝製統籌:周睿知 劉靖
攝製團隊:劉紫涵 柯安米 李苑童 唐藝文 劉梓桐
頁面製作:馬岳 顧容楠 李翔
聯合出品:中國網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
支援單位:北京市通州區文化和旅遊局 唐人坊中國人偶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