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欄遠眺,清風拂面。蒼山如黛,江水東流。一江兩岸的秀美風景盡收眼底,令人神清氣爽。
漫步濱江綠道,打卡江豚觀測點,成為許多宜昌市民的休閒方式之一。
這處江豚觀測點位於宜昌市伍家崗區(qū),距離宜萬長江鐵路大橋下游不遠。沿著濱江綠道前行,遠遠可見一個乳白色建築,從岸邊伸向江面20多米;環(huán)形鏤空屋頂上,兩隻造型逼真的江豚正“嬉戲逐浪”;步入建築內部,環(huán)形木質坐椅居中,兩隻高倍望遠鏡固定在最前端。
鋼網地板下,幾根粗大管道和五顏六色的閥門提醒遊客,這裡曾是中石化王家河油庫碼頭。去年,隨著長江大保護的深入推進,位於中華鱘保護區(qū)的碼頭面臨搬遷。
去年4月,宜昌關停運營了63年的王家河碼頭,把佔地19.4萬平方米的油庫整體外遷至枝江姚家港化工園區(qū)。原油庫的江中躉船被拖離,鋼筋水泥構築的岸邊承接平臺該何去何從?有人建議,直接炸掉。這一提議立即被長江水文專家否定。長江湖北宜昌中華鱘自然保護區(qū)管理處主任林楓介紹,該碼頭地處中華鱘自然保護區(qū)核心區(qū),爆破不僅污染江水、影響水生物,還會對長江岸堤造成傷害。專家經過詳細論證,決定保留該承接平臺,在該碼頭打造江豚觀測點,讓人們觀賞江豚逐浪、中華鱘洄遊的自然美景。
平臺建成開放後,眾多市民來這裡拍照片、錄視頻,觀賞平臺成為新晉網紅打卡點。“把環(huán)保理念融入百姓的日常生活,讓人們在欣賞江景時又普及科技知識,這種方式挺好!”宜昌市民張華説。
“碼頭拆除後,在這裡活動的江豚數量多了,中華鱘的洄遊通道也變得更順暢。”長江湖北宜昌中華鱘自然保護區(qū)管理處副主任伍遇普説,“政企聯手將油庫碼頭打造為長江大保護教育基地,是踐行長江生態(tài)文明建設的生動實踐。”(湖北日報全媒記者雷巍巍、通訊員龔艷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