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凱(右二)、申碩(左二)和研發團隊部分成員
昨日的全國科技周閉幕式上,段凱作為科學家代表第一個通過紅毯步入會場
昨日,全國科技活動周閉幕式在武漢舉行。活動特設的科學家走紅毯環節中,帶領團隊研發全球首個新冠病毒滅活疫苗的國藥集團中國生物武漢生物製品研究所(以下簡稱武漢生物所)所長段凱,在機器人奏出的迎賓曲中,第一個走向簽名墻。
在國家支援下,武漢生物所研發的新冠肺炎滅活疫苗,從啟動研發到獲批臨床試驗,只用了98天,堪稱“戰時速度”。目前,該疫苗在全球率先進入Ⅲ期臨床試驗階段。生産車間將儘快申請驗收,量産疫苗有望于年底上市。
接受記者專訪時,段凱介紹,為了鞏固國家抗疫成果,促進社會經濟發展,武漢生物所疫苗研發團隊晝夜奮戰、創新不止,發生了許多感人的故事。
一口氣申請了350張防疫通行證
段凱回憶,今年1月,接到上級下達的疫苗研發任務後,武漢生物所科研團隊夜以繼日展開攻關。在研發流程環節不減的前提下,工作人員三班倒連軸轉,平均每人每天高強度工作16個小時。大家的目的只有一個:早日做出抗擊病毒的“殺手锏”。
加速度做研發,需要與本地和外地的科研單位、醫療機構保持線上、線下協作,樣本、設備等必需物資等要及時、頻繁運送。1月23日,武漢封閉離漢通道和全市公交,但武漢生物所的工作車輛不能停,需要大量通行證。
“我們找到江夏區疫情防控指揮部,申請350張通行證。但當時指揮部總共只有400張通行證,分給各一線防疫單位還顯得緊張。”段凱回憶。負責人得知是為了研發疫苗所需,二話不説,立即向上級申請。很快,足夠數量的通行證協調到位。
各級防疫部門全力支援,各地科研力量通力合作,武漢生物所的疫苗研發,從啟動到獲批臨床試驗,僅用時98天,比平時提高了8倍。
段凱給記者列了一組武漢生物所已經完成的疫苗研發任務時間表:
1月,聯合武漢病毒研究所成功分離疫苗毒株;2月,開始在多種試驗動物身上開展疫苗免疫原性研究;3月,按照申請臨床試驗的要求完成三批合格疫苗樣品的製備;4月12日,獲得全球首個新冠滅活疫苗臨床試驗批件;6月,新冠滅活疫苗Ⅰ/Ⅱ期臨床試驗階段性揭盲,Ⅲ期臨床試驗啟動;7月初,新冠疫苗研發實驗室和生産車間綜合體落成……
穿上“泡泡服”跟病毒零距離接觸
在全球新冠疫苗研發的賽道上,中國在滅活疫苗研發領域實現領跑,這一切並非偶然。
武漢生物所首席科學家申碩告訴記者,該所在滅活疫苗研發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這種路線具有工藝成熟、標準可控等優點,在流感、手足口病、脊髓灰質炎等傳染病預防中均有廣泛應用。
但是,技術路線再成熟,科研人員跟病毒打交道,還是要冒極大的風險。研發團隊成員不計個人得失,加班加點,一心只想著疫苗早一點面世。
1月25日,大年初一,病毒性疫苗研究一室的盧佳接到任務後,連夜從安徽老家自駕5個小時趕回武漢。她穿上防護用的“泡泡服”,進入高等級生物安全實驗室,全身心投入到疫苗研發中所有涉及活體病毒的檢定項目。
“還有許多同事跟盧佳有著相似的經歷。他們逆行返漢,在外人看不見的最前線戰鬥,每天與病毒‘零距離’接觸。為了不影響工作,他們儘量少進食、少喝水,以減少上廁所的次數。厚厚的防護服裏,他們每天都會全身汗透,防護鏡在臉上壓出一道道紅印……”申碩説。
從1月20日至今,段凱也始終忙碌在實驗室、生産車間、採漿站……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
“新冠滅活疫苗是創新性産品。武漢生物所的科研團隊佳績頻傳,先後攻克疫苗株篩選、毒種庫建立、抗體製備鑒定、檢測方法建立、生産工藝研究、配方篩選等一系列研發生産和質控技術。臨床前採用的技術方法,有一半是全新的。”段凱介紹。
滅活疫苗讓人體打“有準備之仗”
據介紹,此次獲批進入臨床試驗階段的滅活疫苗,是一種通過物理或化學等方法殺死病毒、但仍保留病毒引起人體免疫應答活性的疫苗。
“好比打仗,我方是人體免疫系統,敵方是新冠病毒。注射疫苗相當於演習,讓人體免疫系統認識病毒的結構特徵。等病毒真正入侵時,人體免疫系統就能打一場‘有準備之仗’。”申碩説。
申碩告訴記者,Ⅲ期臨床試驗啟動時,科研團隊非常振奮。儘管時間短、任務急,但是驗證疫苗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動物試驗和臨床試驗環節,一個都沒有省,而且效果完全達到了預期目標。例如,在疫苗有效性方面,Ⅰ/Ⅱ期試驗結果顯示,按照兩針間隔28天程式接種兩劑後,中和抗體陽轉率達100%,沒有一例出現嚴重不良反應。
疫苗研發期間,中國生物還率先提出了康復者恢復期血漿治療方案和技術標準。為了儘快採集到新冠肺炎康復者的血漿,申碩多次與康復者耐心解釋血漿療法的原理和治療方案,以打消他們的顧慮。2月1日,申碩與採漿團隊迎來了第一名捐獻者,並獲得300毫升血漿。這為加快研究康復者恢復期血漿療法提供了巨大幫助。
讓人欣喜的是,首批使用這一療法的10名患者,接受治療12至24小時後,重點健康指標全面向好。2月17日,在武漢市江夏區第一人民醫院,使用該療法的第一名重癥患者治愈出院。
此後,國家衛健委將該研究成果在全國推廣,應用於重癥、危重癥患者的救治,總有效率超過70%。
助力實現新冠肺炎可診可治可防
面對新冠病毒,戴口罩被動防禦,遠不如注射疫苗主動防禦。人們希望早日摘掉口罩。
段凱告訴記者,與病毒的賽跑中,儘管研發和試驗的速度被提升到了極致,但按照相關規定,還是必須經過臨床Ⅰ、Ⅱ、Ⅲ期試驗。
目前,中國生物新冠滅活疫苗Ⅲ期臨床試驗全面提速。6月23日至8月21日,國際臨床(Ⅲ期)已經先後在海外多個國家啟動,臨床試驗入組超過2萬人。
按照《疫苗管理法》規定,國內于7月22日啟動新冠疫苗緊急使用,以在醫務人員、防疫人員、邊檢人員及保障城市基本運作人員等特殊人群中,率先建立免疫屏障。
完成Ⅲ期臨床試驗後,國産新冠滅活疫苗就可以進入最後的審批流程,有望於今年底上市。段凱表示,沒有什麼比疫苗早日投入使用、早點讓人們徹底摘掉口罩更開心的事情了。
據介紹,武漢生物所的母公司國藥集團中國生物,生産了我國80%的兒童一生下來就要打的免疫規劃疫苗。武漢生物所是國家免疫規劃類疫苗生産供應的重要基地之一,除了加速研發滅活病毒疫苗,還完成了疫情防控、生産保障等任務,百白破、A群流腦、日本腦炎減毒等5個國家一類疫苗的常規産能目前基本恢復到了正常水準。
“接下來,新冠滅活疫苗將繼續推進Ⅲ期臨床試驗。生産車間將儘快申請驗收,做好規模化投産準備。計劃中的5到7種新疫苗科研等工作,也在進行之中。”段凱説。該所今年的中心任務,仍然是承擔國家隊責任,助力實現新冠肺炎“可診、可治、可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