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五一會址沉浸式感受五一大會盛況、在中國共産黨內蒙古工作委員會辦公舊址尋找那段紅色電波、在內蒙古民族解放紀念館聆聽“小小講解員”講述光輝歲月……6月24日,記者跟隨“鑄牢共同體中華一家親”主題宣傳活動走進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烏蘭浩特市,感受紅色文化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注入重要力量,看紅色地標煥發時代光芒。
歷史瞬間重現眼前
烏蘭浩特市罕山腳下、洮兒河畔,一面青磚墻上的“五一會址”四個金色大字熠熠生輝。走進五一會址,映入眼簾的是莊重古樸的二層小樓。1947年5月1日,內蒙古人民代表會議在這裡召開,中國共産黨領導的第一個省級民族自治區在這裡誕生。
小樓門廳東墻上的大幅油畫《五月的曙光》定格了內蒙古自治政府成立的歷史瞬間。各族農牧民代表、婦女代表等從四面八方會聚而來,共同見證這一歷史時刻。這種團結一心、共襄盛舉的場景,正是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生動體現。
“各位代表都到啦!大家辛苦了!請代表們就座!”在沉浸式情景短劇《五一大會》演員們的引導下,參觀的人們“化身”77年前的參會代表,在復原的五一大會召開時場景的大廳中間落座,身臨其境回顧當年那段激動人心的歷史記憶。
大廳內,一段時長8分多鐘的黑白影片記錄了當時大會的盛況。影片中,來自內蒙古地區部分盟市的代表們趕著馬車、騎著駱駝,帶著帳篷和乾糧,穿越遼闊的草原和沙漠而來,在大會上投下莊嚴的一票。77年後,來自五湖四海的人們坐在這裡再次拿起紙和筆,書寫來自新時代的心聲。
如今,五一會址已經成為重要的紅色教育基地,通過讓各族群眾沉浸式感受這一歷史時刻的激情和團結氛圍,進一步促進紅色基因的傳承和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增強。2023年,五一會址接待團體學習3000余場次、遊客26萬人次。
紅色電波永不消逝
“嘀嗒、嘀嗒……”一座灰色二層小樓內,急促的發報聲縈繞在耳畔,將人們的記憶拉回到紅色歲月。這裡是中國共産黨內蒙古工作委員會辦公舊址(簡稱“辦公舊址”)。
“這嘀嗒聲遙遠又親切,來自黃土高坡,寶塔山下?!鞭k公舊址的一位講解員介紹,70多年前,黨中央的指令穿過硝煙炮火,通過電波傳送到小樓。電文、摩爾斯電碼表、發報機……如今,辦公舊址中陳列的展品記錄著這段光輝的歷史。
近年來,興安盟加強對革命舊址的保護與利用。辦公舊址經修繕後對外開放,通過參觀展覽,遊客可回顧內蒙古共産黨工作委員會領導各族人民進行土地改革、牧區民主改革、剿匪鬥爭等一系列偉大事業的歷史。
2024年,辦公舊址創新展示形式,增設電報模擬研學教室。遊客可穿越時空隧道,沉浸式體驗收發電報,聆聽黨中央的聲音,探究紅色電波蘊藏的意義。在寒暑假、節假日,辦公舊址還會舉辦針對青少年的紅色研學活動,並結合傳統節日和紀念日創新活動形式。
70多年來,內蒙古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歷史的實踐證明中國共産黨指引著內蒙古各族人民的前行方向,紅色電波永不消逝。
紅色基因代代相傳
“在廣袤的內蒙古大地上,黨的民族區域自治政策在這裡生根發芽、枝繁葉茂。內蒙古各族人民同國內其他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地團結在黨中央周圍,休戚與共、榮辱與共、生死與共、命運與共!”內蒙古民族解放紀念館名為“天降奇兵”的主題雕塑前,9歲的樊玥晨身著蒙古族傳統服飾,聲情並茂地為遊客進行講解。
樊玥晨作為“小小講解員”,在內蒙古民族解放紀念館志願服務了兩年?!袄蠋煾嬖V我們,要感恩革命先烈、傳承紅色基因。我希望通過我的講解,讓更多人知道這些紅色故事和歷史故事。”
自2009年起,內蒙古民族解放紀念館積極開展“小小講解員”培訓工作,截至目前,已累計培育近800名優秀“小小講解員”?!敖?年來,內蒙古民族解放紀念館通過舉辦240多期培訓和實踐班,培養‘小小講解員’350多名,其中21名被聘為內蒙古民族解放紀念館紅領巾志願宣講員,樊玥晨就是其中一員?!眱让晒琶褡褰夥偶o念館宣教部副部長李思宇説。
2007年7月,在慶祝內蒙古自治區成立60週年之際,內蒙古民族解放紀念館正式建成開館。這裡的1392件藏品,印刻了一段段刻骨銘心的記憶,也證明了沒有中國共産黨就沒有內蒙古的民族解放,沒有黨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就沒有內蒙古經濟社會各項事業的繁榮發展。
生動講述藏品背後的故事,情景展示革命先烈的高尚情操……“小小講解員”在一次次學習和實踐中,不斷磨煉成長,汲取信仰的力量。“我的講解讓更多遊客了解到這些紅色歷史文化,也讓我自己的知識儲備更加豐富,我覺得非常有意義?!?3歲的紅領巾志願宣講員王逸涵説。
“習近平總書記説,要抓好青少年學習教育,著力講好黨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厚植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情感,讓紅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傳承。我覺得我們做的是一項意義深遠的工作?!崩钏加钫h,培養“小小講解員”不僅是在青少年中弘揚北疆文化、傳承紅色基因、發揚革命精神,更生動有效地為青少年鑄牢了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弘揚了蒙古馬精神。
近年來,興安盟以“一館三址”(即內蒙古民族解放紀念館、五一會址、烏蘭夫辦公舊址、中國共産黨內蒙古工作委員會辦公舊址)為核心,發展紅色旅遊,將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融入各族群眾血脈。“2023年,‘一館三址’接待遊客達90多萬人次?!眱让晒琶褡褰夥偶o念館副館長方巍説。
從五一會址到內蒙古民族解放紀念館……遍佈興安盟6個旗縣市的85處紅色遺址遺跡,向大家講述著紅色興安波瀾壯闊的歷史,見證著在黨的民族政策光輝照耀下,興安兒女守望相助、團結奮鬥、一往無前的生動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