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20
來源:齊魯壹點
錢鐘書把婚姻比作圍城,“城外的人想衝進去,城裏的人想逃出來”。體制內的“選調生”何嘗不是另外一種圍城——它的“城墻”很高,只對特定的群體開放,又有緊迫的時限性,但卻不妨礙常有站在人生十字路口的畢業生,向它投來炙熱的目光。
“選調生”,是各省區市黨委組織部門有計劃地從高等院校選調的品學兼優的應屆大學本科及其以上的畢業生的簡稱,這些畢業生將以公務員的身份直接進入地方基層黨政部門工作,作為黨政領導幹部後備人選和縣級以上黨政機關高素質的工作人員人選進行重點培養。選調生的選拔條件比一般公務員更高,選拔程式也加更嚴格。
“圍城”外的人
未通過2023年常規選調考試的熒熒,依舊在準備新的公務員考試。她之前也考慮過考研,“但我不想讀博,研究生畢業後的就業形勢也不會更樂觀,不如現在直接進體制內。”
熒熒的父母也支援她,“你在外面無論做什麼職業,賺多少錢,都不如在當地做個公務員,工作舒服又穩定。”熒熒的母親説道。
熒熒是2023屆本科畢業生,學的是新聞學專業。熒熒認為,自己作為一個二本大學出身的普通文科生,公務員是一個非常好的選擇。
國家規定,應屆生身份可以保留兩年。但大部分選調生考試要求考生必須是畢業當年的應屆生。令熒熒感到惋惜的是,由於準備不充分,自己沒能通過考試,“白白浪費了機會”。
2023年2月,從選調考場走出來,熒熒長舒一口氣。“人生是被迫參加的遊戲,需要打通許多關卡才能獲得生活的金幣”,她認為,選調生考試是人生的一個大任務。
熒熒喜歡自由和挑戰,但不喜歡“被迫加入挑戰”,在她看來,考選調生算是一次被迫挑戰。不考慮壓力因素,她想體驗許多不同的職業,新聞人、律師、糕點師、化粧師……“但是應屆生身份太重要,機會太寶貴,我不能冒險,要抓緊時間上岸才好。”熒熒説道。
出於“鐵飯碗”的考慮,典典也參加了2023年常規選調考試,希望自己能成為一名選調生。
法律專業的典典是一個實打實的理想主義者,他願意傾聽遠方的和近處的哭聲,利用己之所學,“嫉惡好善,激濁揚清”。他覺得自己生下來就應該投身法律事業,去維護老百姓的權益。
典典已經通過了法考,也在考選調生時下了很大的功夫,拼命想要擠入選調生的大軍中。他報了培訓班,最大程度地投入到備考之中。在典典的同學眼裏,典典已經比同屆考生做了更充分的準備。但遺憾的是,他在作答申論部分時寫跑題了,最終沒有得到預想的分數。
現在,典典仍然想要繼續備考法律方向的公務員,在他看來,這是他實現自己夢想的好途徑,也得到了身邊人的支援。
“圍城”裏的人
根據相關制度的規定,“上岸”後的選調生一般是根據所報考的崗位確定工作單位,但是需要在鄉鎮工作兩年,這是為了積累基層工作經驗。兩年期滿一般要回到所報工作單位,提拔為基層領導職務。
2023年7月初,小楊順利通過山東省定向選調生的招錄程式,如願成為上岸選調生中的一員。7月下旬,小楊從家鄉山西到魯東南某縣報到。
報到那天,小楊的時間安排得很緊湊,“8點開會,選定任職鄉鎮和任職村,我們就出發前往鄉鎮。”在小楊的印象裏,從縣裏到鎮上走了將近1個小時,和同事一聊,才知道自己來到了離縣城最遠的一個鄉鎮。
和新同事在食堂吃過午飯後,下午就來到辦公室熟悉今後的工作,根據安排,他既要下到最基層的村莊,同時也要兼顧鎮上的一部分工作。從大學生到上崗的選調生,小楊突然間發現,自己的身份轉變了。
與小楊相似,小武在2021年7月通過了山東省的定向選調考試。他被分配鍛鍊的地方,是一個條件更差一些的村莊。
2021年之前,小武來的這個村子集體經濟十分薄弱,老百姓只能從黃土裏刨食,生活維持在溫飽水準。但小武很快發現,當地的土壤中硒元素含量高,長出的沙瓤番茄,酸甜可口,營養成分高。於是,小武向村兩委提出了發展當地特色優勢農業的建議。
很快,小武和其他年輕一點的同事一起成立了“有點想法”黨支部領辦合作社。合作社成立初期,村民們並不信任這個外地來的年輕選調生。“我到府講解政策時,大家還以為我是騙子。”後來他不得不與村裏的老黨員一起重新講解和宣傳,但群眾又覺得他太年輕,不靠譜。
於是他就一遍遍地解釋,一趟趟地做思想工作,最終説動了一些群眾參加到合作社中來,打造“柿柿如意”“好柿一筐”品牌,增加了群眾和村集體收入。
體制內的人並不像有些人想像的那樣清閒和高枕無憂,相反,他們經常是忙碌而疲憊的。小武感嘆,選調生尤其如此。他們容易被基層幹部和群眾當成“鍍金客”,想要深入基層與大家打成一片存在更多困難、更大挑戰。
小楊在剛上任時擔任村委會主任助理,很多村兩委幹部年紀大了,不熟悉電腦和智慧手機,村裏用電腦操作的事務都由小楊來管理。有時他也會到鎮上的組織部門幫忙,負責農村黨建相關的業務,“統計村幹部工資、匯總月量化考核成績、督促指導工作區的黨建工作情況等,我都有參與。”
小楊所在的鄉鎮有30個行政村,35個黨支部,基層工作點多面廣,各種事務常讓他忙得團團轉。“這邊需要統計個表格,那邊幫忙複印個材料,後面還有可視化學習平臺等著調試,常常同時有好幾件事等著我處理。”
加班對小楊來説也是家常便飯。小楊基本上每天都要忙到晚上八、九點才能回宿舍,“八成的人下班了也不回家,有些人六點回家吃個飯,七點鐘回來繼續工作”。瑣碎的事務,頻繁的加班有時也會讓小楊感到疲憊,每當壓力大時,他就去跑步來放鬆。
未來如何發展,作為異地選調生,小楊還在觀望,他可能會留在縣城就此安家,也可能通過考試再做出新的抉擇。目前他有一份穩定的工作,能攢下一部分錢,除了離家遠,生活也不算差。但對一個從山西縣城裏考出來的大學生來説,從一個縣城到另一個縣城,或許又不是他所希望的。“還是想回到省會,大城市裏機會更多。”這是小楊真正的心聲。
跳出“圍城”的迷思
“是否要成為選調生”這個問題,山東師範大學2020級本科生晴晴從一開始就沒有考慮過。晴晴是山東人,她的父母長輩也希望她能考上公務員。
但晴晴並不憧憬長輩們描繪的“清閒”和“穩定”的生活。一方面,在他人眼裏的“好日子”並不一定適合她,比起平淡的生活,她更喜歡生活中有靈活的變動和拐角處的驚喜,換句話説,她更想獲得生活的掌控感。另一方面,她看到的是公務員中的人情世故、爭權奪利的部分,“我是i人,生性木訥,對我而言,在體制內如魚得水、青雲直上幾乎是不可能的”。
晴晴參加了2024年的考研,她想要繼續讀研,之後再為讀博做打算。她理想中的職業是高校教師,大學的象牙塔裏更為清靜,積學養氣的學風好,喜愛學術和創作的她想要在高校提供的平臺上綻放出她的花朵。
“考選調生,當公務員,對我而言是一種處處受人限制,一眼望到頭的前途,我要是身在其中,肯定不會快樂”。晴晴是不願意進入體制內的那種人。如果説她屬於“在圍城外面但不想進入圍城的人”,那麼小武就是“在圍城裏面但不想出來的人”。
小武依然清晰地記得合作社成立後的第一筆收入,只有100元,他想讓這筆錢花得有意義。於是買了饅頭和豆腐等口糧,走訪了村內的困難群眾,這是夠他們吃上好幾天的食物。
他想起當時的一位七十多歲的老人,他無兒無女,腿部殘疾,生活很困難。老人拉著他們的手説:“只有你們還想著我、掛念著我,不然我可怎麼過啊!”老人的話給小武帶來了很大觸動,“在基層,我是什麼樣的,黨和政府在人民群眾心裏就是什麼樣的,我的形象就是政府的形象。”小武説。
2023年8月,小武兩年選調期滿,他通過遴選,考錄至魯東南某市的區委組織部,擔任區委組織部一級科員。同月,他和同為公務員的女朋友結婚了,兩人開啟了人生的新篇章。他們工作的地方離家很近,二人打算“一起堅持努力,加強學習”。
剛開始工作的小武面臨著許多困難,但他堅信“只要思想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他總是在解決問題,從未有過放棄的念頭。
選調生作為黨政領導幹部後備人選和縣級以上黨政機關高素質工作人員人選,也要面對晉陞問題。小武和妻子想繼續進步,爭取遴選到市一級甚至省一級,越高越好。
但是公務員的晉陞渠道單一,要麼通過每年的遴選考試提副科,要麼“論資排輩”,等待工作經驗成熟後,得到晉陞機會。目前小武剛剛成為一級科員,懷抱希望的他想“先做好當下的工作,以後再慢慢打算”。
圍城外的人看中了選調生工作的穩定和待遇,圍城裏的人又開始嚮往體制外的廣闊天地。第三類人沒有被“圍城”的迷思困住,他們選擇工作時對“體制內”這個定語有清晰的認識,而且不進則已,一旦進入,便埋頭苦幹,一心一意。
面對選調生的圍城,反覆橫跳的情緒與考量的背後,是對立的矛盾雙方的不可兼得性,在作出抉擇時,需要對自我進行思想層面的“舍”與“得”鬥爭,拷問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是什麼,並且,要看到圍城內與圍城外生活的正反兩面,才能讓腳步邁得踏實有力,內心也不再漂浮。
(應採訪對象要求,文中人物均為化名)
(作者係山東師範大學新聞與傳媒學院碩士研究生)
文:孫澤宇
責編:胡婷
審核:劉仲國
【責任編輯:管文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