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上海證券交易所、深圳證券交易所和北京證券交易所(以下簡稱“三大證券交易所”)交出了一份怎樣的自律監管“成績單”?據《證券日報》記者整理統計,三大證券交易所總計對1004家A股上市公司的1210起市場違法違規行為採取監管措施,以實際行動踐行“嚴監嚴管”要求。監管精準錨定信披違規、財務造假、短線交易、違規減持、資金佔用等一系列違法違規行為,以有力舉措築牢“強本強基”基石。
康得智庫專家、泰和泰(上海)律師事務所合夥人、金融證券業務部副主任唐堯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2024年監管對財務造假、內幕交易等行為進行嚴厲打擊,有效維護了市場的公平交易秩序。未來,隨著市場秩序的進一步規範,投資者信心的增強,資本市場將更加成熟和理性,長期資金和機構投資者的佔比將逐步提升,市場將朝著更加健康、穩定的方向發展。
細數全年監管之“最”
2024年,三大證券交易所發出監管工作函的數量在各類監管舉措中佔據最多份額。據《證券日報》記者統計,1210份監管措施中,監管工作函共計536份,佔比達44.30%。
監管工作函是證券交易所針對上市公司、上市公司相關主體(如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董監高)及仲介機構等,就特定事項進行溝通、提示、指導或要求説明情況的一種監管措施,以促使相關主體及時了解自身行為是否符合法律法規、交易所業務規則的要求,幫助其規範運作,保障證券市場的正常秩序和投資者的合法權益。
從處罰力度來看,2024年,三大證券交易所對30起違法違規行為採取公開認定期限內不適合擔任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的紀律處分,涉及原因包括但不限于違規減持、資金佔用、年度報告虛假記載、短線交易等。這也是2024年度交易所開具的最大力度處罰措施。
從監管重點領域來看,2024年,三大證券交易所對資訊披露品質給予最大關注。數據顯示,1210份監管措施中,有493份涉及資訊披露違法違規問題,佔比達40.74%。相關問題多涉及財務資訊方面,原因包括未完整披露、未及時披露、未按規定披露、未準確披露、未披露相關上市公司經營、交易、財務、重大訴訟和仲裁等資訊,進而影響投資者知情權。
唐堯表示,信披違規直接影響到投資者獲取資訊的品質,導致投資決策失誤,損害投資者權益,同時也破壞了市場的公平競爭環境。上市公司自身要強化內部控制,健全資訊披露事務管理制度,明確職責分工並加強人員培訓;同時,提升資訊披露可讀性,做到內容簡明、語言通俗,便於投資者理解。
細看監管手段之“細”
2024年,三大證券交易所在“兩強兩嚴”(強本強基、嚴監嚴管)目標指引下,持續將保護投資者特別是中小投資者合法權益這項重要工作紮實推進、落實落細。
具體來看,在監管對象上,監管不僅關注上市公司本身,還對上市公司各相關主體也進行嚴格監管。
例如,上交所于2024年7月份針對某上市公司重大資産重組交易對方未履約的行為採取公開譴責監管措施,據悉,其作為業績承諾方,在標的資産未完成業績承諾的情況下,未按約定履行業績補償承諾,嚴重損害上市公司利益和投資者合法權益。這也成為2024年唯一一份針對“交易對方”實施的監管措施。
在監管內容上,各類監管措施深入到上市公司運營的各個環節,全方位保障投資者權益。例如,去年3月份,深交所披露2則特殊的監管函,直指上市公司投資者服務電話無人接聽的情形。監管函顯示,2家上市公司均在深交所督促提醒做好投資者管理工作後,仍存在無人接聽投資者服務電話的情況。涉事公司及董事會秘書被監管警示。
在監管流程上,監管不斷提升監管有效性,堅決防止“一退了之”,著力完善全鏈條監管閉環,對於違法違規的上市公司,即使退市也要堅決追責。
數據顯示,1210份監管措施中,有18份監管措施涉及17家退市企業。例如,2024年11月份,某退市公司因2021年半年度報告以及2021年年度報告存在虛假記載,被上交所施以公開譴責監管措施。
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院長田利輝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細緻的監管能夠規範市場秩序,提升交易活躍度和增強投資者信心。這對於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至關重要。
協同築牢監管生態之“基”
“證券市場是各方主體共同參與和互動的市場,也需要各方加強協作、溝通,積極承擔好自身應承擔的責任和角色,才能共同構建成熟、理性的市場生態。”國浩律師(上海)事務所合夥人朱奕奕表示。
在田利輝看來,監管部門需要繼續堅持“嚴監嚴管”的原則,完善法律法規,強化執法力度,繼續深化制度改革,保持政策連續性和穩定性;同時,加強與市場各方的溝通,及時回應市場關切,提升監管透明度和公信力。
朱奕奕稱,上市公司應建立健全內部控制及監督機制,制定相關工作流程,防範違法違規行為的産生。
唐堯表示,仲介機構應充分發揮好“看門人”作用,為市場提供高品質的資訊核實服務,助力投資者有效辨別披露資訊的真實性,從而減少市場非理性行為。同時,鋻於加強投資者關係管理是提升上市公司品質的關鍵舉措,仲介機構需切實扮演好橋梁和紐帶角色。市場各方進一步加強合作與溝通,共同營造一個更為成熟、理性的市場環境,將有力推動證券市場長期穩定發展。
(責任編輯:申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