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財經9月14日訊(記者 郭偉瑩) 9月10日,由中國人民大學主辦,中國社會保障學會提供學術支援,中國人民大學中國社會保障研究中心、《社會保障評論》編輯部承辦的“全球視野下的挑戰與社會保障國際研討會”在北京召開。來自德國、法國、比利時及國際勞工組織、德國艾伯特基金會等的專家和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大學、北京師範大學、中國農業大學、華中科技大學、西北大學、中國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等高校與研究機構的60多位代表匯聚一堂,圍繞全球視野下的挑戰和社會保障應對展開了深入研討。
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鄭新業強調,在新的全球格局下,各國面臨著人口老齡化、數字化、智慧化等多重挑戰,從而需要攜手合作、積極應對。
中國社會保障學會會長、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鄭功成在“全球性的挑戰與社會保障制度變革”的主旨報告中指出,當今世界已經處在百年大變局的關鍵時期,社會保障制度必須做到守正創新。一個高品質的社會保障制度至少要具備四個要素:一是符合公平正義原則,各項制度安排均有助於縮小社會成員的收入與消費差距,提升社會平等度;二是真正做到共建共用、互助共濟;三是運作在法治軌道上,能夠以依法確立的成熟制度安排為全體社會成員提供清晰、穩定、安全的預期;四是通過優化制度而可以不斷滿足社會成員不斷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實現可持續發展。中國的社會保障制度變革也需要以守正創新為基本原則,充分體現出上述四要素,借鑒國際經驗教訓,同時結合國情,走出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保障發展新路來。
中國社會保障學會養老服務分會會長青連斌教授在“人口老齡化對社會保障帶來的挑戰”的報告中指出,人口老齡化並非“洪水猛獸”,而是人類文明發展進步的一個重要標誌,表明國民健康水準提升,這既是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所追求的目標,也是經濟社會發展的結果。但是,人口老齡化確實會對社會保障中的養老保險、養老服務、醫療保障和長期護理保險帶來嚴峻挑戰,我們要正視挑戰,但也不應誤判、誇大挑戰。他表示,雖然中國有近3億老年人,但發展養老服務要優先滿足的是失能半失能老人、高齡老人、空巢老人以及及其特殊困難老年人等“剛需”老年人的養老服務需求。
北京大學教授、中國社會保障學會學術委員會副主任李玲在“中國式老年人健康保障”報告中指出,構建高品質、低成本、高效率、可持續的中國式健康保障模式,具體而言:一要創新制度,探索符合中國國情和百姓需求的健康保障模式;二要利用資訊化、智慧化手段,打造智慧健康;三要發揮中醫藥和天人合一的中國文化優勢;四要建立從母嬰保健到臨終關懷的全民終身健康保障機制,既可以應對健康服務和人口老齡化的危機,還可以為政府減輕財政負擔,節省財政支出。
在自由發言與討論環節,與會學者就靈活就業、人口老齡化、社會保障制度的公平轉型、老年人長期護理、社會力量參與社會保障等議題展開討論,進行了熱烈而深刻的思維碰撞。各位專家一致認為,當今世界已經處於深刻變化之中,影響社會保障制度的相關因素在變化,社會保障對各國社會經濟發展的作用也在變化,全球性的挑戰是客觀存在且持續演化的,社會保障制度需要做出適應性調整,這需要加強國際社會保障學術交流,為共同應對全球性挑戰找到合理路徑。
(責任編輯:朱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