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披露了上半年基金銷售機構公募基金銷售保有規模。
在非貨幣市場公募基金保有規模方面,螞蟻基金、招商銀行、天天基金位列前三,而在權益基金保有規模方面,這三家機構依然排在前三位。值得一提的是,本次統計中,原有的“股票+混合基金”口徑也調整為“權益類基金”,且在ETF實現跨越式發展的背景下,本次還新增披露了“股票型指數基金”維度。
年內資本市場呈股弱債強的走勢,債基和ETF這兩類基金的份額迭創新高,由此帶來了兩大變化:一是螞蟻基金憑藉指數基金規模一舉超越招商銀行,奪得權益類基金榜首位置;二是銀行渠道“半壁江山”比例穩固,在債基規模猛增的背景下繼續維持強勢渠道地位。
前三名座次穩固
截至2024年上半年,非貨基金保有規模排名前三的依舊是螞蟻基金、招商銀行和天天基金,分別為13512億元、8620億元、5520億元,分別相比2023年末增加了789億元、885億元、24億元。而在權益基金保有規模方面,這三家機構依然排在前三位,保有規模分別為6920億元、4676億元和3433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權益類基金保有渠道中,螞蟻基金今年上半年權益類基金保有規模猛增逾2300億元,超越了此前長期位居榜首的招商銀行。
螞蟻基金方面表示,能位居此次代銷機構保有規模首位,正是獲益於指數基金規模的穩定增長。從數據來看,近兩年螞蟻主動權益基金保有規模有所下滑,但仍維持較穩定水準,加上指數基金銷售規模提升,平臺整體基金銷售規模也保持增長。
新增股票型
指數基金維度
本次更新的榜單中,新增了“股票型指數基金保有規模”這一統計維度。近年來,費率較低、運作透明、配置屬性強的指數基金持續走熱,在權益類基金中貢獻了規模增量。
在股票型指數基金規模中,螞蟻基金保有量為2647億元,遙遙領先於隨後的華泰證券和中信證券,兩家券商保有量分別為913億元和892億元。
券商渠道是ETF基金的“主戰場”,前十名中,還有招商證券、銀河證券、東方財富(300059)、廣發證券、平安證券以及中信建投(601066)證券等。
近年ETF産品迎來跨越式發展,年內無論是規模還是資産凈值均繼續高歌猛進。據數據統計,截至9月13日,所有ETF份額合計達2.38萬億份,資産總額逼近2.7萬億元。有券商人士指出,ETF的崛起將對基金代銷格局産生深遠的影響,因為ETF能高效撬動股票投資者的需求,自此券商將借助“股基聯動”的獨門武器,與“理財替代”和“流量變現”的另外兩個萬億級市場相抗衡,真正實現與銀行和網際網路平臺的三足鼎立。
“隨著基金規模整體增長進入瓶頸,越來越多的券商開始關注到ETF的增量市場機會,未來針對ETF的行銷推廣模式將會更加豐富。”該券商人士表示。
東興證券認為,市場波動中券商代銷優勢顯現。在當前趨勢下,銀行和網際網路平臺中期內仍將是基金銷售主力,但隨著業務資源的持續投入和渠道建設成果的逐步兌現,疊加市場有效性提升,令ETF投資漸次成為投資主流方向,券商渠道將持續受益。其中,控、參股基金公司的頭部券商、綜合實力較強的財富管理券商市佔率仍有望不斷擴大。
銀行渠道佔比“止跌”
據計算,基金代銷二季度上榜的100家代銷機構中,銀行、券商、第三方代銷機構分別為25家、53家和17家,銀行穩佔代銷規模前十中的6席。而從前十代銷規模上看,銀行渠道佔比超51%,繼續維持“半壁江山”優勢。
此前,在權益市場逐季走低之際,風險偏好更低的銀行渠道更“受傷”。有機構人士分析,在權益市場持續波動中,銀行及第三方機構重服務但不重投研的劣勢顯現,股混基金銷售規模持續下降,且銀行渠道在基金銷售的絕對領先地位也受到挑戰。但在2024年上半年,這一趨勢迎來了反轉。
據統計,主動債券型基金規模從2023年第四季度的8.74萬億元增至2024年第二季度的10.03萬億元;其中純債型基金規模穩步增長,半年間規模凈增1.27萬億元,從2023年第四季度的6.67萬億元增至2024年第二季度的7.94萬億元,中長期純債型基金和短期純債型基金規模分別為6.45萬億元和1.49萬億元。而銀行作為債基的主力銷售渠道,在上半年“債牛”的行情中再度迎來規模增量。
除了債基的加持外,銀行渠道也持續發力基金銷售端。以招商銀行為例,上半年招行的非貨保有規模增加最多,報告期內招商銀行在業內率先掀起基金銷售費用全線一折起的“自我革命”,並在今年8月又有新動作,聯合基金公司推出“TREE長盈計劃—安穩盈”,為客戶提供穩健理財方案。有業內人士表示,這一動作顯示出招商銀行銷售思路的轉變——從過去聚焦基金經理轉向資産配置方案,朝著以客戶需求為中心的買方配置服務模式轉型,可以看作是招行基金業務投顧化轉型的過渡型載體。
(責任編輯:葉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