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2024年,助貸行業可謂挑戰與機遇同行。業績分化、資産承壓、利率挑戰、嚴峻監管形勢下,不同梯隊機構也有著不一樣的應對思路和發展策略。
從機構反饋來看,今年整體的感受是,行業分化明顯、獲客成本高企、利率挑戰持續,在此背景下,機構資産競爭更為激烈。其中,頭部以穩為主,受限合規壓力,持續深挖年化利率24%以內資産;腰部及以下平臺則趁勢抓緊擴張規模,不少平臺又逐漸向36%資産邁進,但高定價客群背後的風險控制,值得行業關注。
此外,與往年保持同樣趨勢,2024年出海仍被視為一個不錯選擇。目前,國內零售信貸市場增速放緩,多家機構不斷加深佈局海外業務,尋求新的突破方向。
分化加劇下的資産之變
“今年行業最大的感受是‘分化’加大。”多位受訪的金融科技公司從業者向北京商報記者説道。
從不同梯隊機構表現來看,今年來,頭部公司大都實現了業務規模穩健且快速的增長,金融科技巨頭們的金融版圖中,信貸資産規模、盈利水準表現可圈可點。
不過,目前不少上市係助貸平臺,在經歷此前幾年的高速擴張后,近兩年來開始進入發展瓶頸期,這一特徵在2024年表現尤為明顯。
正如此前披露的三季度上市金融科技公司財報,多家公司從營收、凈利、貸款餘額等數據來看,呈現分化趨勢,特別是凈利潤表現分化顯著。儘管大多平臺實現盈利,但從趨勢來看,也有公司增長放緩甚至錄得虧損,業績承壓。分化顯著的背後,除了行業競爭日益激烈影響外,也離不開部分機構業務的主動收緊及轉向審慎的發展策略。
一金融科技公司資深從業人員向北京商報記者談到,金融行業信奉“得賬戶者得天下”,助貸行業中最為頭部的參與方,憑藉其在社交、電商、視頻等各自領域國民級應用的巨大流量與生態優勢,在流量獲取和風險控制方面具備得天獨厚的優勢。
但與之相對應的各上市係助貸平臺情況卻有所不同。在經歷此前幾年的高速擴張后,今年開始進入發展瓶頸期。監管政策的變化、合規要求的提升、獲客成本的上升、資産品質的壓力,成為這些平臺不得不面臨的挑戰。“在品牌效應、社會影響、合規壓力的挾持下,這些曾經的網際網路金融‘先鋒’們,不得不放緩規模增長的腳步,將資産上浮至24%以內。”該金融科技公司資深從業人員稱。
而這也進一步推動了腰部以下平臺的資産“狂歡”。前述資深從業人員進一步提到,2024年,在貸餘額百億左右的腰部以下平臺可以説是助貸市場中最大的得利者,自年初就開始攬過各上市係平臺資産上浮後退出的24%以上市場,再憑藉行業整體産品策略調整的“東風”,不少腰部以下平臺,重點佈局API渠道、同業拒量導流等模式,在市場上四處“掠奪”流量,在貸餘額也可謂高歌猛進。
“最甚者在百億在貸的基礎上一年連翻三倍,這部分參與者的攪局,也可以説是給未來的行業格局增添了諸多變數。”該資深從業人員感慨道。
聯儲證券研究院院長助理(主持工作)、研究員沈夏宜評價,助貸行業在2024年已然開始出現分化,不僅僅其業務模式、服務對象開始分化,而且隨著大監管背景下的市場規範化,未來發展趨勢也將進一步分化。在她看來,助貸平臺目前已經發展成為不同形態,其中有以大數據、人工智慧為基礎的平臺型機構;也有通過搜索引擎等獲取流量的線上流量仲介型,這些模式的資源稟賦、經營模式迥異,所面對的客群和盈利能力也大不同,後續在監管規範下,行業會沿著越來越專業化的趨勢發展。
利率之變背後的風險考驗
資産之變的背後,也是一場利率與風險的考驗。
梳理各上市金融科技公司的財報可以發現,年初各家均在強化24%利率資産的佔比情況,但背後不可忽視的是,不少平臺的在貸餘額出現停滯甚至縮降。
“這對比此前幾年助貸業務開疆拓土的大背景,幾乎不敢想像。”一金融科技公司從業者説道,因為相對巨頭來説這些平臺會比較欠缺自有流量,在日漸高企的資訊流投放獲客成本下,盈利方式的單一和局限,也使得平臺不得不追求更精細的運營方式。但持續經營24%以內資産將近一年後,資産表現壓力又逐漸讓這些平臺意識到,資産上浮這條路艱辛又漫長。
如今,消費信貸市場競爭仍在加劇,頭部助貸平臺的策略變化之下,北京商報記者也注意到,目前市場上不少小貸與中小助貸平臺,由於24%以內資産的盈利性較弱甚至虧損,加之會員、權益包等受到強監管後,有的也逐漸向36%利率的資産邁進。不過,高定價客群背後的風險控制,同樣值得行業關注。
金融是經營風險的行業,利率的本質是對風險的定價。很大程度上,機構之間比拼的是識別與防範風險的能力。具體到消費信貸業務,平臺能夠生存盈利的核心,依靠的是按期履約還款的優質用戶,確保所收回的本息,不僅能覆蓋業務成本,還能填補失信客戶所帶來的資金損失。在當下運營成本持續上升、資産品質不斷惡化的大背景下,有關24%與36%的行業難題還將繼續困擾著這些助貸平臺。
“從近些年消費信貸市場的發展趨勢來看,全行業始終在不同的角度,維持著合規與風險的動態平衡。在金融全面納入監管後,下沉市場經營風險的能力,也將到真正面臨考驗的時候。”前述金融科技公司從業者説道。
素喜智研高級研究員蘇筱芮同樣告訴北京商報記者,2024年助貸行業頭部中部在觸達優質客群方面仍具有較強的優勢,客群上浮戰略等也取得了一定成效,而腰部尾部則向更為下沉的資産進行滲透,並採取融資擔保等方式推高資産利率,甚至還有“雙融擔”模式的興起,將觸手下探至36%客群,企圖通過高定價來覆蓋更高風險。
“但此類採取融擔模式的貸款産品,有時會伴隨著助貸機構對金融消費者的違規金融行銷宣傳手段。”蘇筱芮説道,例如,採取欺詐甚至誘導手段來捆綁融擔服務,甚至未經金融消費者同意就直接扣款,從而引發貸款糾紛及金融消費者投訴。在她看來,後續針對此類問題,需要將金融行銷宣傳工作與金融消費者保護工作一併結合,從源頭提升助貸機構的合規運營水準,同時也需要督促持牌銀行、消金等機構做好合作機構管理,使得持牌機構對標監管要求,明確合作機構準入及淘汰機制,將金融消費者投訴反饋納入到合作機構評價當中。
監管醞釀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行業之變後還有即將到來的監管之變。
北京商報記者從知情人士處獲悉,監管正在醞釀網際網路助貸業務管理新規,包括相關助貸業務中,助貸機構不得以任何形式對商業銀行自主開展貸款審批進行限制,不得以任何形式向商業銀行提出審批通過率等要求。另外,向借款人收取的擔保增信費率不應高於貸款利率等。
事實上,2024年多方監管部門已針對助貸行業發佈了多項政策文件,涵蓋了業務規範、風險控制、消費者權益保護等多個方面;另外,監管重點關注助貸行業的風險防控,特別是對資産品質、過度借貸、催收行為等方面的監管力度不斷加強。
博通諮詢首席分析師王蓬博預測,隨著助貸行業的不斷發展和市場規模的擴大,監管部門還將繼續加強對助貸行業的監管,重點關注風險防控、合規經營和消費者權益保護等領域。此外,監管政策將更加細化和嚴格,對助貸機構的合規要求也將進一步提高。
例如2024年4月,福建省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下發通知要求轄區內小貸公司將貸款年化利率控制在24%以內,這是繼2021年監管要求消費金融公司嚴守貸款利率24%以後,首次對小貸公司的利率上限作出明確的監管規定。未來是否有其他區域地方監管跟進仍未可知,但當前腰部助貸平臺與地方小貸是24%以上客群的主力軍,在從業者看來,如果類似政策擴展到全國,或將對部分消金、小貸公司的盈利能力和規模增長造成進一步衝擊。
王蓬博認為,2024年助貸業行業分化較為明顯,不同規模和實力的機構呈現出不同的發展態勢。頭部機構憑藉品牌、技術和資源優勢,在市場收縮的情況下仍能保持一定的營收增長,但也面臨著資産品質下滑等問題;中小平臺則在資産定價、業務模式等方面進行了較大幅度的調整,部分平臺通過轉型高定價資産等,一些實力較弱的平臺則可能面臨更大的生存壓力。
整體來看,主要表現為行業不良貸款比例處於上升區間,頭部機構開始探索多元化的業務模式轉型等等。一方面存量客戶受到重視;另一方面催收行為規範化,此外,受資産風險和經營壓力影響,助貸平臺增加高定價資産投放已成為趨勢。展望2025年,王蓬博預測,在市場競爭和監管壓力下,一些實力較弱的助貸機構可能會被淘汰或被整合,行業集中度有望進一步提高。
蘇筱芮也指出,2024年助貸行業監管相關規定有所細化,包括貸前金融産品行銷、貸後催收管理在內的一系列機制有所完善,展望2025年,在網際網路助貸業務系統化的管理新規有望落地的大背景之下,助貸機構的合規水準預計將得到進一步提升,而助貸機構也需要關注監管形勢與業務趨勢,提前做好對應的合規準備及業務模式評估。
(責任編輯:譚夢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