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銀行要聚焦當地、深耕當地,堅持回歸本源、服務實體經濟,發揮在服務當地企業、服務中小企業的優勢,注重練好“內功”,提升普惠金融競爭力。
撰文|曾薔 王金瑞
2022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的關鍵之年。“十四五”規劃明確“增強金融普惠性”,把普惠作為當前和未來一段時期我國金融發展的基本導向之一。
作為地方金融供給的重要力量,中小銀行在普惠金融供給側的發力尤為關鍵。近期,河北銀行黨委副書記、副董事長、行長王縣力在接受中國網財經記者專訪時表示:“近年來,在政府和監管部門的推動引導下,我國普惠金融領域工作實現了較快發展,服務的廣度和深度都有了極大提升。” 王縣力進一步指出,中小銀行要聚焦當地、深耕當地,堅持回歸本源、服務實體經濟,發揮在服務當地企業、服務中小企業的優勢,注重練好“內功”,提升普惠金融競爭力。
據悉,自1996年5月成立以來,河北銀行始終堅守“服務地方經濟、服務中小企業、服務城鄉居民”的市場定位,在服務支援實體經濟,壯大自身規模實力的同時,積極踐行企業社會責任,深耕普惠金融。截至2021年末,河北銀行普惠口徑小微貸款餘額337.75億元,累計服務普惠型小微企業客戶數27318戶,小微貸款餘額佔省內城商行總量的35.01%。
普惠金融聚焦解決弱勢群體生産生活的短缺難題,能夠有效促進經濟良性迴圈,是金融業繁榮和健康發展的動力和源泉。“近年來,在政府和監管部門的推動引導下,我國普惠金融領域工作實現了較快發展,服務的廣度和深度都有了極大提升。” 王縣力如是説道。
不可否認的是,普惠金融發展仍存在諸多難點、痛點。對此,王縣力認為,首先要有效地擴大覆蓋面,解決貸款難的問題,讓更多的群體獲得支援,針對不同的對象、不同的需求提供相應的金融解決方案。其次,是要解決貸款貴的問題,要合理讓利,儘量優惠。王縣力進一步稱:“‘惠’是有底線的,要遵循市場性原則,既滿足更多群體的需求,也讓供給方有合理收益,不是價格無限低,甚至不計算成本。”
在王縣力看來,普惠金融的難點在於在服務抗風險能力相對弱的客群過程中,實現風險可控、有收益、有利潤,這對商業銀行的風險管控能力、資産負債管理能力、産品設計行銷推廣能力等方面都是考驗,需要努力在普惠性、安全性之間找到平衡。
那麼,如何解決上述難點呢?王縣力認為,商業銀行應當遵循“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的發展理念,並應用到具體業務實踐當中。創新,一方面要在防範風險的前提下不斷創新金融産品,滿足貸款主體的多元化需求,提供差異化、個性化、人性化金融産品。另一方面要加強資訊科技創新,加快大數據技術、區塊鏈技術、移動智慧終端技術、雲計算技術的應用,靠金融科技推動普惠業務批發做,形成規模效應;協調,就是要業務規模與風控水準協調一致;綠色,就是要支援朝陽産業、高科技行業,把準信貸投向;開放,就是要將金融服務融入經營鏈條和客戶生産、生活場景;共用,就是搭建資訊共用機制,解決商業銀行與其他主體存在的“資訊孤島”“資訊不對稱”問題。
近年來,在政府和監管政策的推動下,國有大行進一步下沉市場,憑藉其在資金實力、科技支撐、人才儲備方面的優勢,加大在普惠金融領域的佈局。對於中小銀行而言,則要發揮自身優勢,打造差異化競爭能力。
“我們也感受到了壓力。” 王縣力坦陳,這是國家推動金融供給側改革的大勢所趨,影響不是短期的,是長期的。“中小銀行要聚焦當地、深耕當地,堅持回歸本源、服務實體經濟,發揮在服務當地企業、服務中小企業的優勢,注重練好‘內功’,提升普惠金融競爭力。”
近年來,河北銀行積極響應國家政策導向,充分發揮省屬法人銀行責任擔當,多措並舉持續加大對小微企業的支援力度。據王縣力介紹,河北銀行主要採取了以下措施:第一,積極利用政策,普惠小微企業。降低普惠口徑小微內部資金轉移價格,從內部資金源頭降低普惠口徑小微貸款資金成本,讓利於小微企業。積極利用各項貨幣政策工具,對於央行支小再貸款、國開行轉貸款等直接用於小微貸款的政策資金,按約定的指導利率直接向小微企業發放。
第二,創新産品研發,降低小微企業貸款成本。河北銀行推出小微企業無還本續貸業務,對於經營良好,無不良記錄的小微企業在貸款到期前,可以申請採取無還本續貸形式進行貸款續做,減少小微企業倒貸成本。
第三,加大無抵押貸款發放力度,切實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的問題。河北銀行大力推廣線上“稅易貸”産品,拓寬“稅易貸”産品行銷渠道,提升客戶申貸體驗。積極探索供應鏈金融,依託重點醫院與其供應商的結算數據,研發小企業“醫療採購貸”,向醫院上游藥品、醫療器械等供應商提供自動審批的信用貸款支援,並形成標準化貸款産品。與地方融資擔保公司建立業務合作,針對種養大戶、農業合作社、涉農小微企業發放貸款。
同時,在疫情常態化背景下,河北銀行積極探索服務實體經濟,尤其是服務民營小微企業的創新舉措,在“穩企業”政策落實過程中精準發力,進一步加大小微企業紓困力度。第一時間研究制定疫情防控政策,實施七個方面,13項政策措施,支援復工復産。
在支援“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方面,河北銀行推出專屬服務方案,打造全産品、全週期綜合金融産品體系,提供利率優惠、貸款優先審批等服務。截至2022年3月末,該行服務科技型中小企業1771家,貸款餘額75.30億元。
為提高新市民金融服務的可得性和便利性,河北銀行以吸納新市民就業的小型企業、微型企業及個體工商戶,以及自主創業的新市民及其背後經營實體為重點服務客戶,著重從構建長效服務機制、降低融資成本、打造産品體系和加大行銷力度等方面加大金融服務力度。制定多元化政策,構建了“敢貸、願貸、能貸”長效信貸機制,制定專屬信貸方案,建立快速受理和審批通道,並提供收單手續費費率優惠、卡券行銷等增值服務。
此外,河北銀行高度重視金融支援新市民就業創業工作,優先為其申請再就業擔保小微貸款。截至2022年3月末,累計投放創業擔保貸款12.27億元,支援了七千余名返鄉農民工、大學生或退役人員等新市民群體就業創業。
商業銀行服務小微企業等普惠金融群體時往往因為資訊不對稱等問題面臨較高風險,服務好普惠金融群體的同時,也要守住風險底線。在王縣力看來,風險管理要落實“全程”管控,需線上線下同時發力。線下就是要建好用好“三道防線”。第一道制度管理防線,第二道監督監測防線,第三道防線就是要有清晰的責任鏈條。
“風險沒有人能百分之百把握,尤其是小微業務風險相對更高,但是只要三道防線從制度設計上是完善的,又有盡責的人來保證制度得以有效落實,同時頭上始終懸著問責的‘利劍’,促使每位員工都盡職盡責地工作,讓三道防線都真正發揮作用,就能夠最大限度地防範風險。”王縣力説道。
另外,王縣力表示,線上就是加大資訊科技在風險防控領域的運用。一是引入十余個外部數據源,河北銀行整合行內現有數據和行為數據,通過大數據對小微企業經營狀況、涉案涉訴、行政處罰、欠費欠稅、借貸行為、關聯關係等200余項指標進行綜合評估,形成客戶畫像,解決了資訊不對稱和傳統方式不易發現信貸風險的問題。
二是打造全線上業務流程。河北銀行實現了貸款線上申請、線上評估、自動審批、線上簽約的“一站式”辦理模式,減少了操作風險。
三是積極創新金融産品。河北銀行打造了基於交易場景、交易數據的醫療採購貸、稅易貸、流水貸、聚合貸等多個信用類産品,以數據增信代替傳統抵押。
四是轉變傳統貸後模式。2021年,河北銀行上線了風險監測系統和智慧貸後系統,一方面實時監測借款人、關聯企業徵信異動、工商變更、欠稅欠費等50余項指標,通過大數據充分識別和捕捉客戶的風險特徵,貸後管理人員根據推送的風險資訊進行精準跟蹤檢查;另一方面實現通過移動設備完成貸後檢查,獲取位置浮水印,實現軌跡打卡,檢查內容真實有效可追溯。
“2022年,河北銀行將堅持既符合外部市場及政策要求,又適應本行發展現狀的穩健發展策略,堅持‘以客戶為中心’經營理念,保障‘隊伍、科技’兩大支撐,強化‘行銷、産品、風控’三大體系,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將資金重點服務於重點領域,不斷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質效。”王縣力最後説道。
河北銀行黨委副書記、副董事長、行長
王縣力,出生於1972年6月,碩士研究生學歷,高級經濟師。現任河北銀行黨委副書記、副董事長、行長。
曾任中國農業銀行總行三農政策與業務創新部副總經理、三農及普惠金融事業部管理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廣西百色市委常委、副市長(掛職),中國農業銀行廣西分行黨委委員、副行長。
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發展普惠金融。作為地方金融供給重要有生力量的中小銀行,在普惠金融供給側的發力尤為關鍵。如何在激烈競爭中打造差異化的發展優勢,做好普惠金融的同時實現自身發展與壯大?如何積極擁抱數字科技,創新服務模式,提高服務效率?普惠金融如何實現商業模式可持續發展?成為擺在中小銀行面前的重要議題。中國網財經重磅推出“中小銀行普惠金融之道”系列高端訪談欄目。
統籌:孫朋浩 曾 薔
撰稿:曾 薔 王金瑞 藺壯壯
設計:栗 寧
開發:楊 雪 孫 毅
中國網財經 頭條號
中國網財經 客戶端
中國網財經 微信公號
中國網財經 微網志
中國網財經 一點號
中國網財經 百家號
中國網財經 大風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