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9日,北京昌平城區,一輛ofo單車被掛在樹上。
“10萬輛共用單車只有50個人管”遭質疑
“10萬輛車只有50個人管”遭質疑,多地醞釀共用單車管理新規,據測算每萬輛單車每月成本將增25萬
共用單車轟轟烈烈地圈地運動正在遭到政策制約。3月21日,新京報記者了解到,北上深等一線城市正在討論制定共用單車管理規範及行業標準,其中上海有望在6、7月份施行。
此前共用單車分別在北京、上海等地遭遇管制。3月20日,北京市西城交通委約談了摩拜、ofo兩家共用單車企業,要求控制西城區共用單車數量,並規定在長安街沿線等10條大街禁止停放共用單車。3月15日,上海交通委也因市區投放“飽和”和亂停亂放等約談6家共用單車企業。
記者注意到,上海、深圳、南京等地區都在擬定管理規範。共用單車市場競爭已經來到下半場,如何治理亂停亂放,如何滿足監管需求,已經成為新的市場門檻。業內人士認為,下一輪新的競爭要素不是來自用戶,而是來自政府監管。
城市監管部門紛紛出手
目前投放的各家共用單車,其主打功能均為“隨用隨停”。不過隨著數量的激增,亂停亂放的問題也愈加嚴重。上週末,新京報記者走訪了北京街頭,發現地鐵站周邊、旅遊區、商業街周邊的亂停亂放問題較為嚴重。對於共用單車亂停亂放造成的問題,監管部門已經出手。
3月20日,北京西城區交通委約談摩拜和ofo。摩拜對新京報記者表示,將積極與政府建立溝通聯繫機制,發揮後臺數據對車輛分佈和運營情況的監控能力,必要時主動干預、調度車輛。
ofo對記者表示,將利用大數據對城市需求量進行預測,明確劃分共用單車停放區,同時組建線下運維團隊進行網格化管理,保障共用單車在規範區域停放和用戶規範的使用。
中國自行車協會官網數據顯示,2016年以來,共用單車已在全國30多個城市投放。據預計,2017年投放總量可能接近2000萬輛。
來自北京市交通委的消息稱,正在調研共用單車運營企業及其自行車投放點,將研究出臺相應的停車秩序試點區域以及管理辦法。
新京報記者了解到,目前上海、北京等一線城市的共用單車管理規範及行業標準也在加緊討論制定之中。上海自行車行業協會總工程師徐道行近日向媒體透露:如果5月能報備通過,預計6、7月份共用單車標準就能在上海施行。標準出臺後,目前一些共用單車的亂象有望迎刃而解。
“有企業10萬輛車只有50個人管”
上海編制的《共用單車團體標準》徵求意見稿要求,企業實行共用單車3年強制報廢、24小時內維修制,單車必須具備衛星定位和網際網路運作功能。
上海市自行車行業協會秘書長郭建榮表示,按照有樁自行車的標準,是每一萬輛車要配備100個服務人員,對共用單車的要求低一點,每一萬輛必須有50個人。現在有些企業已經投放了10多萬輛,團隊一共只有50個人,等於説沒有這個管理。
易觀網際網路汽車與出行研究中心分析師王晨曦告訴記者,新規帶來成本的提升主要來自線下人員配置,大部分企業都沒達到徵求意見稿裏的標準。智享單車方面稱,車輛的運營維護本來就是企業成本的一部分,只是共用單車從去年才開始出現,之前線下運維的需求沒有徹底暴露出來。
小藍單車CEO李剛認為,按照新規的要求成本的確會有所上升,但屬於可以接受,相當於一個人負責200輛車。他告訴記者,兼職的地勤人員月工資為2000元,全職的工資在4000、6000元不等,如果是純擺放車輛的人也就是2000多元。
小鳴單車CEO陳宇瑩給記者算了這樣一筆賬,上海一個地勤人員的月工資約為5000元,“按照新規,一萬輛車要請50個人,一個月要花25萬請地勤人員,一個月也就是25天騎行的天數,意味著每天必須賺一塊錢才能覆蓋掉地勤人員的成本,這還不算單車維修、調度等開銷。”
摩拜、ofo優勢變劣勢?
前述新規的介入,將給共用單車市場帶來一定變數。王晨曦認為,摩拜、ofo雖然此前一直領跑,但因為他們車輛規模大,一旦進行任何改革涉及面更廣,消耗的絕對值也會更高。“比如設置停車點、車輛本身做改造,所有車輛都要做,所有城市都要做,協調起來的難度也更大一些。”
陳宇瑩甚至認為,如果真的採取這樣的細則,是不會有風投資本再跟進的。
陳宇瑩表示,在新規面前,作為行業領軍者的ofo和摩拜都面臨一定挑戰,“首先,ofo投放車輛過百萬,但是沒有智慧車鎖,按照政府的規定要給所有車子換新鎖,這個工程量還是很大的。摩拜的車子造價是很貴的,以前説5年不用修,但政府要求你3年就要報廢了,按照前面説的財務模型如何在3年內收回成本?”
對於換鎖成本,ofo方面表示,他們生産的智慧鎖可以放在任何一輛單車上,並且更換成本不高,現在已經有部分單車符合GPS定位的要求,但對方並未透露智慧鎖具體成本、安裝智慧鎖單車的佔比。至截稿,記者未獲得摩拜回應。
有業內人士告訴記者,隨著國家及地方標準的相繼出臺,誰能在滿足用戶需求、提供優質使用體驗的同時,符合相關的國家及地方標準,誰就能最終擁有市場,獲得用戶的認可。
“電子圍欄”將成標配
為了解決亂停亂放問題,“電子圍欄”技術有可能成為共用單車的標準配置。
上海市自行車行業協會秘書長郭建榮告訴記者,單車必須要有GPS定位,政府相關管理部門會提供電子停車地圖,供平臺設置電子圍欄,讓消費者把車輛停到所指定的停車位裏。一旦用戶沒有將車停到電子圍欄內,將無法正常上鎖並影響計費。
新京報記者了解到,小鳴單車的電子圍欄已經在廣州增城運作了半個月,其虛擬停車區域內設有停車指示牌,立牌區域有劃線。小鳴單車設有語音導航車鎖,車鎖會提醒用戶進入到了停放區域,用戶只有將車停放在規定範圍內,才可以關上車鎖並結束計費。小鳴單車CEO陳宇瑩告訴記者,“電子圍欄是手機和發射器的匹配,還有就是App和車鎖的互動,因此車鎖的設計也有所不同。”
陳宇瑩表示,一個停車樁的成本在1000元左右,電子圍欄只要不到100元,“電子圍欄成本非常低,因為不用拉電,是一個火柴盒大小的發射器,就埋在指示牌裏。”
易觀網際網路汽車與出行研究中心分析師王晨曦告訴新京報記者,上海細則比較嚴格。“在市場還沒完全成型,制定太過細化的條例,可能不利於市場有序發展。政府可以出臺指導性建議,鼓勵大家規範停車,讓市場充分競爭後,政府再出來框一個標注比較好。”
業內人士人為,下半場競爭的焦點將是“規範”、“高效”。如何實現車輛的有序投放、規範管理將是企業競爭的下一個焦點。
■ 相關
庫克訪ofo共用單車現出海潮
3月21日,蘋果CEO到訪ofo總部引發諸多猜想。此前2016年5月,蘋果曾10億美元入股滴滴,而滴滴又是ofo多輪投資方。
同一天,摩拜單車正式宣佈進軍新加坡,開始在當地服務,新加坡也成為摩拜單車走出國門,跨向海外的首站。此前ofo已在新加坡進行了運營,去年12月底,ofo還宣佈在矽谷、倫敦等地開啟城市服務試運營。今年3月10日,在美國西南偏南音樂節上,也出現了ofo的身影。
有業內人士分析,二者之所以將海外第一個落腳點選在新加坡,是因為當地是亞洲為數不多允許共用單車發展的國家。
作為共用單車領域的領軍企業,ofo和摩拜的相繼出海是否會拉開共用單車進軍海外市場的序幕?
小藍單車CEO李剛告訴記者,他們是全球首家共用單車出海的企業,並且已經拿到押金結款。“這個事情去年就出完了,第一站是美國三藩,他們那邊都是有樁自行車,無樁自行車是沒有的。”
李剛認為海外市場和國內市場相比有很大的不同,監管會比國內要嚴格得多。“他們非常嚴格,一個城市的車怎麼鋪設,自行車達到什麼標準,什麼時候銷毀等等,全都是他們監管。國內的模式是,你可以先投車,後跟政府打交道,但美國不行,你要過議會、市政廳,拿到相關審批才可以運作。如果直接投放車輛,就會面臨起訴的風險。”
小藍單車之所以佈局海外市場和公司創始團隊基因有很大關係,李剛此前在美國有2年諮詢經驗,其他成員也有海外背景,“公司在做共用單車以前的業務也是以海外市場為主,我覺得我們出海是順理成章。”李剛如是説。
分析人士指出,共用單車出海應該根據自身情況量力而行,不要跟風出海,海外市場遠比國內市場更加複雜。
(責任編輯:吳起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