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以來,低空經濟産業迎來爆髮式增長,尤其是以無人機和通用航空為代表的應用,已經率先在多個領域取得明顯成效。
低空經濟是以通用航空産業為主要發展平臺,以傳統通航和新興通航飛行活動為牽引,輻射帶動相關産業融合發展的綜合性經濟形態。傳統通航飛行使用固定翼、直升機等有人駕駛航空器,新興通航飛行使用無人機、電動垂直起降航空器(eVOTL)、飛行汽車等新型航空器。
1月3日,中國民用航空局黨組書記、局長宋志勇在《學習時報》發表名為《高品質發展通用航空和低空經濟》文章指出,作為新質生産力的典型代表之一,通用航空和低空經濟在政策引導和技術創新的雙重推動下,正快速崛起成為萬億級的産業新賽道。通用航空業作為低空經濟發展主體,在能源技術、新一代資訊技術變革的引領下,正加速向無人化、綠色化、智慧化迭代創新,以無人機、eVTOL研發應用為代表的新能源、智慧化通航産業,已成為低空經濟主導産業,有望達到萬億級市場規模,將迎來像新能源汽車一樣實現“換道超車”的重大機遇。
宋志勇介紹,截至2024年11月底,我國通航企業達到744家,在冊通用航空器3226架,通用機場470個;無人機運營企業近1.9萬家,國內註冊無人機215.8萬架;2024年1至11月份,傳統通航飛行123萬小時,近3年年均增速約12%,無人機飛行2544.9萬小時,同比增長15.3%。
近800億元規模的工業級無人機“騰飛”
儘管“低空經濟”一詞2024年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但無人機在特定領域發展應用已頗為成熟,相較于城市物流、支線物流等應用場景,以農業無人機為代表的工業級無人機發展已頗具規模化。
據中商産業研究院2024年12月底發佈的報告顯示,2023年,工業級無人機的應用深度和廣度不斷提升,産業規模達766.8億元,佔比65.3%。工業無人機下游應用目前以農林植保、地理測繪、巡邏巡檢、快遞物流等為主。其中,農業無人機目前在我國的農業生産中已得到廣泛應用。具體來看,農林植保領域佔比20.9%,地理測繪領域佔比30.2%,快遞物流領域佔比17.2%。
中國航空學會副理事長、中國民航局原總工程師殷時軍近日向澎湃新聞記者表示,中國的無人駕駛航空器技術目前在世界處於相對領先的位置,同時中國又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業無人機不僅為中國的農業機械化提檔升級,也是低空經濟發展的先行官,農業無人機是低空經濟中發展成熟度最高的領域。
農業無人機規模化應用的同時,也推動了飛防服務(備註:通過航空器進行農業防治)行業的快速發展。大疆農業全球市場負責人沈曉君介紹,2024年,大疆農業無人機作業畝次達到25億畝次,涉及作業臺數20萬臺,接近50萬人在從事飛防服務工作。按5元/畝的作業單價進行粗略估算,25億畝次的作業面積,能夠創造約125億元的飛防市場規模。這一規模還未包括無人機在漁業、林業、牧業等新興領域的潛力挖掘。
不僅僅是農業這種傳統場景,以無人機為載體的低空物流也正在走入大眾視野,在特定地理環境中,低空物流帶來了時效性的大幅提升。
據澎湃新聞記者從中通快遞方面了解到,2019年開始中通在部分地區試點無人機配送項目。目前,浙江桐廬3條航線已進入實質性運營階段,累計運作里程超4.8萬公里,實際配送包裹超1萬件;在江蘇南京,中通末端無人機在江心洲島進行外賣配送,向商業化邁進,累計運作里程超九千公里,實際配送包裹超兩千件;在新疆,目前已開通兩條常態化無人機支線物流運營航線,完成載貨飛行。
“目前無人機解決的是高頻的效率問題,能使物流企業突破傳統交通和配送模式的限制。中通快遞正通過不斷優化技術,逐步將無人機配送納入常規業務體系。”中通快遞集團副總裁、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金任群接受澎湃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低空經濟的政策支援為中通的無人機配送項目提供了極大的發展空間,尤其隨著空域管理、飛行許可等政策的逐步放開,未來將極大地降低運營成本。
以桐廬山區民宿配送為例,金任群介紹,以絕對成本來計算,無人機配送一趟成本約20元至25元,飛行10公里與15公里成本相近,主要為電耗,若車輛來回成本則高得多。再以煙臺到大連的線路為例,公路物流成本一公里約1元至1.5元,無人機運輸價格約為一公里1.6元至1.7元,但時效提前了一天。
“目前經濟效益好的線路主要應用於穿越障礙的幹線物流,未來更期待無人機‘進廠’應用,期待在相對較發達地區能有一個開放的環境。”金任群進一步指出,未來無人機若能廣泛應用於日常的物流運輸,將對一些長尾商品或是時效性商品的庫存損耗降低兩三成,彌補無人機單位成本過高的問題,達到成本與效益的平衡點。
值得注意的是,政策端已有相關指引。2024年1月《關於促進即時配送行業高品質發展的指導意見》發佈,引導即時配送平臺企業加快技術進步,探索自動配送車、無人機等新型配送模式,拓展智慧化、商業化應用場景。2024年10月《全國智慧農業行動計劃(2024—2028年)》發佈,智慧農場,重點應用環境監測調控、水肥藥精準管理、智慧植保、無人巡檢運輸、智慧農機等技術裝備。
技術更疊、出海加速,今年有哪些新期待?
2024年底,國家發改委低空經濟發展司的成立,被業界視為頂層信號,低空經濟發展有望在2025年開始全面提速。
提速的表現就是技術迭代升級,尤其是與AI技術融合、智慧化升級成為關鍵。去年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也提出,以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産力發展,建設現代化産業體系。加強基礎研究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超前佈局重大科技項目,開展新技術新産品新場景大規模應用示範行動。開展“人工智慧+”行動,培育未來産業。積極運用數字技術、綠色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産業。
中國民用航空局原副局長、中國航空學會低空經濟首席專家董志毅近期也多次提出,傳統通航應聚焦于“賦能升級、提質增效”,通過技術創新和管理優化,提升服務品質和效率,滿足更廣泛的社會需求。而對於新興通航,應聚焦于“培育壯大、創新發展”,需要加大對前沿技術的研發投入,推動技術創新與商業模式創新並行,開拓全新的市場空間。
“農業無人機行業發展的方向在一定程度上向汽車自動駕駛産業靠攏。”程忠義進一步指出,發展至今,農業無人機已具備包括像鐳射雷達、視覺識別,包括有源相控陣雷達等。就短期目標而言,農機將會在減少漂移及智慧化識別兩個方向進行重點研發。同時,集約化的運作模式將是未來農業無人機重點發展的運作模式之一。
在物流運載領域,無人機的載重和續航也成為技術升級的核心。金任群介紹,近兩年中通快遞正在自研氫燃料電池無人機,目前已有一些初步成效。此外,也在嘗試推動一些新裝備的研發,例如聯合飛機主機廠和汽車製造廠合作研發可以在汽車和航空器上同時使用的載具,像集裝箱一樣輕便裝卸。
升級的不僅僅是“質”,還有“量”。
大疆高級企業戰略總監張曉楠指出,我國耕地還有超過1/3不在平原而在丘陵山區。面積將近7億畝的丘陵山區的耕地,機械化率比全國平均水準低了20%,果樹等經濟作物的飛防應用佔比還很低。當前,農業無人機作業不受地形限制,不僅可以進行正常農作物的植保管理作業,還可以進行低空吊運,運輸農資和收穫作物,大大降低了人工勞動力的強度。隨著農業無人機在農業中更多應用場景的開拓,國內的市場潛力仍然巨大。
走出國門也將會成為更多企業的選擇。據賽迪顧問2024年12月底發佈的報告顯示,2022年和2023年,中國民用無人機出口金額均為18億美元左右,約合人民幣131億元。2024年1-10月,中國民用無人機出口總額達17.36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27億元。從1-10月出口額來看,中國2024年下半年月均出口額接近2億美元,2024全年中國民用無人機出口額有望突破20億美元。中國民用無人機進口金額較小,近兩年進口額均未超過1億美元。
在按節點交付以及産品迭代更新的壓力下,不少低空企業管理層向澎湃新聞記者透露,在一線生産製造以及交付方面存在大量人才缺口。2024年10月,國家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也在發佈會上提及,低空經濟催生無人機操控員100萬人才缺口。與此同時,也有越來越多的低空企業加大專業化人才的培養、加大專業技術人才的引進。
“未來要加強低空經濟人才儲備。”殷時軍指出,近年來,民航局針對農業無人機駕駛員短缺的實際情況,把製造商引入到駕駛員培訓體系中來,較好地發揮了製造商的主觀能動性,增加了駕駛員的培訓渠道,讓更多的年輕人有機會接觸到培訓和考核,成為農業無人機的飛手。還要用好大專院校的無人機學院、無人機專業等資源,源源不斷地培養輸送無人機人才。
技術的進步、行業規模的擴大與競爭的加劇將進一步拉低成本。沈曉君告訴記者,未來農業無人機搭載的感測器會越來越多,但是價格不會再上升,這12年來飛機載重和性能在逐年升高,但載荷單價卻在持續降低。金任群表示,目前無人機製造成本已下降1/3,預計成本會在2027年到2028年能真正貼合需求。
不過也有無人機製造和運營企業高管告訴澎湃新聞記者,當前無人機供應鏈上游同質化嚴重,但標準化不足,銷量難以上規模,單機成本下不去,整機價格便難以壓縮,需進一步健全供應鏈生態圈,進一步降低無人機製造成本和使用成本。還有工業無人機企業高管指出,工業級無人機目前面臨的主要問題是發動機研發成本問題,整體成本也可以繼續下降,一方面是規模化、另一方面需要技術的增長,讓無人機有更大範圍的應用。
(責任編輯:譚夢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