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把愛投向墻角不起眼處——記江蘇省昆山市葛江中學教師于潔
她班主任做了32年,50歲了還主動去農村接班;她對年輕教師傾囊相授,主持工作室11年,8本教育專著見證了拳拳之心;她愛生如子,注重立德立情,與學生亦師亦友。她用草根精神,紮根于一線教育教學土壤,是學生和家長心中的天使教師。
——題記
在江蘇省昆山市葛江中學,説起于潔老師,大家都感佩不已。
于潔老師畢業于江蘇常熟理工學院,後進修福建師範大學,本科學歷,中小學二級教師。33年教語文,32年班主任。她在50歲的時候,主動申請,以輪崗形式到昆山偏遠農村接手最差最亂的班級,為了方便做班主任,她就近租房,至今5年,還在農村做班主任。
作為一線教師,從小立志做老師的她,用一腔真情投身於教育事業。她總是半路去接最差的班級,不同的生源,她採用不同的方法,走進學生的心裏。作為班主任名師工作室的主持人,她把自己長期與問題班級、問題學生打交道的經驗和教訓總結出來,教給年輕的老師。
她説:“只有各種生源都教過,才會對教育有完整的理解,才會明白什麼是學生,什麼是老師,什麼是教育。人只有見過天地、見過眾生,才會見到真正的自己。”她在教育領域廣受好評,先後被評為昆山市四星級教師、蘇州教育十大年度人物、江蘇省最美班主任、全國模範教師。
一張張榮譽證書,見證了她33年來的無私奉獻,也讓她更加明白肩頭責任重大,要更好地帶領年輕教師快速成長。
你的微微一笑,我很在意
總書記説:教育不是製造“失敗者”的,以分數貼標簽的做法必須徹底改變,每個學生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
不能只關注學習好的學生,使很多學生被忽視、被遺忘,體會不到學習的成就和成長的快樂,越來越沒有信心。
在於潔半路接手的班級裏,王同學是個非常內向的男孩子,成績倒數,英語一個單詞也不會讀,上課提問就是默默地站著。那中考口語考試怎麼辦呢?把于潔這個這個語文老師愁死了。
放學後於潔請英語課代表留下來一遍一遍教他讀單詞,再請他讀給於潔聽,他嘴巴一張一張終於發出了低微至極的聲音,a……
于潔和課代表漸漸崩潰,教了半個小時,最後一個單詞也不會讀。和王同學的媽媽溝通,王媽媽説:老師,我和他爸爸的工作是全年無休,孩子只能靠他自覺。于潔的心一下子疼極了。想起王同學的沉默寡言,想起他看也看不清的中文字,想起他的低分成績,想起他跟讀英語時滿臉通紅,于潔特別想知道他的一日三餐吃了什麼,他在家裏如何捱過一年又一年的孤獨。
于潔此刻只想要他能和自己説説話,要他臉上有笑容,要他找到自己在這個班級的存在感。
放下對他成績的糾結,于潔在“每日一記”師生交流本裏和他東拉西扯聊聊天,説説自己一天遇到的倒楣事和小確幸,哪怕他的“每日一記”依然是三言兩語純屬應付作業,于潔還是認真地修改了他文字裏寫錯的字,並繼續把他當個朋友一樣用文字和他聊聊天。
漸漸地他的日記長一些了,字也清晰一些了,于潔發現他雖然不愛説話,可是班級裏的一切他也都看在眼裏,他在文字裏也開始和于潔聊聊他晚上給自己做了個什麼晚飯,班級裏誰借給他餐巾紙了。
有一天傍晚于潔和他一起做值日生,他快速地掃地拖地,手腳麻利,于潔只來得及幫他擦了個黑板,衛生工作就全部結束了。于潔對他説:“不容易,爸爸媽媽忙,沒法照顧你,我本來很為你擔心,可是你很能幹,我欣賞你。”
那天他關燈關門和于潔揮手説再見時,一個靦腆的笑容像朵花一樣開在他的臉上。
傍晚延時服務時間,于潔請學生們先獨立做理科作業,後半段于潔開放了時間,允許學生走下位置把不會做的題目向同學請教,于潔吃驚地發現成績最差的李同學走向王同學,兩個人的頭湊在一塊兒,從背影來看,王同學分明是在講解題目的樣子。
于潔好奇地湊了過去,王同學的聲音輕得幾乎聽不見,但他的筆慢慢地移來移去,李同學仔細地聽著,漸漸恍然大悟起來。看見於潔好奇的表情,李同學對我説:老師,他能講題目!
于潔非常吃驚,130分的數學卷子,王同學也就是30來分,李同學只有10來分,李同學不願意向尖子生們請教,大概是內心自卑怕被人看不起,所以找了王同學,但王同學能把自己會的講給李同學聽,讓于潔吃驚不小。
那天,于潔請所有當了小老師的學生吃糖,于潔説題目講一遍比做一遍看一遍還要管用,爛熟於心,這個題目就真正屬於自己了,還能教會他人,真是利人利己,互惠共贏。
那一天王同學的臉上再次浮現出笑意。他在日記裏詳細地描述了自己是教李同學的,他説教會李同學的時候,他覺得特別有成就感,自己第一次感受到了數學是可以讓人有幸福感的,晚餐他加了個荷包蛋犒賞了一下自己。
他的數學從30多分提高到了50多分後就停滯不前了,也是竭盡全力了。
于潔心裏歡喜著, 只要他能快樂一些,開朗一些,就是好的。于潔説:我不求花開,我只求自己能夠懂得他的孤獨寂寞自卑,心懷慈悲,但不是憐憫,而是善待他,他的成績進一寸有一寸的歡喜,若是不進,也沒有關係。他的微微一笑,我更在意。
于潔在教育日記裏寫道:不怨不艾,植荒十年,換一時春生。也許植荒十年,才換來一時春生;也許辛苦耕耘,到頭來卻顆粒無收。那就只管耕耘吧,無問西東。
使盡渾身解數,只為愛及每個學生
其實,在於潔32年的班主任生涯中,像王同學這樣的“苔花”很多很多,于潔想盡各種辦法激勵學生,喚醒他們心中的沉睡已久的自信心,讓這些墻角的“苔花”也如牡丹一樣綻放光華。
有個男孩父母離異後自暴自棄,一刻不停干擾課堂,罵人打架破壞公物,于潔接班後對男孩説:“你做我兒子吧,我需要你的照顧”。她讓男孩上課領讀、下課幫她做事情,她教會男孩朗誦和演講,讓男孩明白要吸引別人的注意力一定要拿出自己最美好的一面。2023年,男孩入了黨,成為網易的正式員工,並自主創業,出口冷感布料口罩一億隻,還因為長期捐助貧困兒童獲得聯合國兒童基金會頒發的證書。男孩説:您的精神一直伴隨著我。如果沒有遇到您,我不會成為今天這樣。
2007年的一天,于潔班上的一個女生的爸爸,在返家途中遭遇車禍喪生。14歲的女孩驟然間永遠失去父愛,讓于潔看在眼裏疼在心上。于潔拿出女孩一年來的“家校聯繫本”,上面家長留言的那部分,全部是她爸爸的筆跡。女孩生日那天,于潔把“家校聯繫本”作為一份珍貴的生日禮物交到女孩手裏,讓她擁有了一份再也無法複製的“無價之寶”。
她用42萬字書信交流對話學生成長中的陣痛,悄無聲息地走進學生的心裏。
于潔為一個有作家夢想的卻又成績中等很不自信的學生寫下25000字的《致青春》,一路記錄她的成長,一路教給她更有效的學習方法,終於讓她夢想達成,考出最好成績。
面對一次次遭遇挫折快要喪失信心地學生,她寫道:“就算遍體鱗傷,也要贏得漂亮,你註定輾轉,但終究不死。”
面對孤獨內向、自卑不合群的學生,她寫道:“森林之王老虎也是獨來獨往的,孤獨內向並不影響你成為一個優秀的人,就算全世界都拋棄了你,還有我欣賞你。”
面對努力一陣後覺得沒有起色就想放棄的中等生,她寫道:“每一棵草兒都會開花,春天來了,連小蔥都要開出蒲公英那樣的一團白花,為何不堅持著,燦爛一次呢?”
她自費印刷了《家校之橋三年的緣》,每天和學生共寫師生日記。每天寫“于老師日記”,每天批閱學生的“每日一記”,工作量很大,于潔堅持了下來。她知道每個孩子的內心都是渴望傾訴的,她願做最好的傾聽者和陪伴者。
2019年她接手初二,師生一起寫日記,到初三畢業寫完了512本;2021年她再次接手初二,到初三畢業寫完了459本,(疫情停課103天);2023年再次接手初二,一年來寫完350本。
補償缺失的方式,呵護每一個學生
她用18般武藝建立正能量班級培養陽光學生。她創建了各司其職,每個學生擔任一項班級事務,三年做好一件事,用這樣的方式提高學生的班級主人翁意識,提高學生的責任心。
在於潔半路接手的班級裏,有個因為成績落後而厭學的女孩子。于潔讓這個女孩子和她母親承包了班級小超市的進貨工作,于潔對女孩子説:“我們班級離不開你,你要經常關注小超市是否需要添置物品。我不在乎你考了幾分,但是我在乎你有沒有愛我們這個班集體。”就這樣,于潔把女孩子的心留在了班級裏,期末頒獎大會上,女孩子成績進步得了獎,女孩子的母親因為為班級做出突出貢獻而被授予獎狀。
“今天我要表揚誰”“今天于老師要向誰學習”“最美人”“每月風雲人物”“感動班級八大人物”,于潔用各種各樣的方法激勵著各個層面的學生成為最好的自己,于潔説:“哪怕我要不了你的成績,可是我也要你幸福”;
于潔的班會課開設“眼中都是美”系列,她把自己在全國各地拍下的各種植物、動物、建築、山川河流做成系列幻燈,讓學生們跟隨她行萬里路,看到天地大美,從而心胸開闊,熱愛生活。
有個女孩子因為父母離異,處於父母都不管的狀態,天天遲到,不吃早飯。于潔從接班後每天變著花樣為她買好早飯悄悄給她,整整兩年;
有個男孩父母離異後跟隨父親,父親不善家務,男孩晚飯吃不到熱飯熱菜,于潔堅持每天中午給他添飯夾菜,用自己的行動影響了男孩的母親,從而解決了男孩的吃飯問題;
有個男孩從讀書開始處於自閉狀態,從不與別人説一句話,于潔接手後通過“每天放學微笑揮手説再見”“語文課上開火車輪流發言”“班級好聲音小組朗讀賽”“今天我來領讀課文”“我做菜我介紹”等有層次的無痕行為,終於讓男孩學會了與人溝通交流;
就這樣,于潔用補償缺失的方式,讓這些受到人生創傷的孩子得到春天般的溫暖。
于潔自己出錢為學生印刷了10本成長紀念冊《紅了櫻桃》《綠了芭蕉》《一年似錦》《光影札記》《輕舞盛夏》《梔子花開》《緣分天空》《梨花樹下》《弘毅少年》《石榴花開》;
于潔14年如一日地堅持教育部落格《三年的緣》的更新,記錄下師生共同成長的痕跡,部落格後來又換成微信公眾號。
畢業了的學生們在部落格上看到于潔接手了一個全校有名的差班,擔心著于潔的身體,於是給這個班級的學生寫下了長達四頁的書信:“陌生的你們,遇到她是福氣,是運氣。替我們對她好,多讓她笑。她喜歡有氣質的人,你們要學做有氣質的人……其實她就是個孩子,需要我們一起來照顧她,關心她,愛她。”
正是于潔心愛的學生們,給了于潔教育的莫大幸福,也正是他們讓于潔深深地明白,教育,必須沒有一絲一毫的功利心,才會變得簡單、快樂、幸福、詩意;教育,是亦師亦友,是渡人渡己。
8本書、400多場講座,傳遞正能量
《對教育失敗説不》《教育如此美好》《我就想做班主任》等8本書中,于潔鼓勵一線教師不要妄自菲薄,應堅信最好的教育就在日常生活裏、在教師的愛心裏、在學生的成長裏、在教師的專業素養裏。
利用雙休日和假期,于潔受邀在全國各地做班主任講座400多場,為國培班、省培班學員講課,全國各地的老師們聽了于潔的講座,看了于潔的教育著作,震撼而感動,從心動到行動,于潔收到了大量的聽後感讀後感。
為了讓更多人一線教師尤其是一線班主任能夠做更專業的教育,“于潔沙龍”每週三晚上八點到十點進行主題討論,堅持了整整12年。《人民教育》微信公眾號經常推出於潔沙龍的討論稿。
“很辛苦,可是也很快樂,因為我想讓更多老師明白,我們擁有一個班級,就有了我們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只要我們少一些功利心,多一些正能量,盡心盡力就會無怨無悔。”于潔説。
于潔的部落格和微信公眾號成了全國各地學生、家長、同行溝通的平臺。“抱團取暖樹洞”深受同行老師們的歡迎,他們寫給於潔的求助信都得到了于潔的及時回復。
于潔甚至收到了來自湖南勞教人員的書信,在回信中她寫道:“説到底,人生是一個人的事情。你要進步,無人阻擋;你要退步,也無人阻擋。不怕萬難阻擋,只怕自己投降。”
廣東打工工人苦惱于和自己的孩子兩地分居,孩子成了留守兒童,無法及時到位地教育,看了電視中于潔的事跡,寫信求助,于潔回信説:“也許書信是最好的交流方式,可以反覆閱讀,可以保存,如果你能堅持,天涯也是咫尺。”于潔特意寄出《草尖上的露珠》給這位打工者,為如何進行書信溝通做了榜樣。
所有的求助信,于潔都一一耐心答覆,輸送人生正能量。
“選擇一兩件有意義的事情,長期堅持做下去,這就是我認為的成功”,于潔這樣説。
在這個充斥著職業倦怠的社會裏,有愛,有理想,有堅持的于潔在教育的大地上詩意地棲居,是真正的靈魂工程師。于潔的教育生活不是苦行僧式的,她在教育和生活之間找到了一種平衡,在詩意和草根之間找到了一個契合點。
于潔的一畝三分地裏種什麼?種桃、種李,種春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