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交天和深度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重大戰略 助力高水準推進區域交通一體化
京津冀協同發展,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重大國家戰略。2023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北考察並主持召開深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座談會,強調“以更加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推進各項工作,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不斷邁上新臺階,努力使京津冀成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先行區示範區”,為深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指明瞭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中交天和深度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重大戰略,充分發揮專業領域技術優勢,助推區域交通互聯互通,高水準推進京津冀交通一體化,為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形成新的經濟增長極增添新活力注入新動能。
近日,由中交天和自主研製並應用於京濱城際鐵路咽喉工程—1號隧道掘進的“同心號”盾構機,以“零擾動”模式成功穿越京津塘高速公路這一重大風險源。該盾構機總長度約140米,開挖直徑13.8米,總重量約3000噸,國産化率超過98%,是截止目前天津地區應用的最大直徑盾構機,被譽“津門第一”。
掘進新“京”彩,服務首都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
在北京市地鐵7號線東延線以及地鐵14、16、17、18、19號線等軌道交通建設中,中交天和研製20余臺不同類型盾構機。至目前,累計掘進約70公里,故障率控制在2%以內;單日最高掘進49.2米,創造全國同類盾構機對相同地質地層掘進的新紀錄;成功下穿紫竹院公園內湖、地下車庫、西三環北路等重大風險源;實現4700米長距離全斷面卵石地層不換刀、管片錯邊量控制在3毫米內、約254萬平方米隧道內壁“零滲漏”。以上軌道交通線路貫通運營後,預計日均總客流量將超過200萬人次。
東六環路改造工程是北京城市副中心“打造縫合城市功能創新發展軸、有效織補城市空間、解決高速公路分割城市問題”的標誌性工程,其中:隧道總長度7.4公里、外徑15.4米、最大埋深75米,是北京地區目前埋深最大的地下隧道。中交天和量身定制開挖直徑16.07米的“運河號”超大型盾構機,總長度約145米,總重量約4500噸,國産化率超過98%,是國産首臺16米級超大直徑盾構機,也是我國研製的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産權的最大直徑泥水準衡盾構機。全面突破超大直徑盾構機“卡脖子”關鍵技術,配置中交天和自主研發的全球首創超長距離掘進不換刀、泥水分層逆洗迴圈、常壓換刀、伸縮主驅動技術和自動盾尾間隙測量、同步雙液注漿系統。掘進過程中,連續下穿京哈高速鐵路、城市副中心交通樞紐、地鐵6號線、燃氣管線、河流、高壓電塔和建築群等100余處重大風險源,最高日掘進24米、月掘進552米,實現“始發零風險、36萬平方米隧道內壁零滲漏、對地面零擾動”。這是國內建成的里程最長、外徑最大的盾構隧道,對提升北京交通服務能力、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構建區域交通網路意義重大,不但展現了我國超大直徑盾構機研製的強大實力,也為地下空間深度開發利用發揮了示範效應。
建設新“津”門,推動完善天津城市立體交通網路
地鐵11號線一期工程是天津市2023年“二十項民心工程”之一,也是中交集團與天津市政府簽署全面戰略合作協議後落地的重點項目。中交天和研製並投入40臺刀盤直徑6.4米的盾構機,以日均掘進20米、月均掘進420米的速度于2023年末貫通隧道,極大地便利了河西、河東、東麗等區域數十萬民眾出行,也為陳塘科技、設計之都、東麗等經濟文化核心區的創新人才資源有序流動、推動産業升級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
軌道交通Z2線工程串聯天津市濱海機場、濱海西站等交通樞紐及生態城、旅遊區等重點區域。建成後,中心城區可實現沿海河向下游區域主動對接,濱海新區核心區也可沿海河向上游區域擴展,放大中心城區輻射效應,實現優勢互補和聯動發展。中交天和一次性投入7臺採用主動鉸接、刀盤直徑6.38米、總長度約85米、總重量約550噸。盾構機穿越粉質黏土、粉砂等地層以及港城大道、洪排河、景觀排瀝河、薊港鐵路框構橋等重大風險源,目前已貫通隧道。
京濱城際鐵路是連接北京市與天津市濱海新區的城際鐵路,是《京津冀城際鐵路網規劃》的重點項目,也是京津冀協同發展交通一體化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建成後,將與京唐、京津城際鐵路和津秦、津保高速鐵路聯通,北京市通州區直達天津市濱海新區僅需不到1小時,將進一步優化京津冀交通出行方式,推動打造“軌道上的京津冀”。1號隧道全長約3000米,掘進時需穿越粉質黏土地層、粉砂層及承壓水含水層,下穿京津塘高速公路、北塘排污河、機場內規劃道路等重大風險源,地層變化頻繁,坡度起伏大,對盾構機的掘進沉降、姿態、方向誤差和管片拼裝精度控制等要求高。中交天和對盾構機進行適應性設計,使“同心號”滿足每環拼裝時間小于 30分鐘,掘進方向誤差控制在3毫米內,管片拼裝精度控制在3毫米內,實時監測成型管片上浮量。
播撒新希“冀”,助推未來之城希望之城蓄勢發展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高標準高品質建設雄安新區。在“四縱三橫”公路網和“四縱兩橫”鐵路網建設規劃中,軌道交通R1線(即:京雄快線)連接雄安新區與北京大興國際機場,特殊地位和作用無可替代。中交天和積極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重大國家戰略,研製“雄安一號”“雄安二號”2臺盾構機,刀盤直徑9.06米,總長約110米,總重量約1500噸,單日最高掘進30米,單月最高掘進530米,陸續穿越粉細砂層、粉質黏土層、潛水和賦存砂層的承壓水層及綜合管廊、地下管線、建築群等重大風險源,于2023年6月順利貫通。
石家莊軌道交通二期工程規劃總長度58.85公里,包括4、5、6號線一期工程和1號線三期工程,其中:4號線起自玉村南路站,終至東垣東路站,全長24.4公里。中交天和一次性投入20臺刀盤直徑6.47米盾構機,並已順利貫通玉村南路——石銅路區間右線隧道,單月最高掘進達408米,實現首個盾構區間的雙線貫通,為整個石家莊軌道交通隧道二期工程盾構隧道掘進“開了好頭、打了好樣”。
深化新“協同”,助力打造“軌道上的京津冀”
地鐵22號線是打造“軌道上的京津冀”的標誌線路,是北京市首條跨省域城市軌道交通線路,也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首條城市軌道交通示範線路。其中,河北段約30公里,預留通往天津市薊州區的介面。建成後,三河市到北京城市副中心僅需約9分鐘,到北京城市中心僅需約30分鐘。中交天和提供全部所需6臺刀盤直徑8.29米、總長度約109米的盾構機,為每臺盾構機配置智慧化掘進管理、搭載無級調速拼裝、帶內置式感測器的鉸接裝置、自動導向測量和掘進管理、長距離掘進不換刀、刀盤清洗及注入裝置、盾尾間隙自動測量等世界領先技術。目前,已累計掘進7200米,成型隧道內壁實現零滲漏,管片拼裝錯臺控制在3毫米內。
2024年,是京津冀協同發展重大國家戰略提出十週年。中交天和緊緊圍繞京津冀協同發展重大戰略,積極踐行國資央企使命擔當,充分發揮示範帶頭作用,在推動京津冀産業結構優化、交通一體化、生態環境改善、北京城市副中心與雄安新區“兩翼”和先行區示範區建設等重點領域不斷取得新突破,助力區域協同實現更高層次更高水準發展。著眼未來,中交天和將繼續積極推動重大國家戰略落地,切實增強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的自覺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不斷邁上新臺階,在推動京津冀成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先行區、示範區的偉大實踐中貢獻更大力量。(蔣巍 張鳳華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