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農業農村高質高效發展 四川大竹挖掘鄉土特色賦能鄉村振興
雲峰茶谷新華網發(王巍 攝)
近年來,達州市大竹縣堅持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統攬,緊扣“糧豬安天下、特色促增收”思路,聚力夯基礎、育龍頭、強品牌、延鏈條、促增收,推動農業農村高質高效發展。
2021年,全縣農林牧漁業總産值114.6億元、增長8.6%,農村常住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2.23萬元、增長10.4%,出欄生豬75.76萬頭、增長16.5%,糧食産量達61.8萬噸、實現十五連增。先後獲得國家級(水稻)制種大縣、全國農業(糯稻)全産業鏈典型縣、省級農民增收工作先進縣、省級農産品品質安全監管示範縣等稱號。
月華鎮糯稻長勢喜人新華網發(李相芬 攝)
舊産業發展出新模式
8月29日,在大竹縣石河鎮新華村的大會議室內,來自石河鎮、八渡鄉、文星鎮等地的近百名村民齊聚一堂,只為一件事——訂購明年栽種的羊肚菌菌種。
據了解,大竹縣石河鎮于2009年開始發展香椿産業。如今,大竹香椿栽種面積約12萬畝,僅石河鎮就已達5.3萬畝。村民們思考起了發展林下經濟的多種可能性。
2017年,村民李忠傑夫婦成立大竹縣三傑養殖專業合作社,主要種植羊肚菌和平菇,並創新發展出“香椿樹下套種羊肚菌”新模式。2020年,香椿樹下套種羊肚菌試種成功。
“我希望羊肚菌能成為大竹的第六張産業名片,目前,已經下單的訂種面積有近800畝,種植戶有近80戶,比去年的下單面積翻了一倍,今年下單總面積有望超過1000畝。”在訂種大會現場,李忠傑與前來訂購的種植戶們簽訂了訂購協議。
對於發展羊肚菌産業,石河鎮黨委政府十分重視。“我們希望通過普及羊肚菌種植相關知識,提高大家種植技能,提升羊肚菌産業品質和效益,力促羊肚菌種植産業成為全鎮農民增收、農業增效的主導産業和富民産業。”石河鎮副鎮長尹婕認為,要發展羊肚菌産業,必須加強技術培訓,提高種植技能和管理水準,促進羊肚菌的品質和産量提升,還要加強與企業、專合社、專家、農戶等多方合作,不斷創新思路和方法,共同推動羊肚菌産業發展,更要注重羊肚菌的品質和安全性,提高市場競爭力,真正實現農民增收和農業增效。
産業鏈延展出新業態
日前,2023年中國美麗休閒鄉村名單公示,大竹縣團壩鎮白茶村榜上有名。
“媳婦和我身體不好,幹不了重體力活兒,改種白茶後,收入慢慢上去了。現在每年在家門口就能掙4萬多元,心裏特別踏實。”52歲的鄧中成是茶園附近團壩鎮白壩村的村民,也是白茶産業基地的勞務小組長,他和妻子兩人不僅在茶園務工,在自家地裏也種了茶。
與鄧中成不同,唐興源在了解過家鄉栽種的白茶後,決定返鄉創業,用了短短幾年時間,他將茶園種植面積發展到了500多畝。
“今年採了近五千斤茶葉,賣了有約600萬元,今年下半年我還準備再擴建100多畝茶園。”對於自己的茶産業發展,唐興源信心滿滿。
從茶産業著手,村民們開動腦筋,做起了“茶”文章,打造旅遊景區、特色農家小院等,助推茶旅融合發展。
如今,白茶村已發展白茶12800畝,培育龍頭企業3家,連續7年成功舉辦“喊山開茶文化旅遊節”,白茶産業的影響力、知名度和品牌效應進一步擴大。同時,隨著雲峰茶谷、淳年小院等旅遊業態出現,有力推動“三産”融合,形成了産業發展促進文旅提升、文旅提升助推鄉村振興、鄉村振興支援産業發展的良好態勢。
土特産邁步向品牌化
近年來,大竹縣強化産業支撐,建立“縣委書記任鏈長、縣級領導分産業掛包、部門管園、鄉鎮建園、社會資本參與”的産業推進機制,出臺“糧十條”“生豬十條”“苧麻十條”等政策文件,近三年共投入産業發展資金4.2億元,培育特色産業基地近百萬畝,建成苧麻、香椿、糯稻、白茶、綠竹五大産業發展中心,全力打造“五張名片”産業鏈。
目前,已建成省五星級園區1個,市級園區4個,縣級園區15個,實現園區農村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25928元,帶動形成20萬畝綠色糯稻、8萬畝精品白茶、13.5萬畝優質苧麻、12萬畝特色香椿等優勢特色産業。
此外,大竹縣從院企聯動“科技化”、智慧加持“數字化”、品牌助力“産業化”三方面著手,搭建院(校)政(企)合作平臺,創新運作“首席專家+崗位專家+園區基地示範”科技轉化模式,建成院士(專家)工作站及涉農科研機構10個,引進姚穆院士等中高級人才72名,建成小龍蝦良種繁育中心,《稻漁生態種植提質增效關鍵技術創新與應用》獲全省科技進步一等獎。並以産業數字化、數字産業化為主線,大力發展“網際網路+現代農業”,建成數字農業平臺16個。
目前,大竹持續做強“大竹白茶”“大竹香椿”“東柳醪糟”等公共品牌。創建中國馳名商標1個、國家地理標誌産品6個、中國名特優産品1個、四川名特優産品3個,綠色食品3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