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是故人來》第七期 翻譯——穿透時空的文字交流
發佈時間:2020-09-01 09:09:31 | 來源:中國網 | 責任編輯:
西元401年,57歲的鳩摩羅什在命運與信仰的兩重裹挾下,進入姚秦的都城長安,受到國師的禮遇。這個出生於龜茲的西域混血王族,少年時便聲名鵲起,從小乘到大乘佛教信仰的轉變讓他將開宗立派作為人生理想,卻不想在生命最後的12年時間裏,國破家亡,被當作戰利品成為了一個在異域的翻譯工作者。西元402年,他譯出《金剛經》,成為後世傳播最廣的漢語翻譯作品之一,而其中的“大千世界”、“因果”、“剎那”、“過去”、“未來”、“信心”、“宇宙”、“世間”……更在千年的時間裏,超越了宗教的界限,成為我們的日常用語。
翻譯,從本質上來説就是資訊的轉換與傳播行為。從人類語言誕生開始,翻譯就存在,並隨著不同地域間的交流而逐漸興起。中華古典文明之花開得過於絢爛,同時期的四週近鄰在很長時間內都沒有形成自己的文字,直到東漢末年佛教傳入前,翻譯並沒有作為一項事業而廣泛存在。或許,連鳩摩羅什本人都沒想到,他主導的譯經工作,標誌著翻譯工作從個人到國立的轉變,也掀起了中國翻譯史上的第一次翻譯高潮。
兩百多年後的西元629年,一個名叫玄奘的華夏僧人抱著直探原典、重新翻譯、以求消弭中國佛學思想分歧的大願,乘危遠邁、杖策孤徵,踏上了西去天竺那爛陀的征途。他以耳邊的陣陣駝鈴為夢裏的嫋嫋梵音,以眼前的風霜雪雨為心底的貪嗔癡怨,撥煙霞而進影,躡霜雨而前躍。此後17年時間的遊歷與學習,讓這個志向高遠且意志堅定的僧人成為通曉三藏的高僧,也在無形中培養了對西域與天竺各相關語種融會貫通的語言能力。
西元645年,回歸大唐後的玄奘受命在長安設立國立翻譯院,開始了他人生最後19年的翻譯工作。當年西天取經時的護身平安咒語,經他用心重譯為《心經》,伴隨著那句參透世事的“色不異空,空不異色”,成為後世禪學的般若法門。
與鳩摩羅什和玄奘相隔兩個多世紀的遺憾錯過不同,也是緣起于宗教信仰的利瑪竇和徐光啟東西方二人,終得完美相遇。西元1601年,以天主教傳教士的身份來華的義大利人利瑪竇進京面聖,除了自鳴鐘與八音琴等歐洲方物外,也帶來了因文藝復興而煥發出的西方科技之光。
漢字是二維文字,漢語又是音形分離的語言,對外國人來説同,通過短期的努力能學會聽與説,但要精通讀與寫則需要付出巨大的時間成本。與以鳩摩羅什為代表的外國翻譯家因長期浸淫于漢語言世界而具備了良好的漢語基礎不同的是,利瑪竇入華時間不長,他選擇與同為天主教成員的翰林院庶吉士徐光啟合作,以一個口述一個執筆的方式,于1607年翻譯出古希臘數學家歐幾裏得的《幾何原本》前六回。不久他倆又合譯出《測量法義》,這也為徐光啟《農政全書》的編纂打下基石。這時的翻譯工作,漸成為東西方文化交流中不可替代的橋梁,也吹響了西學東漸的號角。
鴉片戰爭讓“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思想得到廣泛傳播,翻譯事業在全國範圍內再起波瀾,並在新文化運動和五四運動的推動下掀起新的高潮。一大批學子負笈歐美,譯著頗豐。魯迅從翻譯蘇俄文學作品中獲得大量感悟,將其間的希望與悲哀同身處的現實社會對比,深刻影響了自己的創作風格;朱生豪翻譯的《莎士比亞戲劇全集》打破西方傳統按寫作年代為序,以喜劇、悲劇、史劇和雜劇四類編排,為中國讀者窺探西方文學開啟了一扇窗;林語堂作為雙語寫作作家的傑出代表,自如地將中國傳統文化介紹給西方讀者,《孔子的智慧》與《老子的智慧》便是他融合自己思想的《論語》與《道德經》的英譯本;傅雷的法國文學尤其是巴爾扎克作品的翻譯一直被認為是現代漢譯的典範,他追求翻譯的神似形似,常常從作品主人公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楊憲益與英籍妻子戴乃迭合作翻譯了《儒林外史》與《紅樓夢》等一大批中國古典小説,打開了中國文學的對外溝通窗口;大衛·霍克斯不僅是漢學家,更是紅學家,他辭去牛津大學的教職,用10年時間翻譯並出版了《紅樓夢》前80回英文全譯本,大大推動了《紅樓夢》的海外傳播;沙博理則將中國當成第二故鄉,他翻譯的英譯本《水滸傳》中人物個性鮮明,讓西方讀者能産生與中國讀者一樣的感情的共鳴,成為中國文學翻譯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
翻譯工作,無論青燈照壁,還是冷雨敲窗,都被籠罩在艱苦而漫長的時光裏。古往今來,檻內檻外,那些為了人類文明默默求索的翻譯工作者們,無一不是將寂寥幻化成自己人生的注腳。他們曾經偉大的抱負與理想,在與翻譯事業相遇後,在朝朝暮暮中,或互相溶解,或自我融化,他們生前大多不曾料想過贏得身後之名。幸好光陰沒有辜負他們,鳩摩羅什未曾開宗立派,卻因他的翻譯工作使中國有了系統的大乘學説,被後世公認為漢傳佛教八宗之祖;玄奘創立的法相宗與《瑜伽師地論》一起早已退出了日常人們的認知,他卻因不畏艱險的西方取經與翻譯事業成為家喻戶曉的人物,更成為魯迅筆下“中華民族的脊梁”。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這出自鳩摩羅什的譯文中的偈語蘊含著深刻的哲理,千年時光裏能以不變應萬變。若能穿透時空,與鳩摩羅什對話,希望可以讓他知道,一個人的影子無法鋪滿大地,但他留下的精神卻超越了時空的界限,河漢無極,生生不息。
9月1日晚21:20,《似是故人來》節目第七期將於中國網、江蘇衛視、愛奇藝同步播出。節目中,中國網總編輯王曉輝將特邀中國翻譯協會常務副會長、國際翻譯聯合會原副主席黃友義,回溯中國翻譯世界的幾次浪潮,探討翻譯在推動文化交流與發展中發揮的巨大作用。(作者:李小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