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耕:守護生物多樣性,情寄萬物,薪火相傳
發佈時間:2024-05-09 09:34:03 | 來源: 海洋與濕地 | 作者:郭耕 | 責任編輯:楊俊康與珍妮·古道爾(Jane Goodall)博士的交往,已有二十多年。首先,是在她的指導下,我才在麋鹿苑設置了“誰是最可怕動物”科普箱設施;這些年不吃肉也是受到她的感召。
2013年,我在湖北科技出版社出版的著述《心繫鳥獸》中納入了我翻譯珍古道爾博士的一篇寫麋鹿的文章。
2021年1月,大百科出版社出版我的《動物與人那些事》一書,珍古道爾博士隆重地為我薦語:我認識郭耕20多年了,從一開始,他對野生動物的認知與愛意,就令我印象深刻。是他向我介紹了麋鹿即戴維鹿,我也很欣賞他情寄萬物的方式。在其書中,郭耕尤為強調尊重動物和自然的必要性,距離不僅産生美,更産生安全。我們與動物構成了一個無法分割的生命共同體,同作為地球物種,都有賴於這個共同體而生存。希望此書能被大家廣泛閱讀,特別是全中國的青少年。
2021年7月正值新冠疫情,北京出版集團出版《動物與人》,珍古道爾博士結合當前嚴峻的人與自然關係,為我薦語:就在我寫下這些文字時,新型冠狀癥病毒,一種從動物跨越物種藩籬來到人間的病毒,正肆虐全球。為了避免未來類似流行病的蔓延,郭耕強調建立人與動物和自然相互尊重的關係的必要性,即距離不僅産生美,更産生安全!
珍·古道爾作為聯合國和平使者、世界著名動物學家、靈長類學家,能為我出書屢屢推薦,令人感動不已。
雖説“文章千古事”,可影響力基本限于讀者,相比之下,課本的影響力就是一代又一代的年輕人。去年我在貴州講課,到一中學,遇到一位女老師説,知道我在教材中寫的珍古道爾文章,沒想到今天遇見真人了,於是我們的講座,臨場即興改題目為“世界猿猴漫談”。怎麼回事呢?
原來我寫的“珍妮古道爾和黑猩猩”一文在2000年12月被教育科學出版社納入初中語文第二冊,看目錄,還與幾位古今名人的,同框。今天我們説是“生物多樣性保護”,當年這個詞還相當冷僻,但動物保護文字和動物保護人物,能登上語文教材的大雅之堂,已屬不易,應該感謝教科社張鵬舉主編的慧眼與前瞻。
我的作品不僅出現在語文教材,2011年再版的人民教育出版社的《生物學》課本上,93頁的文圖,還有我創意的科教設施“世界滅絕動物公墓及滅絕多米諾骨牌”。
如今,珍古道爾雖年逾九旬,還精神矍鑠地為生物多樣性保護奔走呼喚,令我們這些自然保護的後生深受鼓舞,本人2021年就已退休,但退而不休,巡講不止,筆耕不輟,執著地在全國各地科教于傳道授業解惑的路上,畢竟,保護自然就是保護未來。
前不久在雙井富力廣場六層的影城觀影會後的發言《珍聞》
1.受益,“最可怕動物”設施:記得珍博士首次到中國到麋鹿苑,當時是我為她做講解並有幸得到她的指教,她建議設立一個門上寫有“誰是最危險動物”的箱子,裏面的鏡子則揭示了答案,多年來我在一次次的環境教育和接待遊客活動中,大家對這亦莊亦諧的科普設施反響強烈,屢試不爽。真正的教育,不僅能傳播知識,更能引導行為,不僅在於化育別人,也能教化自己,我就是在珍博士榜樣力量的感召下不再吃肉的。
2.行動,摒棄肉食陋習、選擇既環保又健康的進食方式。當年她以不吃肉的言傳身教行為教育了我,素食是保護三生的一種生活方式。在教育科學出版社初中語文教材第六單元第30篇,乃是我寫的一篇課文“珍古道爾與黑猩猩”,就是為了以她的奉獻精神、保護精神感召國人、特別是孩子們。
3.她來中國,我每每都追隨、聆聽她的演講,其實我發現她也在不斷完善和調整自己,記得初次聽她説的這句格言是這樣“唯有理解,才能關心;唯有關心,才能幫助;唯有幫助,它們才能被拯救(They will be saved)”。後來這句話改成“唯有幫助,才能都被拯救(Shall all be saved)”。充分顯現了拯救即自救,博愛即自愛的真知灼見。
(文章供圖:綠會專家郭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