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江春:我們已經進入AI工業革命時代
發佈時間:2024-04-12 14:47:41 | 來源:融中財經 | 作者:馮曉亭 | 責任編輯:楊俊康2018年,羅江春以一覽科技創始人的身份,站在烏鎮世界網際網路大會的講臺上發表演講,斷言“未來5年內機器生産視頻RGC(Robotics Generated Content)就會實現並成為主流。”
彼時正值短視頻爆發之際,熱門視頻內容之爭圍繞PGC(Professional Generated Content)和UGC(User Generated Content)展開,羅江春當時所提及的“RGC”非主流。但羅江春篤定RGC在未來會成為主流,“RGC更靈活,生産效率會更高。但同時,實現RGC的難度很高,必須有豐富的素材,包括分鏡頭素材、音樂素材、語音素材等,滿足這些數據規模的積累和訓練,機器就能根據腳本生成視頻。”
5年後,羅江春的預言成真了。儘管當下“RGC”依舊鮮少人提及,但當下流行的“AIGC”卻更像“RGC”的升級版,機器生産內容與人工智慧機器生産內容,本就有著異曲同工之意。
AIGC時代的起點,源自2022年末ChatGPT3.0的橫空出世。目睹AIGC“強大”之處的比爾·蓋茨,對此盛讚道,ChatGPT的意義不亞於PC和網際網路誕生。
而由GPT引發的AIGC浪潮,則直接讓科技生産力實現躍遷,無數新的應用基於大模型進行開發,與AIGC有關的産品如雨後春筍般不斷出現。在此背景下,羅江春再次斷言,“我認為當下我們已經進入了AI工業革命的時代。”
以下為羅江春接受《融中財經》專訪的內容整理,有刪節。
一、兩次創業兩段感悟
我是在2005年創辦的風行網,2017年創辦的一覽科技,儘管兩次創業都離不開“視頻”,但實際上我在風行網的2005—2015年這十年,以及一覽科技2017年至今的7年時間裏,我作為創業者在這兩段經歷中,所處的環境和面臨的挑戰並不相同。
2005年,是我創辦風行網的起點,這一年同樣是VC 2.0時代的開端。這一年美元基金大舉入華,DCM、紅杉中國、今日資本、紅點中國、北極光創投等中國區機構先後成立。同樣在這一年,馬鈴薯網、PPS、優酷網等和風行網一樣做視頻網站的企業先後設立,並漸漸嶄露頭角。
可以説,我在風行網的十年,是中國經濟蓬勃向上的黃金十年,對於創業企業和投資基金來説同樣也是飛速發展的十年。但當我二次創業成立一覽科技後,從2017年至今,相對而言則處於一個經濟波動的時代,再加上我們公司是一個VIE結構,近年來由於國際關係變化,對這類企業的投融資環境也産生了一定影響。
舉個最簡單的融資例子,我在風行網時候進行新一輪融資,當時公司賬上的資金可能就只夠堅持兩周了,但即便如此我依舊敢盯著投資談判合夥人的眼睛説,“我就要這個價格,一分錢都不能讓。”但放在當下,我肯定就不敢這麼做了,因為大環境不一樣了。
現在回過頭看,內外環境的變化對於創業者心態和決策的影響是比較大的。比如在風行網創業的那十年,伴隨著經濟上行,我們更多的焦點會放在如何將産品技術精益求精、將用戶發展壯大、實現收入利潤最大化。而不需要對資本市場環境、國際局勢等外部因素有過多顧慮。
在視線更聚焦于企業管理與發展時,我可以驚喜地看到團隊的成長、用戶的成長,以及業績的成長。風行網在頂峰的時候,PC端和移動端每天活躍用戶量能超過4000萬,對於十幾年前的網際網路而言,這一表現不容小覷。
把風行網賣給上市公司後,從2017年創辦一覽科技,迄今也有七個年頭了。在一覽科技這七年,實際上也可以按照新冠疫情為節點劃分前後兩個不同階段。疫情前,應該還能説趕上了經濟上行的小尾巴,但疫情以來,老實説,內外不確定性風險的增加,資本市場環境的變化,確實給創業帶來了一定困擾。
和之前相比,當下資本市場對於創業企業的要求大相徑庭,總結來説就是“既要又要還要”。既要技術領先,又要企業不虧錢,還要企業在收入上實現高速增長。這些要求某種程度上説,放在風行網打“順風球”的那個階段,都很難滿足。
現在的創業公司正處於打“逆風球”的階段,這對我們創始團隊的要求就更為嚴格。我們不僅要具備敏銳的市場洞察力和卓越的領導能力,還要在逆境中保持堅韌不拔的精神。當然我相信,逆風球打得好,企業的發展步伐一定會更穩定、更堅實。
總結這兩段創業經歷,我深刻體會到創業企業在不同階段所面臨的挑戰是不同的。然而,無論面臨怎樣的挑戰,我們都要時刻保持初心和激情。
二、一覽無余
無余方能看清並創新
儘管一覽科技現在所處的內外環境條件不如風行網那十年,但是從創立之初所定下的使命,依舊驅動著我們團隊向前。
如“一覽科技”這名不難看出,“一覽”是“一覽無余”的意思。創立一覽時我們的初心是要做“視頻+AI”,希望能夠用 AI技術把視頻裏面的所有東西都看清楚,對視頻內容進行結構化並打上標簽,然後更好地去進行理解、推薦、分發,並且在理解後重新生産創造出新的視頻內容。顯然,現在回過頭看,短視頻平臺抖音、快手都能將這推薦分發問題處理得很好。
但在2017年時,“對視頻的理解”卻是一個不折不扣的難題。所以我們在做一覽的時候,提出的概念和觀點有不少是比較前沿的。甚至於“視頻+AI”概念在當時鮮有關注者,無論是關注度還是參與者,都和當下的火爆局面不可等量齊觀。
在當年我們就提出,內容生産方式除了PGC和UGC之外,應該還有一種形式叫RGC。我們所理解的RGC即機器生産內容,其實就是當下火熱的AIGC。二者之間所不同的是當年沒有大模型,腳本需要人去寫,不像現在可以用模型去生成腳本。
“把視頻能力做成像水和電一樣的基礎服務”是一覽科技自成立以來的使命,也是驅動我們向前發展的核心。
這一使命提出的背景和我第一次創業經歷密不可分。一覽團隊中有很多同學跟了我很多年,我們從在風行時就一起做視頻,做久了之後發現做視頻這是一種專業能力,別人難以輕易模倣。因為視頻有賴於專業,需要有專業的公司提供這些工具、解決方案和能力。一覽科技就在做這件事,並自始至終一直在做這一件事。
像一覽在經營實踐中就有很多客戶,會提出在公司小程式或者APP等應用平臺中加上視頻的需求,我們判斷將來有這樣需求的客戶也會越來越多。因此,我們推出了VaaS引擎(Video as a Service),以滿足各類企業在不同場景的需求。把視頻做成服務是我們的初心,其中AI是我們的底層能力,去驅動整個視頻內容服務能力的搭建、服務的交付等工作。
除了面向企業提供視頻服務的“VaaS引擎”外,一覽還面向創作端推出了搭載AIGC全域工作流的一站式視頻工具“一覽運營寶”,主要為影視娛樂、MCN短視頻、教育培訓、廣告傳媒、電商、遊戲等行業的視頻團隊提供服務,擁有AI內容生産、視頻管理、視頻交付、視頻變現四大核心功能,建立了從視頻創作到變現的一站式閉環工作場景。
我認為,AI視頻生成技術的發展將對視頻內容創作和分發産生深遠影響,同時也為視頻服務行業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面對當下激烈競爭的AIGC領域,我們深知“卷”進來的創業企業有很多,那麼對於一覽而言,要想打贏這場戰,我們也做了很多功課。
在一覽內部,我們提出了“四有”的打法,即有場景、有技術、有産業數據和有閉環産業鏈。我認為這四個要素是一覽在AIGC領域取得成功的關鍵因素,也是公司能夠在競爭中保持領先地位的重要原因。
三、AI工業革命時代
未來已來
毋庸置疑,當下我們面臨的AIGC浪潮威力是巨大的。
“變化”速度之快也超乎我意料。我是學AI出身,1997年我在清華本科畢業後就去了美國萊斯大學就讀人工智慧與機器人專業,研究AI和演算法。畢業之後一直從事視頻領域相關工作,尤其是接觸到“推薦”以來,我一直保持著對AI與視頻結合的相關研究。甚至在2023年6月之前,我都還保持著研讀前沿AI相關paper的習慣,但慢慢我發現自己已經跟不上最前沿的AI研究了。
就是突然一天,我恍然有了一種“天上一天地上一年”的感覺,技術的迭代之快讓我驚訝不已。也就是從這時開始,我意識到當下我們已經進入了AI工業革命的時代。
對此我們不能簡單稱之為是第幾次工業革命,其就叫“AI工業革命”。眾所週知,工業革命的標誌是極大地提高了生産力。我認為當下的AI便有這樣的趨勢。
AI工業革命的影響深遠且廣泛。不僅會對每個人的生活産生重大影響,還會改變各個産業和行業的運作方式,甚至將對許多與AI相關或不相關的企業也産生影響。有幾個明顯的案例可以印證這種影響。如金融服務行業,AI技術在風險評估、信貸審批、投資策略制定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在醫療健康領域,AI可以輔助醫生進行疾病診斷和治療方案制定,由谷歌DeepMind開發的AMIE還通過了圖靈測試,診斷準確率甚至遠超初級保健醫生。
然而,令人遺憾的是,大部分人對於這場革命的感知還停留在表面,甚至很多人認為AI對自己的工作生活影響不大。
這種認知的缺失是非常危險的。我平常會和美國矽谷的朋友保持聯繫密切,在跟他們交流的過程中,讓我感觸比較深刻的是,“不會AI意味著被淘汰”。國外很多企業已經在積極擁抱新技術,並且在擁抱新的這種技術革命的時候,表現得很堅決很徹底。
因此往大了説,在全球化時代背景下,對於新技術的認同與學習程度會導致國家層面上的差距拉大。
當然我認為其中很大部分責任應該由我們這些AI産業從業者來承擔。大模型可能不是我們的責任,但從應用層、産品層來看,這的確是我們的責任。作為從業者的我們要對外進行普及推廣,讓更多的人正確了解AI、認識AI、使用AI産品,並由此去提高自己的效率,從而享受這場革命所帶來的紅利。同時,我們也需要不斷探索和創新,發掘AI的更多應用場景和潛力,推動技術持續進步。
因此我覺得當AI工業革命到來的時候,大家不要輕視這件事,更不要漠視這件事,我們需要去積極擁抱它。同時我們也只能去接納AI工業革命時代,它是不可逆轉的。
我堅信這次我們所經歷的AI工業革命,將比前幾次的工業革命所影響面要更廣、波及程度要更大,它帶來的生産力提升將對人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學習方式産生顛覆性改變。假設當我們擁有使用AI的能力,將其作為助手時,我們需要思考什麼是我們最重要的事情。而在沒有AI的情況下,我們也需要思考如何生活和生存。
當這些問題不可規避地擺在每個人面前時,需要我們以更加開放和務實的態度去面對此次變革,積極學習和應用AI技術,以適應新時代的挑戰和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