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藝戰——伊恩·霍華德與邢俊勤聯展”在寧波美術館開幕
“藝術可以成為貿易和戰爭的中間地帶,她可能是調和劑,可能是潤滑劑,也可能是稀釋戰爭的溫柔之水,更可能是和平發展與和平貿易的催化劑。…如果在眾多的貿易交換中買賣的是藝術品而不是軍火,那該是多麼美好的時光?!?/p>
——邢俊勤
現場嘉賓剪綵宣佈展覽開幕
開幕嘉賓合影
2018年6月24日,曾是“五口通商”中最早對外開埠的寧波甬江江畔迎來了一場別開生面的“貿藝戰”。這裡陳列了各式手槍炮彈,卻沒有戰火硝煙,展現了F105雷公戰鬥轟炸機和水警艇,但不見昔日血腥,七米余高的集裝箱搭造了新的《21世紀的廟堂》——“貿藝戰——伊恩·霍華德與邢俊勤聯展”在寧波美術館與觀眾見面,圍繞戰爭、和平、邊界、阻隔、對峙等國際話題,用藝術的方式消解矛盾與隔閡。
展廳現場
中央美術學院院長范迪安教授出席開幕式並致辭
展覽開幕現場
可見,此“貿藝戰”非彼“貿易戰”。雖只是一字之差,其形式和內涵卻完全不同。兩位分別來自中國和澳大利亞的藝術家站在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高度,通過各具特色的視覺語言,探討在飛速發展的時代與詭譎的國際關係中戰爭、和平與發展的共同問題,給全球視野下的軍事主題藝術創作提供了別開生面的樣式。
寧波美術館館長韓利誠主持開幕式
寧波市文聯黨組書記王曉勇致辭
策展人晉華先生致辭
澳大利亞著名藝術家,原新南威爾士大學美術學院院長伊恩·霍華德(Ian Howard)教授致辭
軍旅藝術家邢俊勤致辭
戰爭從來不是勝利的歡呼或失敗的痛苦那麼簡單兩極,在這種衝突激化而突然爆發的力量背後,涌動的是隱藏許久的失衡。澳大利亞著名藝術家,原新南威爾士大學美術學院院長伊恩·霍華德(Ian Howard)教授自上世紀60年代就開始通過“拓印”的方式創作其系列作品,他將歷史、社會、事件以該種形式進行圖像轉換,從而在這一過程中不斷強化人與物的關係,將這種“拓”的行為和過程變成作品的一部分,在還原藝術家親臨現場感受的同時,更將歷史與現實的關係用藝術的方式揭示給觀者——在當下“還原”其所拓之物所承載的時空及情感記憶:
資料圖片:伊恩·霍華德(右)1975年訪問美國馬利蘭州安德魯空軍基地,于F105雷公戰鬥轟炸機前
資料圖片:F105雷公戰鬥轟炸機作品拓制現場
中央美術學院院長范迪安教授(左二)、參展藝術家伊恩·霍華德(右二)、參展藝術家邢俊勤(左一)與策展人晉華(右一)在霍華德的巨幅《F105雷公戰鬥轟炸機》作品前合影
《F105雷公戰鬥轟炸機》係霍華德1975年訪問美國馬利蘭州安德魯空軍基地時的創作,該轟炸機是越戰期間負責對敵攻擊和對敵轟炸的主戰機型。這件等比拓印的巨幅作品在時隔43年後的今天首次公開展出,懸掛鋪展的展陳方式和簡單的著色讓它看上去格外樸實平淡,但它的發聲卻早已刻入藝術家拓印過程中的每一抹痕跡之中——這種痕跡本身,不僅記錄了藝術家對於物的刻畫過程,更將轟炸機及其所承載的故事“轉譯”至當下——讓觀者在震撼于其巨制的規模同時,更沉浸回眸于歷史。在此駐足凝望,作品不會因其表現技術和形式的繁雜而成為閱讀的屏障,相反,它成為了一扇娓娓道來的導讀窗口,細膩而安靜,承載著歷史的浮現,卻攪動了今人今心。
資料圖片:伊恩·霍華德在中國東海普陀山鎮拓制海岸
伊恩·霍華德《普陀山鎮海岸》及《燈塔》作品
《水警艇》拓印創作草圖
伊恩·霍華德作品《水警艇》
在此次展覽中,伊恩·霍華德同樣展示了普陀山鎮海岸及燈塔、集裝箱、水警艇等的拓製作品。正如中央美術學院院長范迪安教授所評:“‘拓’既意味著對真實的保留、複製和記錄,又因其自身的媒材屬性和語言特點形成一種印痕或印記,由此塑造文化或觀念層面的意指。這些作品不僅還原了他親臨歷史現場的感受,更將歷史與現實的關係用藝術的方式揭示出來,如同一次次透過事物表面的藝術‘還原’?!倍鵁o論是伊恩筆下的城墻還是海岸,都成為其關於“邊界”命題的思考,它既作為一個地理概念體現了歷史的存在,又在當代成為地緣政治、經濟關係、文化差異的代名詞。“他以‘拓印’城墻的方式表達對於‘邊界’的感受,而這同時,也在巨大的現實情境下將個人與群體、個人與社會之間的種種微妙關係體現出來?!?/p>
軍旅藝術家邢俊勤則在展廳中構置了一個更加立體、多元的“迷彩叢林”——通過裝置、現成品、架上作品等方式,邢俊勤用其特有的“迷彩”語言不斷拓展著傳統軍事題材創作的邊界。正如寧波大學潘天壽藝術設計學院院長徐仲偶所言,“如果説伊恩·霍華德給人一種柔中帶剛的氣質,那麼邢俊勤的作品則是剛中帶柔。傳統意義上的軍旅藝術家更容易成為‘任務畫家’或‘題材畫家’,而他的作品把大人類情懷融入戰爭與和平的主題,將迷彩元素從傳統題材的框架中抽離提煉,形成了自己的獨特語言。”
邢俊勤《樹系列作品》
邢俊勤《新迷彩系列》作品
的確,迷彩更多的是和“隱藏”發生符號性關聯,它掩護的是一種看不見的威脅。正如同戰爭即將打響前的騷動與前奏,它是一種潛在的不安因素。而當今世界除了局部地區的交火戰爭之外,更多涌現的是諸如“貿易戰”此類隱性的戰爭。
邢俊勤作品《手槍》系列作品
邢俊勤作品
另一方面,迷彩同樣帶來有關事物“真偽”的思考,傳統觀念中對於現實進行描繪的藝術在迷彩的運用過程裏則逆轉成迷惑雙眼的工具,讓人們再度對“真實”産生辯證的追問。那麼,迷彩是否也反映著生命與萬物週遭之間的關係呢?如果我們能避開迷彩“為了逃避對方打擊”這一慣性思維,從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社會的角度考慮如何和諧交往併合而為一,是否也是迷彩帶給我們的另一種反思呢?
中央美院院長范迪安等嘉賓參觀展覽
中央美術學院博士生導師羅世平先生參觀展覽
邢俊勤軍事題材作品《誠·城》
在邢俊勤的作品中,視覺進深感的營造、現成品的模倣與挪用、迷彩語言的介入,都不斷讓人感受到一位當代軍旅藝術家的創新意識和責任意識。他將自身的思考與探索,將個人追求和平精神的情感浸潤在軍備用品及武器之中,激發觀眾重新審度個體生命與人類共同命運的關係,此處無聲勝有聲。
“貿藝戰——伊恩·霍華德與邢俊勤聯展”藝術研討會同期召開
解放軍出版社總編許向群主持研討會
中央美術學院博士生導師羅世平教授發言
研討會現場
軍事博物館原副館長齊忠亮發言,強調了當今時代軍事題材創作的新轉變,“站在人類和平和自由的高度思考,打破傳統與當代的界限?!?/p>
也許,“貿藝戰”可以拆分成“貿”“藝”“戰”等多重角度去挖掘和理解?!白怨乓詠?,人們圍繞定居的文化、遊牧的文化、海洋的文化在分分合合中推動了歷史的發展。邊界、國界、版圖等概念被不斷強化,也隨之産生了對於各方利益、財富、安全的爭執和不可調和。然而,土地的區域劃分只是一個國家政治性的概念,不應該成為人類文化互相溝通的隔斷。而在全球化和人工智慧資訊化的今天,它們又是否會幫助消解傳統意義上的版圖概念呢?”中央美術學院博士生導師羅世平教授在論壇中提出了對本次展覽的思考。
寧波大學潘天壽藝術設計學院院長徐仲偶發言,“霍華德的作品柔中克剛,邢俊勤則剛中帶柔,他們都以藝術家細膩的情感融入作品,通過藝術這種柔軟的方式解決最尖銳的問題,將敏銳的觀察呈現在作品中,震撼人心?!?/p>
北京美術家協會副主席李耀林發言,強調對於戰爭的辯證反思,“而當代藝術的魅力與價值就在於深入的剖析和思考”
寧波美術館館長韓利誠認為本次展覽氣勢宏大,將自然與白盒子外的面貌搬進美術館,拓展了美術館空間的展示張力
展廳現場,邢俊勤作品
從個人體悟到公共語言的展示與互動,“貿藝戰”不僅呈現了中澳兩位藝術家針對當代社會現實的思考,也再度回望了歷史過往的痕跡,而最為重要的是,他們都將個人經驗融入藝術創作的探索之中,將視野共同指向人類未來的共生與發展。就如同藝術家邢俊勤在展廳中對於《創世紀》和《諾亞方舟》的重新演繹——跳脫出個人紛爭、黨派利益、國家邊界的困擾,我們該如何掌舵新時代的諾亞方舟?世界人類命運共同體將如何在新的紀元溝通與構建?
藝術家邢俊勤重塑“諾亞方舟”,將玩偶等時尚卡通形象融入其中,一方面打破一貫的嚴肅形式,一方面也希望吸引年輕一代對展覽關注與思考
伊恩·霍華德用油畫布拓制了集裝箱並將作品取名為《21世紀廟塔》
在這個諾大的展廳中,我們或能尋到些許答案——伊恩·霍華德在油畫布上拓制了六個等大集裝箱疊加在一起,形成了一座廟宇的形狀,並命名其《21世紀廟塔》——藝術從柔軟出發,以一種娓娓道來的方式解答最尖銳的問題,並浸潤人心——它宛若一座人類精神的廟堂,再造一種當代的信仰,共同追尋和平與發展,開放與共贏。(圖文/付朗)
“貿藝戰”開幕現場
本次展覽策展人晉華先生發表論壇總結
河南省美協副主席程兆星從軍人身份的角度解讀軍旅藝術家的創作
雪梨大學中國文化部視覺藝術理論家李喆博士發言,回溯寧波在歷史上的文化地位,指出中澳兩位藝術家的此次聯展提出問題,診斷問題,並面對文化,成為一種有效的跨文化交流
重慶市渝中區電子商務和創意産業園管理委員會黨工委書記、主任楊峰發言,希望加強國內外合作交流,引入更好的展覽呈現給渝中人民
國防大學副教授張靜發言
中央美術學院博士邢陸楠發言
研討會現場嘉賓發言
研討會現場嘉賓發言
中央美術學院院長范迪安接受媒體專訪
解放軍出版社總編許向群接受媒體專訪
伊恩·霍華德接受媒體專訪
軍旅藝術家邢俊勤接受媒體專訪
策展人晉華接受媒體專訪
俯瞰展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