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3日下午,《自在途程——靳尚誼油畫語言研究展》在北京的中國油畫院美術館開幕。展覽展出著名畫家、中國美術家協會名譽主席靳尚誼從1950年代到今年的77件作品,首次全面回顧靳尚誼先生在油畫語言方面的研究歷程。
關於本次展覽的策展過程,策展人余丁在開幕現場致辭中説道:“展覽展出了靳先生近80件作品,包括近幾年以線創作的一批作品,是靳先生油畫現代性探索的一次小結,也是他50年代以來油畫語言歷程的集中展示。展覽分五個部分,總結了靳先生油畫語言的方法論:一、寫生,二、臨摹 ,三、 創作。這三點成為靳先生油畫語言研究的三個方法,貫穿在其60年的藝術生涯中。”展覽主題“自在途程”意在呈現藝術家的狀態“自在在心中,自在道路上”的藝術創作心境。
策展人余丁接受藝術中國記者採訪
靳先生在發言中表示:“這次展覽是關於我學習過程的展覽,開始怎麼學油畫,中間幾個階段以及今天我還在做什麼。我是油畫家,我研究的核心問題是油畫的基本語言問題。中國人比西方人學油畫困難得多,因為觀察方法不同:東方人的傳統藝術強調線和平面。西方人、歐洲人學油畫從體積語言入手,看形是‘體積’和‘空間’。這種先天的傳統和習慣使我們畫油畫達不到最高高度。我早期學油畫的30多年沒見過原作,後來看蘇聯來的三次美展,改革開放後看了很多原作,80年代又去了德國、美國,感覺我們差遠了。體積問題一直解決不了,後來我用古典的辦法借臨摹解決體積問題,畫面出現變化,水準有所提高。我認為風格無高下,但水準有高下。”
本次展覽共分五個篇章:第一篇章是“線條與色彩的樂章:踏上現代主義之路”,第二篇章是“造型與格調的變奏:借鑒前輩大師之法”;第三篇章是“中西繪畫交響:研習傳移摹寫之道”;第四篇章是“語言與技巧的合聲:拓展油畫創作之徑”;第五篇是“現實與意象的迴旋:寫生敲開藝術之門”,以倒敘的方式呈現靳尚誼在不同時期所研究的繪畫基本問題。
展覽的亮點之一是展出靳尚誼2006年以來創作的13幅新作,其中包括2015年最新創作的《途中》、《蒙古族公主》兩件作品。靳尚誼先生通過對近代以來中國繪畫發展歷史的研究和反思,認為中國沒有經歷較為完整豐富的現代主義藝術啟蒙和發展就直接進入了後現代觀念藝術,造成了藝術語言、社會接受度上很大斷裂,因此提出“中國藝術要補現代主義這一課”。他也身體力行,近年特別是對中國傳統藝術和現代藝術中的“線”、色彩和構型進行融合實驗,創作了一系列新作。
《途中》 2015 100cmx96cm 布面油畫
另一大亮點是將呈現之前從未展出過的靳尚誼早期寫生、臨摹作品,比如他極少面世的7件臨摹敦煌壁畫的作品。1978年,在常書鴻先生的帶領下,靳尚誼在敦煌臨摹壁畫,留下一批用油彩模倣中國古代壁畫的作品,見證了他對於油畫色彩和造型的探索和與中國傳統美術融合的嘗試。
《臨敦煌唐壁畫之二》 1978 54.1cmx40.1cm 紙板油畫
本次展覽全面呈現靳尚誼從1950年代以來在油畫藝術上各個階段的探索和思考,從他1950年代進入中央美術學院求學期間接受國內教師、蘇聯派來的油畫家馬克西莫夫等人教授的蘇派寫實畫法,並在之後多年的創作和教學中不斷摸索油畫的造型、色彩等,1978年後參觀歐洲古典油畫後探索古典風格的肖像創作,引領了古典油畫語言的回歸和發展,對當代學院派藝術的發展産生重大影響。到1990年代以後他有開始研究中國傳統繪畫構圖、元素和油畫語言的融合,油畫藝術和當代觀念藝術的互動發展、現代主義油畫的語言實驗等問題,並以自己的繪畫實踐做出了具體而微的回答。
展覽策展人、中央美術學院藝術管理與教育學院余丁院長認為“靳先生是個對藝術語言有高度自覺、高度敏感的藝術家,始終關心造型、空間、色彩、畫面結構等繪畫基本問題,這也正是展覽主題“自在途程”的所指,通過這個展覽也將讓文化界、學術界可以借此對一個多世紀以來的中國油畫藝術的發展有新的思考和認知。”
展覽將從2015年12月4日持續至2016年1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