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川為海 絕頂為峰”開幕現場
2014年5月24日,著名水彩畫家殷保康水彩藝術60年回顧展在中國美術館五層19、20、21三個展廳盛大揭幕。展覽將以“百川為海、絕頂為峰”為主題,展示他六十年以來代表性的水彩藝術佳作百餘幅,同時配合藝術家相關手稿、日記、照片、書刊及紀錄片等美術文獻呈現他多彩斑斕的創作、教學、研究經歷,見證新中國水彩畫的歷史發展進程。
本次展覽由中國美術家協會水彩畫藝委會、湖南省文化廳、湖南師範大學聯合主辦,著名美術理論家邵大箴先生擔綱學術主持,中央美術學院教授余丁策劃。展覽通過豐富的史料蒐集、詳盡的實物、文獻展示,以及新穎精細的展陳方式還原藝術家生活、創作及教學情境,配合藝術家60餘年的精品佳作,不僅為觀眾營造了良好的觀賞平臺,更以小觀大,為人們提供了深入了解中國水彩畫及其發展的契機。
策展人余丁教授主持開幕儀式
開幕現場賓朋滿座
殷保康1936年生於安徽合肥,1957年西北師範學院藝術系美術專業畢業並留係任教,相繼擔任留法美術名家呂斯百、常書鴻、劉文清先生的助教,受益良多。1972年調湖南師範大學美術系任教,長期從事美術教育和藝術創作,現為湖南師範大學美術學院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水彩畫家學會理事,湖南省水彩畫藝委會顧問。他從事水彩畫學習與研究六十余載,對水彩畫深入研究且具有個人特色,其作品堅持現實主義的創作方向,以表現真、善、美為己任,善於吸收中外繪畫之優長,不斷探索生活、自然之美,形成了嚴謹、質樸、蒼勁而渾厚的畫風。
中國美術館館長、中國美協副主席范迪安致辭
本次展覽將分為三個部分:“百川為海?一段口述的歷史”、“絕頂為峰?一段創作的歷史”、“靜水為淵?一段文獻的歷史”,分別對應的展示內容為與殷保康相關的學習、創作和研究教學三個部分。每個展廳都是作品結合文獻、圖像的方式來展出,通過整體的展陳設計與構想,展覽試圖通過將殷保康放到二十世紀中國美術史的大背景當中來討論,將其個人創作、學習、研究與二十世紀後半期水彩畫的發展相聯繫。
策展人余丁介紹,本次展覽與以往的展覽有所不同,它既不是畫家某一個階段創作的小結,也不是某一種題材如風景、靜物等的匯聚,而是他一生創作的回顧。這次展覽將展出殷保康半世紀以來各個時期的主要作品100余幅,以及從年輕時代到目前為止半個世紀保留的大量手稿、日記、照片和各種珍貴文件。本次展覽不只是對殷保康作品的簡單展陳,而是希望通過作品與文獻檔案的交匯,一方面展現殷保康一生的創作成就,另一方面希望通過他的創作經歷,來折射20世紀下半葉中國水彩畫的發展歷史。為此,本次展覽以“百川為海,絕頂為峰”為題,以此觀照殷保康先生六十年以來的藝術追求和精神境界,展現美術史一個發展側面的流光溢彩。
湖南省委宣傳部副部長蔣祖烜致辭
中國美術家協會水彩藝術委員會名譽主任黃鐵山致辭
殷保康的水彩作品以風景居多,無論是北方崇山峻嶺的巍峨氣勢,塞外浩瀚草原的牧歌風情,或是南國小橋流水的閒適情調,東瀛一望無際的漁舟風光,西歐異國風情的古典建築和街景,目之所及,盡收筆底,四時變幻,無不精妙。人物和主題性創作對殷保康來説更為見長,中外人像、民俗風情、歷史遺跡亦是他重要的描繪題材。《哈薩克老牧民》刻畫了老牧民不懼嚴寒酷暑、飽經風霜的堅毅而俊美的形象,《馬兒慢走》描繪了民族風情,邊陲的變化,《華夏文化瑰寶》、《大唐瑰寶》表現了中華文化之燦爛,歷史之悠久。這些作品均能給欣賞者以自然美、生活美、社會美之諸多美感享受。
殷保康在創作上除多方吸取國外水彩畫方法和經驗外,亦學習借鑒傳統中國畫的方法經驗,著名美術理論家邵大箴先生指出“中國傳統藝術的寫意精神和技巧對他的創作很有影響,他在寫實的語言中注意傳達神韻和詩意,重視意象性的表現,線上和色彩的運用中注意音樂的韻律和節奏。尤其在改革開放之後的作品中,這些特點表現得更為明顯。這説明,在殷保康心中一直有這樣一個信念:水彩畫落戶中國,應該紮根在中國傳統文化的土壤中,應該結出具有民族特色的藝術果實。事實上,他自身的藝術創造就在這方面做出了傑出的貢獻。”
湖南師範大學黨委書記張國驥致辭
藝術家殷保康先生致辭
本次展覽站在美術史發展線索的歷史高度展現水彩畫藝術在現當代的歷史發展線索,觀照殷保康六十年以來的藝術追求和精神境界,具有很強的問題意識和研究深度,已經引起水彩畫界、美術界的廣泛關注。
展覽開幕同期舉辦學術研討會,邀請美術界知名批評家、藝術家共同探討殷保康的藝術創作風格及中國水彩藝術發展的現狀和趨勢。
王宏建先生觀展
策展人余丁為嘉賓導覽講解
學術座談會現場
為配合本次展覽,2014年5月25日下午,中國美術館公共教育部和中央美術學院人文學院還將聯合在中國美術館五層展廳舉辦公共教育活動“美術館裏的水彩課——殷保康水彩藝術60年”,邀請殷保康教授與公眾交流自己的創作心得和中國當代水彩畫發展的歷程。
余丁教授主持學術研討會
據悉,本次展覽將持續至6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