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春之祭》(Le Sacre du Printemps)| 舞蹈錄影
根據(jù)斯特拉文斯基作品改編
編舞:皮娜?鮑什
舞美、服裝:魯爾夫?博爾齊克
助理:漢斯?波普
片長:36分鐘
首演:1975年12月3日,烏珀塔爾歌劇院
影片簡介:
《春之祭》為斯特拉文斯基創(chuàng)作的三部舞劇之一。在編舞方面,皮娜?鮑什仍舊延續(xù)了表現(xiàn)主義舞蹈傳統(tǒng),同時亦運用了一些新的手法,這些手法在她的後期作品中逐漸發(fā)展為一種標誌性風格。在《春之祭》中,她遵循了舞劇腳本中原初的場景順序,但在情節(jié)方面並沒有將異教的俄羅斯作為背景。兩性之間的鬥爭不是從“大地的崇拜”開始,而是以二者的分割作為情節(jié)的起始點,在此,少女的獻祭成為了主要的藝術動機。
6、《華爾茲舞》(Walzer)| 舞蹈錄影
與荷蘭藝術節(jié)合作出品
導演、編舞:皮娜?鮑什
舞美:烏裏希?貝克菲爾德
服裝:馬利昂?希托
編劇:萊蒙德?霍格
音樂協(xié)作:馬蒂亞斯?博爾科特
影像資料:弗裏德里克?勒博耶
片長:55分鐘
首演:1982年6月17日,阿姆斯特丹卡勒劇院
影片簡介:
一群以交叉隊形排列的舞者,臉上掛著猶疑的微笑,攤開的掌心上,顫顫巍巍地捧著一隻只小小的紙船;與此同時,轟隆作響的背景聲不絕於耳,這是一段來源於漢堡港“船舶迎送系統(tǒng)”的錄音剪輯:在震耳欲聾的國歌聲中,一艘艘船隻被迎入港口,播音員正根據(jù)體積、噸位及所載貨物對進港船舶加以描述。
“然後皮娜?鮑什説……”一位舞者走到麥克風跟前,開始講述皮娜?鮑什在排演期間給她的劇團規(guī)定了哪些任務。隊列散開,眾舞者開始用“被衝到岸上的遇難船隻貨物”——植物、石塊和紙屑為自己框定一個個體空間,少數(shù)幾人站立一旁,用手勢打出了摩爾斯符碼,看上去如同一種早已退化的無聲交流方式。《華爾茲舞》中的語言常常簡約到極致,留下來的只有符號、簡單的稱謂。劇終,所有演員倒伏于地,形態(tài)各異的動作逐漸融匯為一個巨大的船帆圖案。
【皮娜?鮑什介紹】
皮娜?鮑什(Pina Bausch)1940年生於德國索林根(Solingen),1955進入德國埃森(Essen)的福克旺(Folkwang)藝術學校學習舞蹈,師從庫爾特?約斯(Kurt Jooss),1958年從福克旺藝術學校畢業(yè),獲得獎學金赴美深造,在紐約朱麗亞音樂學院學習。在紐約,她與保羅?薩納薩多(Paul Sanasardo)和冬雅?福耶(Donya Feuer)的舞蹈團一同表演,並擔任新美國芭蕾舞團(New American Ballet)和紐約大都會歌劇院(Metropolitan Opera New York)的舞者,一度與保羅?泰勒(Paul Taylor) 版權:AP Images 及安東尼?都鐸(Antony Tudor)聯(lián)袂合作。1962年,皮娜?鮑什遵從其師庫爾特?約斯的願望重返德國,成為新組建的福克旺芭蕾舞團的一員。1968年,她首次為該劇團的芭蕾舞劇《碎片》獨立擔綱編舞一職,此後,由她編舞的作品開始成為福克旺芭蕾舞團的表演節(jié)目,一年後她成為舞團的藝術指導。1973年起,被聘為烏珀塔爾芭蕾舞團團長,兼任導演、編舞;同年起,劇團更名為烏珀塔爾舞蹈劇場(Tanztheater Wuppertal);1983年起任福克旺舞蹈工作室藝術總監(jiān)。皮娜?鮑什以其獨特的編舞風格使舞蹈從舊有的形式中脫胎換骨、煥然一新,在擔任烏珀塔爾舞劇團團長期間,她一手打造了“舞蹈劇場”這一全新的藝術概念。2009年6月30日,皮娜?鮑什因罹患肺癌不幸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