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屆威尼斯雙年展即將於6月6日在威尼斯開幕。昨天,中國國家館首次公佈了展覽主題和參展藝術家名單。出典于《韓非子》的成語“見微知著”被譯為“WHAT IS TO COME”,將詮釋出整個展覽主題出現在這一全球最知名的藝術盛會上,而策展團隊所描述的中國參展作品取材形式之精微,與其描述主題之宏大,都被濃縮在這古老的東方寓言中,期待人們特別是西方觀眾能夠體味到來自中國當代藝術的耐人尋味之處。
中國知名藝術家盧昊和著名評論家、中央美術學院教授趙力先生聯合組成的本屆雙年展的策展團隊,成為與以往在組織體系上的極大不同。這樣的策展組合被認為“可以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各自在不同領域的優(yōu)勢。”盧昊表示,中國當代藝術走過30年的發(fā)展之路,今天提出“見微知著”,是對中國本土社會系統各個層面的總體呈現。
記者獲悉,活躍在中國當代藝術圈中的七位藝術家:方力鈞、何晉渭、何森、劉鼎、邱志傑、曾梵志和曾浩將在中國館中展示自己的作品。趙力先生透露,由於中國館目前還屬於臨時展場,室內部分是威尼斯巨大的油庫,所有油罐都是文物,連油庫墻面都不能釘一個釘子,而室外部分則是佈滿樹木的“處女花園”。如何在這樣反差極大的環(huán)境中體現“見微知著”,正是藝術家們展現自己智慧的一個有趣舞臺。
儘管展覽在即,為了保持作品的神秘性,在昨天的新聞發(fā)佈會上並沒有公開任何作品的圖片。人們只能從文字描述中想像2009威尼斯中國館的點滴形態(tài):比如以畫“光頭”和光頭形象知名的方力鈞先生,將以40個20-40釐米不等高度的涂金人物雕塑,通過在室內地面集中式矩形排列的擺放方式,以強烈的視覺化形式同時針對“油庫”所引發(fā)的“能源”、“環(huán)境”、“戰(zhàn)爭掠奪”等等的多重語境,提供了中國當代藝術家對人類當代生存境遇的深刻反省。而以“亂筆”著稱中國當代藝術圈的曾梵志先生,放棄了其慣常的繪畫方式,借助了裝置性的手段把“油庫”改造成書架,將充斥著自繪插圖、批語、標注和中國古典線裝的重新裝訂成冊,隱含了當下在全球化背景下對知識話語的權利競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