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博文物維護手段新奇 饅頭修文物 記者 周明佳 攝
清理這件明朝木雕用了10多公斤饅頭 記者 周明佳 攝
饅頭可以做什麼?對於這個問題大多數(shù)的回答都集中在吃上。但在雲(yún)南省博物館技術人員手中,饅頭卻是修復文物的法寶。在對一件明朝木雕的清理維護中,技術人員用了10多公斤饅頭,一點一點粘掉縫隙裏的灰垢,讓精美木雕重現(xiàn)光彩。近日,記者走訪省博時得知,技術人員在挖掘維護手段的同時,該博物館還不斷引進維護設備。這些設備在西南片區(qū)的公立博物館裏,算是比較先進的。
用滴管吸掉青銅文物銹斑
雲(yún)南的青銅器文物聲名遠揚,在國內外都有很高的知名度。但是,由於很多在出土時就已帶“病”(有害銹),所以對它們的修復和維護就顯得愈發(fā)緊迫。記者走進省博後,剛好遇到技術人員正在對3隻燈俑(青銅器文物)進行清理修復。只見,一名技術人員先用小型工具清除3隻燈俑上的有害銹,然後用滴管吸取除氯試劑逐個點滴有害銹部位。
省博文物修復技術部主任沐蕊表示,他們使用的液體是經(jīng)過特殊配製的,目的是要把包留在青銅器文物內的有害氯離子清理出來,不再腐蝕文物。但不是青銅器文物上所有的銅銹都要清除,他們也分為有害銹和無害銹。如果全部都清除了就沒有青銅文物古色古香的味道了。
徐悲鴻作品也需妙手回春
在另外一間工作室裏,兩名技術人員正在對徐悲鴻的奔馬圖以及其他有損壞的作品進行修復和重新裝裱。大致過程是先把原作品表面有污漬的地方清洗乾淨,再把其覆背紙取揭下,然後對畫面有殘缺的地方進行修補並重新托裱新的覆背紙。
據(jù)了解,除了日常的保護修復外,從1983年至今,省博每年都對文物進行兩次防蟲、防霉處理,投放純樟腦到有機物質文物的庫房。
首批恒溫恒濕展櫃裝備省博
看過了正在維護的文物,記者的目光又被新購入的文物檢測和維修儀器吸引。這當中有價值48萬元的超景深三維顯微系統(tǒng),它可以解決肉眼無法觀測的細微變化,對文物的微觀變化進行及時監(jiān)測;還有平面文物數(shù)據(jù)採集系統(tǒng),它可提高文物歸檔的工作效率和品質。4月底,省博還將引入一套用於有機物質文物的殺蟲設備,其他一些設備也將陸續(xù)到位。
沐蕊介紹:“預計今年5月第一批恒溫恒濕的展櫃將投入省博使用。在西南片區(qū)的公立博物館中,我們的設備已經(jīng)算是比較先進的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