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戲系列之一
做戲——陳九作品展新聞通發稿
展覽名稱:做戲——陳九作品展
展覽時間:2007年9月29日至2007年10月22日
展覽地點:莫幹山路50號0號樓三層 太陽虹畫廊
開幕酒會:2007年9月29日下午3:00-5:00
祝賀演出:上海崑曲研習社 坐板吟唱和名劇舞袖
主辦機構:太陽虹畫廊
2007年9月29日,上海新水墨藝術基地發起人之一的陳九先生,在莫幹山50號創意産業園區太陽虹畫廊舉辦了“做戲——陳九作品展”,本次展覽以陳九先生近年來創作的五十余幅戲曲題材水墨作品為主,尤其是看戲系列更是突破了中國傳統戲曲繪畫以舞臺為中心的視角,而且通過看戲人的角度來介入到百態人生,讓人耳目一新。
陳九,名金髮,號老九,喜做“戲畫”,以斗方見長,大都以古代戲劇人物造型,高人隱士,俠女小生……身段、臉譜、眼神、動作、手勢等,一招一式,都畫得隨意輕鬆。清疏有味,帶著完全自我的心靈體驗,打破時空距離,在紙上抑揚跌宕的表演著。不知是戲如人生還是人生如戲,陳九畫戲畫,也以真性情、出雅趣登場而獲得畫外人的喝彩。看了他的畫,人們找到了“舒展心靈的休憩地”。畫中的題跋又配以妙句,既點題又將智慧傳遞給觀眾,令人擊掌。
他創作的《遊龍戲鳳》、《霸王別姬》、《貴妃醉酒》、《玉堂春》、《三岔口》、《武松打店》、《空城記》、《謝幕》等,人物均施以變形,寫意成了他筆下悲喜人生的渲瀉口。他以水墨的方式傳播中華文明的精華,用看戲的心態面對寫意人生,以文學功底作畫中人精神骨架。白天,他身兼上海專攻“傳統”和“當代”不同專業領域的兩家美術館藝術總監,忙得很苦很累也心甘情願;晚上,萬籟俱寂,他走進詩意夢境,醮著沁脾的墨香,瀟灑地揮筆,成了“戲畫”中的主角,樂而忘返醉入方寸之間。
這次展覽,陳九帶給大家的是近階段新作,還是那幾齣老戲,人物卻愈見飄逸,從濃墨重彩到影影綽綽,黑的是形,灰的是影,大片的留白背景上,又出現了幾抹艷粧,看不清貴妃醉後的臉,卻在曼妙裏窺伺到那不安分的魂,特別是《三岔口》,剔透玲瓏的看戲人,只留下兩隻凝神駐望的眼眸和張嘴呲牙的快樂,臺上摸黑翻騰著的戲服,白刷刷的臉龐看不到任何的表情,有的只是緊繃著的拳來腿去。在這一批作品中,陳九真的已經不再畫戲,而是和千百年來的中國戲曲文化融為一體,恒古飄來的咿咿呀呀,在看客的叫好聲中顯得魔幻起來,虛實間吐納著靈魂的寂寞出口,他的做戲,真假間多的是一份避世的獨守,看戲的人都先入戲後出神,戲散了,悲喜中的世態炎涼,讓陳九在畫中傾訴出一份暖暖的人性,那些沒有臉的靈魂在宣紙和水墨的渲染下,顯得如此意味深長。
心神平靜走人生
陳燮君
陳九最近畫了一大批戲畫。
陳九用《玉堂春》、《武松打店》、《遊龍戲鳳》、《空城記》、《霸王別姬》、《貴妃醉酒》、《三岔口》、《謝幕》、《變臉》系列和《混沌有相》系列等作品展示了他對身邊世界寄予的人文關懷。在創作中,他突出文人旨趣、傳神寫意,努力捕捉人物眼角眉梢處的悲喜變化。陳九常言:做人需學會做看戲人,入戲時不忘戲外人;齣戲時不忘戲中理,看戲即讀書,讀書即看戲。他用看戲的心態來面對生活,因此生活也變得輕鬆起來。無數場景在身邊掠過,內心深處那份平靜的心神,卻永不改變。中國的戲曲十分獨到,馬鞭一條就能賓士,拿個凳兒就是前門後院,簡明的戲曲故事在陳九的畫中活了起來。陳九的戲畫體悟人生的悲歡離合,透過質樸詼諧的筆勢,讓畫面行走于濃淡、雅俗之間,不僅見形,而且見神。陳九筆下的《李慧娘》,在剛烈哀怨的角色造型背後,也傾注了畫家對慧娘這段忠貞不渝愛情的熱情歌頌,於是慧娘變得溫存而飄逸起來。再看看習慣捉鬼的鍾馗,在陳九筆下,《鍾馗戲狗》、《鍾馗嫁妹》顯現的是鍾馗的威武剛正的另一面,即和藹可親,活脫脫是一個嬉鬧狂歡的老頑童形象。要是陳九沒有樂觀心態,斷然不會讓筆下的鍾馗如此歡愉。
陳九畫戲,可謂是其樂無窮。我讀著他在畫中配的詩句,其實也算不上押韻合律,就是一些直抒胸襟的大白話,配著筆墨靈動的畫面,看似散漫實則佈局巧妙。看著那些戲曲人物的萬千神態,思緒很容易從畫面彌散到筆墨之外的生活鏡頭。陳九捕捉到的是他心目中均衡的美,是一種平和淡泊的心境,在創作的霎那,他正和古人一起撫琴吟唱,回到了大自然的懷抱,與時間對話,在感悟生命的激情中,沐浴著傳統文化的光輝。
心神平靜走人生是陳九對人生的一份感悟。戲臺上的人間悲喜交集,在宣紙上轉換為陳九的筆墨神韻。人生,理應心神平靜。
陳燮君為上海博物館館長
展覽前言
古月照今塵
永林
陳九喜歡古琴,撫琴時那種物我兩忘的入境,跟他陶醉在戲曲吟唱間的癡情有一拼,曾經問起他,琴好不好?嗓子如何?笑而不語,卻指指古琴,輕叩幾下,繼續回他的精神王國逍遙自在去了。
看到他近階段的戲畫,墨彩用得越來越少,倒是回歸了水墨的本源,可是,戲臺上的人臉也混沌起來,多了一些對道具擺放和衣袖飄曳的著力,畫面中,戲曲本身的重要性被搶眼的看客身影所替代,命名也不再是用摺子戲曲牌,突出了臺上舉手投足和臺下全神貫注之間的互動,這跟他對古琴的理解可能頗有因緣,琴聲可以撫慰心靈,彈奏需要把握技巧,可是,真正投入古琴的世界後,琴只是身體的一部分,手延續著思緒和感觸,聽戲時候的入神,畫戲時候的肆意,到了陳九筆下的水墨世界,畫面上強烈的視覺衝擊力,都化作藝術家對世態百味的愛憎憂喜,這一批新作借虛事指點實事,托古人提醒今人,虛內求實,實非為實,虛非為虛,虛虛實實,真可謂古月照今塵,今朝是何夕。
陳九在他那本《做戲》畫冊中曾以諸葛亮做官來隱喻做戲和入世的心理掙扎,在臥龍崗悠閒自在的孔明,卻不過賢君的三顧茅廬,身不由己做了戲場裏的一個角色,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到頭來,諸葛亮卻成了千百年來戲曲舞臺上永遠讓人津津樂道的一個角色。有個楹聯説得好:你也擠我也擠此處幾無立腳地,好且看歹且看大家都有下場時。
陳九的戲畫很從容地將繁華落盡後的平平淡淡,用濃淡暈染的水墨筆觸揮灑地淋漓盡致。仔細讀他的作品,,還是那幾齣老戲,人物卻愈見飄逸,從濃墨重彩到影影綽綽,黑的是形,灰的是影,大片的留白背景上,又出現了幾抹艷粧,看不清貴妃醉後的臉,卻在曼妙裏窺伺到那不安分的魂,特別是《三岔口》,剔透玲瓏的看戲人,只留下兩隻凝神駐望的眼眸和張嘴呲牙的快樂,臺上摸黑翻騰著的戲服,白刷刷的臉龐看不到任何的表情,有的只是緊繃著的拳來腿去。
知道陳九一直很喜歡讀書,近幾年,為了買一本正版的《伶人往事》跑遍了上海大大小小的書店,捧讀間,“時代的潮汐、政治的清濁,將其托起或吞沒。但有一種專屬於他們的姿態與精神,保持並貫通始終。伶人身懷絕技,頭頂星辰,去踐履粉墨一生的意義和使命”。也正是這一種積極介入的歷史責任感,讓陳九的戲畫突破“戲臺”來到人間,臺下的觀眾成為陳九戲畫的主角兒,臺上的演員如同魂魄般縈繞盤旋,視覺上的衝擊不再停留在紙面而是直指人心,那些將自身替代到角色的他者,這些把角色化為憐惜羽翼的伶人,構築成了世間百態風情萬種。
在這一批以“做戲——看戲”為主題的戲畫系列中,陳九真的已經不再單純的描繪舞臺上的婀娜多姿,他在創作的瞬間,和千百年來演繹的中國戲曲文化融為一體,恒古飄來的咿咿呀呀,在看客的叫好聲中顯得魔幻起來,虛實間吐納著靈魂的寂寞出口,真真假假間多了藝術家追尋精神家園時的執著守望,看戲的人都先入戲後出神,戲散了,悲喜中的世態炎涼,讓陳九在畫中傾訴出一份暖暖的人性,那些沒有臉的靈魂在宣紙和水墨的渲染下,顯得如此意味深長。
永林為上海多倫現代美術館館長
藝術家簡介
1957年出生的陳九從小愛鑽書堆,在部隊裏,陳九的創作以寫實和工筆為主。80年代初復員,他攻讀四年中文專業,又拜上海戲劇學院陳俊德教授進修油畫。他尤愛中國古代文化和西方現代藝術,創作了極富歷史滄桑感的《漢魂》、《楚歌》,先後在藝術院校和上海朵雲軒參加X?S現代藝術沙龍作品一展、二展。1991年初被邀請參加第18屆國際水彩畫展,同年參加國際文化交流大會,並應邀加入ABI全美名人研究會,作品被法國、德國、日本、美國和加拿大的高等院校和藝術機構所收藏。上世紀80年代中期,他開始了藝術的反思和蛻變;90年代中期又到敦煌朝聖,民族的華彩的藝術震撼著他的心靈,他為之驚嘆而創作了《走近大西北》的作品。尋尋覓覓,他覺得自己骨子裏一直在追求“中國味道”,於是,他向民間年畫、木刻版畫、皮影繡品、唐卡甚至古建築等汲取生動的民族乳汁,開始了戲曲人物畫的探索創新。
太陽虹畫廊www.sunbow-xy.com
開放時間:全年無休 9:30 AM— 6:00PM
展覽地址:上海市莫幹山路50號0號樓3層
諮詢電話:86 21 62993932 / 62993931
聯繫地址:nhkbook@hotmail.com
看戲系列之四
看戲系列之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