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約而至:肖映川山水畫展”在廣州開幕,好友相約出席祝賀。一邊看畫,一邊切磋。聊起中國畫的發展,大家各執己見?;乜葱轮袊詠淼闹袊嫾遥恕翱瓢唷背錾闹猓簧佼嫾叶际窃谠浇缰猩?。即便是“科班”出生的,也未必只停留在中國畫的創作領域。多才多藝的盡情展示,在中國畫家的創作隊伍裏造成了生龍活虎的局面。尤其是來自中國畫之外的其他領域的創作經驗,客觀上也為中國畫的新發展帶來不少動力。在談到“如約而至”的某些作品時,肖映川坦率地説,畫著畫著,一時興起,順手拿起版畫的滾筒,在山腰、山澗、山峰的地方,這裡滾一滾,那裏滾一滾,色塊疊加在一起,點線面的通匯融合,反而有著傳統筆墨難以達到的效果。
中國畫的當代性,其實包含著一言難盡的複雜內容。技法的、構成的、觀念的……只要可以跟傳統創作方式拉開距離的元素,其實都可以歸入當代元素。習慣於版畫創作的畫家們,不僅可以使用中國繪畫傳統的毛筆作為工具,也能順手拿起滾筒來創作中國畫,打破工具方面的某些拘泥,何嘗不是中國畫創新的又一個節奏呢?
20世紀中國畫的發展,貌似在筆墨體系和水墨體系的爭論中,一直沒有最終的答案。以新水墨為創作方式的畫家們,尤其在上世紀80年代之後的水墨實驗作品中表現出長江後浪推前浪的生猛架勢。以至於普通的圍觀者們也許以為這些新水墨作品,伴隨著拼貼、硬邊、潑灑和其他各種新技巧而把中國畫的創作引入了與傳統中國畫完全不同的新領域。如果有些外行人繼續把中國繪畫的“傳統”人為地縮減為梅、蘭、竹、菊等特之又特的範疇,那麼新水墨和某些人理解的“傳統”簡直就是互相隔絕的兩個時空。
事實上,這可能是一種錯覺
至少,大部分從事新水墨創作的畫家們,他們都有著或曾經有過系統完整的“傳統”繪畫訓練。來自西方的創作靈感,或來自對當代生活的新體驗,在新水墨畫家的作品中並不排斥毛筆。這一點,正如肖映川在創作“傳統”型中國山水畫的時候,並不完全依賴毛筆。他的作品《泉和萬籟聲》、《春山一路鳥空啼》、《雲蒸霞蔚》等作品,在山石皴法、樹木點苔的技巧,那來自“傳統”的深厚功力,還是讓觀眾感受到遙接古典的詩意和魅力。同時,肖映川對雲水的處理方式,那在激變中尋求新視覺平衡的嘗試,又讓人感受到撲面而來的時代氣息。
中國畫路在何方?似乎是一個不需要討論的話題。傳統意義的經典,在任何時候都不會過時。曾經所謂的邊界,在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突破之後,早已是老城區中的棚戶區。而新産生的經典元素,在中國畫的持續發展中,勢必也會經歷一個不斷進入中心、也會逐漸遠離中心的過程。在中國畫發展過程中的踐行者,他們的每一步前進足跡,其實都是中國畫走向新發展的一次實驗。對“傳統”的持續也好,對“傳統”的突破也好,推陳出新才是硬道理。
中國畫是否窮途末路,那是上世紀80年代的文化寓言
中國畫在這些年的蓬勃發展之後,曾經回蕩在元語境中的困惑其實已經釋然。朝東?朝西?朝南?朝北?不管哪個方向的突圍,都是中國畫整體意義上的自我實現。完全恪守于筆墨系統的金科玉律,就像完全否認筆墨體系的優秀傳承一樣,已經不再得到圈子的認同。以一種大胸懷的大氣勢,把中國畫推向新的表達空間,才是中國畫發展的永恒動力。正如在古人的眼中,畫者畫也。作為視覺呈現方式的繪畫,並沒有受到中國畫和西洋畫等概念的困擾。今人以國畫、油畫、版畫等區別繪畫門類,是否也需要有一個“分久必合”的環節。這裡説的合,不是放棄中國畫的內核元素,而是如何把版畫乃至油畫中的視覺語言,納入到中國畫發展語言體系中,獲得中國畫立場上的更高的話語權。一言蔽之,眼睛看到多遠,路就有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