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畫院其實並不是什麼新鮮事物,隨著書畫市場的不斷繁榮,民間書畫院在近幾年大規模興起。據中國收藏家協會書畫研究院主任馬建軍介紹,“現在協會、企業、個人都在辦書畫院,保守估計,僅北京就有100多家,全國得有1000家以上。早期的民間書畫院確實為書畫愛好者提供了一個交流的平臺,辦得好的書畫院還會為作者出一些作品集。現在書畫市場火了,有些人純粹為了經濟利益開辦起山寨書畫院,給自己封個一官半職,造成偽院長、偽理事現象日趨嚴重”。這些山寨書畫院靠著一些偽大師忽悠剛入門的書畫愛好者,或者不懂書畫的商人,以謀取私人利益,污染了書畫院的整體環境。
兩頭忽悠 “院長”“理事”滿天飛
早前野雞大學大行其道,擾亂了教育環境。所謂野雞大學是指一些大學或學院隨便向學生頒發證書、文憑等,而這些證書或文憑並不被承認,此類院校又被稱為“文憑工廠”。山寨書畫院就好似教育界的野雞大學,進入這類書畫院,隨隨便便就可以被封為院長、理事,不明緣由的人就會因為這些高頭銜誤認為其作品有較高的收藏價值。而一些企業為了附庸風雅也會開辦書畫院,招聘幾個畫家、收購一些作品去撐門面。甚至有些山寨書畫院會給書畫愛好者打電話諮詢要不要當個一官半職。在中國書法網上就有網友抱怨説,曾經先後接到過某書畫院招錄副院長、理事的電話,“剛招完副院長,馬上又缺理事了,真是可笑”。
“這些所謂的野雞書畫院會在媒體上打廣告,或者自費搞展覽,出作品集,跟企業搞聯誼,帶上作品到府推銷。”某畫院負責人稱,“書畫藝術産品本身就沒有統一的評價標準,這些偽大師大筆一揮,幾分鐘就能做好一幅畫,好多企業家對書畫作品不太了解,禁不住他們死纏爛打,就被這些‘大師’忽悠了。” 另一方面,山寨書畫院還忽悠了書畫愛好者本身。書法繪畫本是為了陶冶情操,一旦被忽悠,進了山寨書畫院,追名逐利便影響了創作。“我的一個朋友本來就是退休後在家練練書法,不知道加入了什麼書畫院,還當了院長,非要送我字畫,還説升值潛力大。”藏家馬先生説,他的這位朋友自打加入了一家山寨書畫院後,整個人都飄飄然起來。馬先生朋友所呈現的狀態,一定程度上可窺視整個民間書畫界的浮躁。
監管缺失 滋生私立畫院亂象
隨著書畫市場的不斷繁榮,近年來從省市到區縣,從街道到衚同,各種類型的書畫院層出不窮,既有地方的、行業的,又有企業的、個人的,既有掛靠的、獨資的,又有民辦的、合營的,不同層次、不同級別和水準的書畫院魚龍混雜、名目繁多。審批手續簡單是造成這一現象的重要原因,如交由代理公司辦理,個人申請僅需提供身份證、照片、公司名稱和經營範圍;如為企業申請,則另需提供相關企業的執照、稅務登記證、公章和組織機構代碼,無需提交資金和場所證明等。難怪有圈內人士笑稱,開個書畫院比開個小吃店還容易,小吃店還要有個鋪面,還有城管、工商來查。書畫院只要掛起招牌,不違法基本就沒人管了。
廣東書法院院長李遠東説,造成民間書畫院眾多且良莠不齊的原因還在於我國沒有相關的管理和約束機制,很多民辦書畫院的發展完全憑藉院長的想法和手段,投資人想如何經營就如何經營,這就使得市場非常混亂。很多民辦書畫院沒有辦公地點,只是掛靠在私人公司下面,它們其中的一些只是打著書畫院的幌子以謀取私人利益和擴大自己的影響,遠遠不是以服務大眾、繁榮文化藝術為目的。在境外,成立藝術機構或民間組織是需要到有關部門進行備案和繳納相應費用的,組織名稱也有著嚴格的管理制度,不能隨意命名。
品牌塑造 需找準自身定位
從古至今,中國就有民辦書畫院。這樣的機構滿足了人們對書畫藝術的愛好,一定程度上推動了書畫的創作和發展。不能因為個別野雞書畫院的存在就將民辦書畫院一棒子打死。
民辦書畫院有它應該存在的文化地位,作為公立書畫院的有益補充。以往公立書畫院缺乏人才競爭機制,幾乎所有書畫院均“只進不出”,現在包括中國國家畫院、北京畫院等都在嘗試改革,激活人才競爭機制。與民辦書畫院的做法類似,公立書畫院採用簽約畫家、特聘畫家等形式引進優秀人才,打破了畫院內外及城市間的界限。公立書畫院正逐漸打破單一的運作方式,開始依靠項目、創作來為畫家提供資金。客觀地説,一些民辦書畫院在辦院理念、辦院方式上對公立書畫院是有影響的,它們的存在促使公立書畫院打開大門,與時代的互動性更強,對文化的貢獻更大。
中國國家畫院研究員梅墨生則表示,純粹的民間書畫院會遵循市場規律,它們有自己的生存法則,每個書畫院建立之初都有自己的目的,有的是為了商業經營,有的是為了文化消費,還有的是為了創作研究或作為鑒賞機構等,這些不同的目的必然也會有不同的運作方式,當然也有不同的潛在風險。
要想改變民辦書畫院的亂象,可以對民辦書畫院實行備案機制,嚴格審批,審核固定場所、資金、人員,國家民政部門、文化部門應對民辦書畫院加強管理,正確引導。同時,書畫院本身要提高自身專業水準,推出優秀的書畫藝術家,做到以質取勝,塑造良好的畫院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