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定位做美術館要考慮十年二十年以後的事
記者:據了解,美林美術館會承辦一些諸如“廣州美術大展”這樣大型的展覽,能否説説美林美術館的定位是怎樣的?類似的展覽多嗎?
美林美術館館長金仁貴:我覺得要做好一個美術館,首先要找準定位,而怎麼定位呢?那就得結合所在城市的文化狀況,例如城市裏的文化哪一塊比較薄弱,那美術館在這一塊去深耕,這也是美術館的一個文化責任。要做好一個美術館,難度非常大,隨便要掛個牌子,弄個美術館的名字很容易,但是其生存、發展以及背後一連串的問題,是值得去思考的。做美術館要考慮的是十年二十年之後的事,不能僅僅局限在短期的利益。
當然,我們同樣面臨這樣的問題。像廣州這樣一個相對商業,又具有一定文化氣息的城市裏,我們該如何打造一個“接地氣,傳播美育知識,跟大眾密切關聯”的平臺,也是我們需要考慮的。所以,我們的經營理念“立足本土,普及大眾美育”。
我們從2010年到目前為止,像“廣州美術大展”這樣的大展,已經舉辦了將近10場,比如“第六屆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畫精品展”、“首屆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油畫版畫精品展”“師者·大雅——2014年廣州市教師美術作品展”等。
談方向我們應把普通的觀眾變成美術館主流的人群
記者:最近學術界對美術館文化的討論方面比較激烈,隨著某館長在微網志上説國內沒有美術館文化之後,美術史家巫鴻又説中國沒有世界級美術館,對此,您怎麼看?
金仁貴:首先,國內美術館的文化我認為是滯後的,跟不上時代的發展和觀眾的需求,反而越來越成為了圈子文化,國內美術館固有的模式一直在延續,並沒有跟時代去進步。而感覺一些策展人通過網路發出這樣的聲音是非常有力的,也值得做美術館的工作者去思考。
記者:您指的滯後,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
金仁貴:主要表現在一些邀請展或者大展方面,能參加這樣大展的藝術家可能就要具有一定的名氣,這一點對於年輕的畫家來説,門檻就高了。當然,也有青年美術大展,但是這主要還是美協在組織,而且還可能需要到處找場地,在這一點,我認為官方美術館可以多支援這些活動,有時候甚至可以免場租。目前美術館出租場地這方面,確實讓人感覺把利益看得太重了。我覺得國家每年撥錢到美術館,它們首要的不應該是考慮場租,而是展覽的藝術價值,藝術影響。
第二個,我認為官方美術館的體制影響了它自身的發展,官本位思想在我們某一部分的學者或者我們美術館的負責人身上烙下了很深的烙印。他們應該要思考怎麼樣去做好給大眾服務的問題,而不應該總是想著迎合體制內的事情。因為做一個美術工作者,應該要有奉獻精神。
記者:面對這樣的現狀,民營美術館應該擔當一種怎樣的角色?
金仁貴:如果我們從觀眾的組成群體來看,我們可以分為普通觀眾,藝術愛好者和藝術家及藝術從業者三類人群。而第一類人群“普通觀眾”,這是被官方美術館弱化的一個群體,因為官方的美術館通常面對的都是第二類和第三類,就是藝術愛好者和藝術圈內兩類人群。那普通觀眾則需要我們去影響,他們會認為官方美術館是個高不可攀的地方,然後進去好像有距離感。而我們的目標就是消除這種距離感,使得他們可以親近藝術品。目前來美林美術館參觀展覽的人都是普通觀眾居多,藝術愛好者或者圈內的人反而佔了少數。所以,我們的目標是把普通的觀眾變成美術館受眾的主流人群。
為了消除這種距離感。首先,我們要營造一個普通觀眾認可的氛圍,我們有一個免費的書吧,提供一個免費閱讀的場所,而且即便不消費咖啡,也有免費的茶水供應。在策展方面,例如李勁堃的個展,除了給展出的畫家拍攝製作視頻,讓畫家直接講述自己的藝術創作之外,我還把他早年的寫生稿,或者創作小稿,一同展出,讓觀眾更全面直接地了解畫家的創作痕跡。
談生存鑒定機制不完善擠壓畫廊業生存空間
記者:目前廣州民營美術館生存的狀態怎樣?
金仁貴:首先,目前民營美術館的特點就是同質化,覺得哪種藝術品好做,就蜂擁而上。比如説新水墨,這兩年大家都在做,實際上很多民營美術館在成立之初就缺乏自己的定位。甚至很多人做美術館,其實就是一個畫廊的角色。美術館的文化,應該是一個道德標準、學術梳理、觀眾的認同這三方面的綜合體。畫廊的作用是什麼?就是藝術價值的發現,推廣。它的意義在這裡,不要以為是做一個展覽館,就是美術館。
從生存的角度,廣州的畫廊和民營美術館相對比北京、上海等地方,生存空間是最艱難的,首先,這跟廣東的務實、保守的嶺南文化有關。第二,在商業很發達的時候,投資渠道變得多元,在其他城市裏面,藝術投資往往就是單一的投資渠道。第三,誠信的問題,當然,這也是行業普遍存在的問題,這裡面涉及價值評估、鑒定等機制問題,當這些方面不完善,作品的真偽問題將擠壓畫廊業的生存空間。
這樣的一個現狀,導致不少藏家為求保證,即便貴一點,他們也會選擇到畫家手裏直接買畫,這樣就對畫廊、民營美術館等造成一定的影響。
還有一點,就是人才缺失。目前很多畫廊聘請員工,其實就是請一個服務員的角色,而我認為,在畫廊、民營美術館工作的人,首先他是需要對美術史,對繪畫的學術有了解,他自己首先要具備一定的文化修養,才能把作品藝術價值和收藏價值推廣給觀眾。
談運營套用金融操作模式
記者:美林美術館的經營模式是怎樣的?
金仁貴:在運營方面,我們主要是以基金的形式進行運作。例如一開始拿一筆啟動基金,然後按照3年或者5年期限進行推廣,其間産生的營收歸入美術館繼續運作,而到了期限則把所拿出來的成本填回去,然後下一階段如果又需要較大金額的費用,再按照這樣的模式。這麼一來,我們運作起來就有了保障,而且計劃性也較強。這就等於把金融的操作模式放到了藝術價值的發現上面。
他山之石國外藝術家推廣計劃值得借鑒
據金仁貴介紹,國外的畫廊一般都有會計師,律師,藝術經紀人,以及顧問團隊等,他們在決定要推廣一個藝術家的時候,前期調研的時間不低於半年,但他們一開始不一定要直接接觸藝術家,可能就會從其他方面或者渠道去了解他,通過調研以後,他們就會開始評估,是用5年,8年,還是10年來推廣,他們的推廣時間幾乎都是5年以上,在確定了推廣時間之後,再平均到每年的成本,利潤,上升空間等。評估之後,就制定推廣計劃,計劃一旦執行,大方向就基本不變,充其量就是局部的調整。“我覺得像他們這種非常嚴謹而且有條不紊的藝術管理,很值得我們學習。”金仁貴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