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鄧若楠
初見蔡居先生,你可能無法在第一時間就能意識到這位年近古稀、穿著灑脫、稍顯嚴肅的藝術家實際上性格十分活潑爽朗,喜歡開玩笑,坦直而充滿激情。
出身藝術世家,常年旅居海外,在抽象畫、水墨畫及雕塑等藝術領域早已頗有建樹,年近古稀的蔡居初始只是禮貌而淡淡地與你交談,而交談的程度似乎要與投緣與否成正比,十足性情中人。
“有靈感的時候,畫上一天一夜也不覺得疲倦。對我來説,創作是一件非常有意思、非常高興的事情。多年來一直如此。”
蔡居,抽象畫藝術家,美國國際現代水墨學會副主席
他了解自己作品的價值,但堅持要與人有緣分,有時他甚至會分毫不取地將作品送人。四川地震發生後,蔡居捐出了三米長九米寬的巨幅油畫名作《星空下》,義賣所得百萬元全數捐贈給了災民。
不久前,他創作于2005年的油畫《藍色6號》,以“微妙的色彩與動勢、揮灑自如的國畫筆法”,被美國的藝術品收藏家史蒂芬?曼高利亞,以4.2萬美元收購,也引起美國畫壇對蔡居作品的關注。
“看不懂”的抽象畫?
事實上,抽象畫尤其對於中國大眾來説,一直是個霧裏看花、摸不著頭腦的繪畫藝術。行家對抽象畫的種種評介,反會令大眾更覺玄虛。其實中國人是有著欣賞藝術抽象性的傳統的,國畫的寫意性就含其意。“為什麼都説‘抽象畫看不懂’?其實這是一種習慣性的誤解。當人們在欣賞色彩強烈的抽象畫時,自然而然地運用了19世紀前觀察傳統西方繪畫的標準,那就是看一個作品與現實世界有多麼接近。一旦這個習慣的標準用不上了,就只能説‘看不懂’了。但説到底,繪畫表現的不是真實世界被你眼睛眼見的影像,而是被你心靈了解了的再創造的視覺影像。”
在位於上海華山路老公寓底層的畫室裏,展示有他的諸多作品及收藏品。他站在這些色彩濃烈、風格明晰的作品前,聳聳肩,對“不懂抽象畫”的説法表示不解。
“有很多東西,特別是人的情感,我覺得最終無法用寫實畫法表現出來。20世紀90年代初我旅居印尼,在當地一些原始島嶼上生活,採礦、捕魚,《藍色6號》就是我整晚兜在漁網裏,仰望著燦爛夜空所想。”
他談論著抽象畫藝術和自己的作品,情緒逐漸熱烈起來。
“以《赤道之戀》這幅作品來説,看上去紅彤彤一片,但卻十足表達出我的個人經歷和情感。”
1996年印尼森林大火,火勢面積相當於三個新加坡國土的面積。蔡居一位親密的印尼朋友和他的小女兒不幸葬身於大火。
“我坐著小汽艇去朋友居住的那個小島,小島仍在燃燒中,船無法靠近,漫天的黑色、紅色讓我感到非常地激動和震撼,腦子一片空白。我想畫下來,但是如果畫一個人被燒死了,或者大家拼命逃亡,能畫出那樣驚天動地的場面嗎?回來後我想到的是一副紅色的構圖。這幅畫叫《赤道之戀》,也包含了失去友人的惋惜而憂鬱情感。”
大約兩個月前,作為美國普林斯頓美術學院教授,他在該校參加畫展,展出了自己的四幅作品,其中有兩幅抽象畫,一幅寫實畫,另一幅是現代畫。結果,媒體和一些政要人士評價那幅現代畫創意突出,表達了中西文化衝擊和融合。然而,美術界的專家們卻都熱衷於兩幅抽象畫,“有其他美術學院邀請我去講課,內容就為中國特色的抽象畫。”
美國藝術史家、評論家艾倫?賽爾頓評價《藍色6號》説:“這幅畫是‘天’的象徵。表現的不是非西方宗教神話的世界,而是老子‘道生萬物’的宇宙。他畫的既不是真實世界的直接反映,也不是對傳統國畫未涉及題材的憑空想像。他的審美實踐直接來自自然界的感悟。”
“簡單説,不摹擬眼睛看見的實物的畫是抽象畫。從某種程度上説,與中國傳統繪畫精神一脈相通。”蔡居説。
大師弟子
在蔡居畫室裏展示的諸多畫作中,幾幅氣勢磅薄的水墨畫特別引人注意。出身於油畫世家的蔡居,從事繪畫事實上是從中國水墨畫入門的。
在畫室一角,掛著一幅並不起眼的寫實風格油畫,那是他父親蔡上國的作品。蔡上國是早期交通大學運輸和管理學教授,也是建國初期上海著名的油畫家。蔡居兄長蔡亮更被稱為中國第三代最優秀的油畫家之一,是徐悲鴻和吳作人的學生。
“建國初期我們還住在巨鹿路一處花園洋房裏,曾在英國學習的母親常在家中自己烤制西式點心,當時一些書畫名家們就愛到我家做客。因此我和哥哥從小就有機會接觸到那些大家。”
蔡居幼年得天獨厚的學畫條件確令所有習畫者艷羨。
有一次,應野平帶著一副水墨山水圖來到蔡家欣賞,小小年紀的蔡居説:“你把這幅畫留下來吧,明天我摹畫兩張給你。”結果應野平住在了蔡家,看過蔡居臨畫作後,收為弟子。
而拜師朱屺瞻則更為“大膽”。他臨摹了一幅朱老的水仙花,拿到朱老家,對他説:“屺老你送我爸的畫忘了蓋章。”朱屺瞻看了半晌,提筆加了一款,細心地蓋了章,然後説:“對你爸爸講,選個日子在城隍廟老飯店擺酒,你這個弟子我收了。”
20世紀60年代在上海美專隨父親擔任助教期間,他還成為了陳逸飛口中常叫的“小蔡老師”,兩人友誼超過40年。
“我先後拜師應野平,朱屺瞻,林風眠習中國畫,又習西畫于劉海粟,顏文梁,周碧初等。水墨,油畫都會畫一點。倒是抽象畫沒有拜過老師,是自己摸出來的。”
天賦加上生活經歷,是蔡居坦然評價自己習畫成就的兩大因素。
“其實評論藝術品的雅俗優劣,最簡單也最可靠的標準無它,就是‘令人喜歡而且耐久’。”
未來的投資?
在海外拍賣市場上,近年來趙無極、朱德群等抽象畫大師的作品已經屢屢拍出天價。趙無極的《構圖第八號》(1958年作)曾在香港佳士得2006年春拍拍出了2624.56萬元人民幣;而朱德群的抽象畫《紅雨村,白雲舍》(1960年作)也拍出了2588萬元人民幣。令投資者們愈發關注起這一增長迅速的藝術投資品種,有專家預計,抽象畫在國內拍賣市場上也將會走出一波行情。
蔡居生長在上海,但旅居海外長達20多年,在印尼與美國生活並創作,近年來開始頻繁回國逗留。
“因為現在這裡的市場大呀。”他非常直率地告訴我們。
上海一直是抽象藝術重鎮,在抽象畫上幾乎佔據全國半壁江山。世界級的抽象畫大師趙無極、朱德群都與上海有著歷史和情感的深厚淵緣。
2005年《美國亞洲藝術促進研究學會》曾做過一項研究。
他們在紐約市隨機選擇了100個著名的大旅館和公共建築底樓大廳,有246幅“門面畫”,其中抽象畫198幅,佔80.5%。
隨後他們又在上海市隨機選擇新建著名大樓120座,底樓大廳“門面畫”共140幅,其中抽象和半抽象畫共98幅,佔70%。
“抽象畫市場正在形成,但是還未成熟。”蔡居説。
“抽象藝術在國內藝術界被認可的歷史太短,可能還不足30年,理論和實踐都不夠成熟。大城市一些地標性的場合,都出現了抽象半抽象的作品,但是缺乏中國特色,不能算是成熟的藝術品。”
2008年5月的“北京保利”春拍中,趙無極抽象畫作品價格首次在內地突破千萬元, 其《1.12.81》以1098萬元成交。
“現在美國市場上二三流抽象畫家小幅作品(3x2英尺)市價2到6萬美元之間。我認為當中國抽象藝術市場成熟,這一價格數據可以作為參考。”
作為收藏家、投資者如何欣賞識別抽象畫優劣,就像“如何識別一首鋼琴曲好壞”一般既容易也很抽象。簡單在於,就是多聽,反覆聽。抽象畫也是如此,看,多看,反覆看。看多了,比較多了就會有體會。去看一個美術展覽,應該有意識去‘讀畫’,細細琢磨來評論藝術品的雅俗優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