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方力鈞個展《方力鈞》將在今日美術館展出,這是方力鈞一系列個展的收尾,也是一個新的開始。
這不是一個以作品為主的展覽
Artnews:將文獻資料、紀錄片以及一些試驗性作品同時展出是出於什麼樣的考慮?
方力鈞:從順序上面來講就是一個流水賬,時間上盡可能不間斷的一個展出。從內容上面來講它確實不是一個以作品為主的展覽,作品只是一部分,重點就是産生它的前因後果這樣的土壤,所以像你提到的錄影啊,一些試驗性的作品啊,它其實不是獨立存在的,要把它合在這個裏面,這樣的話才變的完整。
整個展覽的全部內容就是一個藝術家盡可能完全的資訊都放在裏面,不是切片似的,不是説我希望這段時間展出什麼東西。所以我盡可能把自己相關的資訊都在這樣的展覽中呈現出來。
Artnews:那透過這個展覽我們可以了解到您藝術歷程的百分之幾?
方力鈞:雖然説有一個進行時,就是最後有一個作品,但是他可以容在這個時間順序裏面,從這個角度説他應該是100%的。
Artnews:您個人比較重視資料文獻的收集?
方力鈞:其實也不是,有了這個想法之後就開始著手準備了,自己的運氣非常好,包括我小的時候的朋友、同學、家人,所有的人都很支援,其實挺重要的一些證據都是他們給提供的,另外一個準備的時間也挺長了,從有想法開始,利用幾年的時間來做準備。
Artnews:這些資料也不是您有意識收集的。
方力鈞:是啊,你沒辦法想像,十幾歲、二十歲的時候你就有意識全部把這些資料留下來,用作將來的回顧的展覽,那肯定瘋了。
Artnews:這一系列的個展的想法是什麼時候形成的?
方力鈞:其實就是在09年臺北展覽前一年,08年初的時候就開始準備。
Artnews:那整個的準備過程是不是文獻部分花費時間比較多一些?
方力鈞:在這個工作的過程中你會發現,人的記憶是極不可靠的。如果説靠記憶去推斷事情的話裏面會出現太多的誤差,其實通過這樣的工作我自己就一下掉在這個裏面了。因為你必須要盡可能的做到精準,説起來也不是什麼複雜的工作,但是任何一項工作都是需要查證據,慢慢的去理順它,其實有點象解些爛繩頭,説他難一點都不難,就是得一個一個的解,否則的話越來越亂。
做這些工作個時候也是一個很幸福的過程
Artnews:時隔這麼多年您再看到自己小時候的東西有什麼感想?
方力鈞:這個過程挺有意思的。就是剛有這個想法,還沒有開始翻箱倒櫃找東西的時候,我哥哥拿了一個木頭箱子,我一看這個就知道是小時候畫畫的箱子,他不拿來你就忘了還有這麼一個箱子。就像街頭賣眼鏡的盒子似的,一整理,裏面有上千副紙上作品,而且包括當時周圍很多朋友的作品。有的朋友因為搬家啊,社會上的這些變化,他手裏面一件沒有了,反過來我還能提供給他們留作記憶。
還有一部分是這個項目開始之後,我同班同學楊茂源有一天來,一進屋就往地板上扔了一大卷子,有20多副,是圓明園時期就已經遺失的、丟掉的油畫、素描一大卷。其實這個也就是三年以內的事情,真的是運氣好,有這麼好的同學,他不給你拿回來你也不知道,完全沒有這個記憶。拿回來的之後我説有機會誇誇他,他説根本不是我,是肖昱找出來的,讓我給你拿過來,然後肖昱又説是楊茂源找出來的。好象像這樣的事情跟一些現在的社會完全不像,我看到更多的是大家偷別人的,搶別人的,騙別人的。
還有就是我們開始工作以後有一天我翻出來一封信,是我們上大學的時候徐冰老師給我寫的一封推薦信,推薦到一個雜誌,説這是我的學生,挺好的,這個木刻不錯,看能不能發表在雜誌上面。但是由於某種原因我就沒有拿去找這個編輯,在這個信裏面當時附了一件版畫的複印件,然後我還搖頭呢,我説現在只能展複印件,原件也沒有了。就在第二天,我中專的同學説我家裏面還有一個你當時送給我的一個木刻,然後我趕緊把這個複印件拿出來,看是不是這張,剛好是,然後就給我拿回來了。
其實做這些工作個時候也是一個很幸福的過程,家人和朋友提供這麼多的幫助。昨天我還收到短信,是我們中學的美術老師,説給我郵箱裏發了我們那個時候的照片。
Artnews:那麼您這一系列個展展出的城市的選擇,有沒有特殊的意義?
方力鈞:大體上有一個宏觀的想法,具體的還要看機會,就是看看哪些方麵條件比較成熟一點,這是一個動態的關係,不是自己想去哪去哪。
Artnews:雖然是系列個展,但是本次展覽有沒有做過一些改動?
方力鈞:是,其實目前這些展覽的設想和安排都是和以前的展覽非常有關聯的,之前的展覽當中有一些什麼樣的不足,用什麼樣的方法更加有效,大家會更喜歡看。因為展覽多,已經做了幾十個個展了,還是會優化一下,當然工作經驗是至關重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