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長江,1950年4月出生於上海。1978年畢業于上海戲劇學院美術系油畫專業,現任職于上海油畫雕塑院,華東師範大學藝術學院教授、院長,曾參加過1989年“中國現代藝術大展”,1993年首屆亞太地區當代藝術三年展,1996年首屆《上海雙年展》,1998年《中華五千年文明藝術展》,1999年《第十四屆亞洲國際藝術展》,2000年《20世紀中國油畫回顧展》,2001年《形而上2001—上海抽象藝術展》等重要展覽。
永不消失的記憶 2001
互補09.2
互補08.12
我認為傳統哲學的精華在於“互補”相容的中庸之道,在現代文化中極富包容性,它喻示永恒的對立統一,展現無所不在的兩極衝突:理性與感性、物質和精神、傳統和現代,東方和西方……——周長江
近日,在上海張江當代藝術館舉辦了著名藝術家周長江的個展《天·人之問》。藝術館館長李旭表示,這是周長江迄今為止最重要的學術個展,正如其主題“天·人之問”所展示的,體現著藝術家對人生、對世界的終極關懷。
新作脫離單一平面
在展覽現場,周長江帶著記者在展廳裏轉了一圈,讓記者充分體驗了藝術家創作手段的豐富多彩:展廳門外墻上的一組黑色的作品,周長江透露那是用黑顏料或者鉛筆,甚至扎洞等在廢棄的顏料盒上做的,可以表現不同肌理、色彩效果的“黑色”;進門的《重疊的新譯經文》曾在1996年參加首屆上海雙年展而引起國際反響,這次展示的是複製品,作品中的照片從原來的聖像改成了時事照片;《互補08.2》則是十一聯畫的大作品,雖然是布面油畫,但使用了沙、紙筋、油畫底料、小紙片、有拼縫的布料等多種材料;《永不消逝的記憶》創作于“9·11”事件的當年,那是一組蠟封在木框裏的記錄人類所面臨的各種災難的畫面;《標識》則把各種標識描繪在拼接在一起的麻布上,仿佛是中國古人把玩的長卷。
全場最令人矚目的作品,則是他為這個個展專門創作的4米高、6米寬的大作《天·人之問》,十字構圖的畫面中突起了一塊,畫面上也做了藕斷絲連的區隔。對此,李旭指出,這件新作讓繪畫脫離了單一平面,走向三度空間,這樣的嘗試,更預示著“互補系列”的全新發展方向。
“互補系列”貫穿始終
李旭指出,周長江是上海現代藝術界的重要代表人物。1980年代中期,他開創了著名的“互補系列”,20多年來,這個充滿思辨色彩和人文關懷的作品系列次第展開。儘管每一幅作品都有著特別的標題,但絕大多數仍可歸類到這個漫長而精彩的系列之中。
他認為,在周長江的創作裏,“互補”是對東方哲學,尤其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高度概括,天與地、陰與陽、晝與夜、黑與白、男與女……都存在於對立統一的矛盾關係之中,並在此消彼長、週而復始的迴圈中相互依存。他還指出,從具體的視覺形式來看,“互補”的觀念體現于造型、色彩、筆觸、肌理、媒介和文化符號等載體之上。周長江建立了一套獨特的符碼化視覺語言,借助這樣的語言,他在作品中展開了傳統與現代、東方與西方之間寓意深遠的對話。
紀念抽象藝術20年
李旭還特別指出,1989年,周長江的《互補系列N0.120》曾在第七屆全國美展上榮獲銀獎,創造了非具象類藝術作品在中國大陸獲得的最高官方獎項,似乎意味著抽象藝術得到了官方的認可,因此在20年後的今天,他以這個新展覽,來紀念這個有著歷史意義的文化事件。
他又指出,周長江的創作不是純抽象,對此藝術界中有爭論。他認為周長江是泛抽象的藝術家,把抽象藝術延伸了,延伸到象徵主義、表現主義的領域。他的作品中有許多寫實符號可以辨認。如“互補系列”講究對應,表現男女、陰陽、天地等,畫面上有符號。
他又表示,儘管如此,周長江的作品也參加了當年由他策劃的“形而上”的展覽。他認為,周長江走了中間路線。這條路很難,也很智慧,是一個特殊的個案。從上世紀年代起,周長江參加一些重要展覽,在藝術圈扮演了溝通民間與官方的重要角色,身份複雜,經歷豐富,藝術作品也是複合性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