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六十年:人工智慧的創意之火
主辦:泰康美術館,Creative Machine
策展人:威廉·雷森,唐昕,周翊
學術主持:Frederic Fol Leymarie
展覽顧問:韓婭娟
藝術家:
當代
Memo Akten / Katie Peyton Hofstadter,敖乾櫪,韓婭娟,William Latham / Stephen Todd,劉佳玉,Parashkev Nachev,Félix Luque Sánchez / Vincent Evrard / Damien Gernay,Patrick Tresset,Maxim Zhestkov
歷史
Paul Brown, Harold Cohen, Ernest Edmonds, David Em, Herbert W. Franke, Desmond Paul Henry, Heinrich Heidersberger, William Latham, Andy Lomas, Manfred Mohr, Vera Molnar, Frieder Nake
教育
Max Bittker, Harold Cohen, John Horton Conway, George Corney, Amanda Ghassaei, Ross Hill, Benoit Mandelbrot, Craig Reynolds, Matt Ruten, Karl Sims, John Whitney Sr
展覽時間:
2024.11.16-2025.2.28
地點:泰康美術館 北京市朝陽區景輝街16號院1號樓泰康集團大廈1層、2層
開放時間:週二至週日 10:00-17:30(最晚入場時間16:30)
Creative Machine的中國首展“跨越六十年:人工智慧的創意之火”于2024年11月15日在泰康美術館重磅啟幕。本次展覽由泰康美術館藝術總監唐昕與Creative Machine策展人、英國金匠學院教授、數字藝術先驅威廉·雷森(William Latham),資深策展人周翊共同擔綱展覽策劃,特邀人工智慧科學家、教授Frederic Fol Leymarie擔任學術主持,藝術家韓婭娟擔任展覽顧問。展覽持續至2025年2月28日。
Creative Machine是聚焦人工智慧、機器人、電腦藝術與創造力的國際大型展覽,旨在探索“人類/機器創造力之間的邊緣地帶”[1] ,引發廣泛國際關注。自2014年在倫敦舉辦首展以來,歷經艾倫·圖靈研究所、牛津大學等舉辦地,於今冬來到中國北京。此次展覽是Creative Machine在中國的首次亮相,也將是迄今為止在北京舉辦的首批大型創意人工智慧和機器人藝術的展覽之一。
近些年,AI不斷登上各類頭條新聞,成為全球範圍的熱議話題。有關人機關係的未來更是引發了公眾的持續熱議——“AI能否像人類一樣具有創造力?”或許不少觀眾都有類似的疑問。為了幫助觀眾更好地理解人機關係和回溯AI與藝術結合的歷史進程,本次展覽從全球視角觀察人工智慧與數字藝術創作,精選來自全球30位/組國際藝術家的作品,涵蓋人工智慧、生成藝術、機器人和虛擬現實等多元領域。
展覽分為“歷史”“教育”“當代”三個獨立敘事單元?!皻v史”部分展示了從20世紀50年代到90年代末的數字藝術先驅及其代表作,而“當代”部分則展示知名的國際和中國藝術家的機器人藝術、互動人工智慧和電腦視覺藝術以及生成藝術的大型投影、裝置作品,代表當代人工智慧驅動的藝術實踐的前沿?!敖逃辈糠窒虺醪浇佑|該領域的觀眾提供了數字藝術所涉及的歷史背景和技術介紹,同時聚焦生成藝術和演算法設計,為已有相關領域知識基礎的觀眾提供豐富內容。
帕特裏克·特雷塞特(Patrick Tresset)的互動裝置作品《人類學習 #1》
創意“花火”:AI藝術的“決定性瞬間”
匯集全球前沿作品,開啟沉浸式感官奇旅
展覽中的作品分佈在泰康美術館的兩層展廳空間之中,營造或震撼視聽或治愈身心的感官“體驗場”,使觀眾沉浸式領略數字藝術的魅力。法國藝術家帕特裏克·特雷塞特(Patrick Tresset)的互動裝置作品《人類學習 #1》呈現出機械臂的形態,能夠根據攝像頭觀察現場的觀眾併為其畫像。中國藝術家韓婭娟的VR遊戲藝術體驗作品《賽博江湖》以科技粉色和毛茸材質構建了⼀個推測性的的未來世界,觀眾可在現場通過佩戴Apple Vision Pro“步入”沉浸式虛擬互動環境。梅莫·阿克滕(Memo Akten)和凱蒂·佩頓·霍夫斯塔特(Katie Peyton Hofstadter)的作品《超強光輝》將人工智慧與舞蹈和神經科學研究相結合,讓觀眾置身奇妙幻境,感受數字藝術的治愈力。參展作品還涵蓋電腦繪畫、互動裝置、AI智慧影像等多元媒介,打造沉浸式、交互性、寓教于樂的觀展體驗,適合各個年齡段的觀眾。正如策展人威廉·雷森所説:“這是一個平易近人的展覽,觀眾很容易參與其中”。
邂逅“盜火者”:回溯AI藝術的前世今生
跨越60年,一部濃縮的AI創意演進史
觀眾沉浸體驗AI藝術的同時,還將搭乘時空“穿梭機”,親手觸摸數字藝術的“前世今生”。延續泰康美術館對於“媒介”問題的研究和關注,此次展覽以新技術的發展及其對藝術的影響為切入點,在呈現該AI藝術前沿動態的同時,以媒介考古的角度串聯起一部微縮的數字藝術演進史。展覽中的“歷史”“教育”兩大敘事單元首次向中國觀眾全面展現全球電腦藝術從萌芽到AI時代的60年演進史。通過回溯各個時代數字藝術家先驅們的前行歷程和代表性作品,展覽旨在啟發觀眾從新的視角觀望數字藝術發展演進的過程和未來。
步入展廳,你將邂逅數字藝術史先驅——“電腦圖形學之父”約翰·惠特尼一世(John Whitney Sr),“電腦藝術之母”維拉·莫爾納(Vera Molnar),“分形幾何之父”貝努瓦·曼德勃羅(Benoit Mandelbrot),“最早的藝術創作AI AARON的發明者”哈羅德·科恩(Harold Cohen),“電影3D動畫的開創性貢獻者”克雷格·雷諾茲(Craig Reynolds)......他們如同一個又一個“盜火者”,穿越60年的歷史煙塵,如火炬接力般,將人工智慧的“火種”帶到中國,引領我們找到通向未來的創造力“鑰匙”。
觀展推薦語:
“在昨天和今天的連結中提示一點對明天的思索,
特別希望對於青少年有所啟示,因為他們才是面對未來挑戰的人類?!?/p>
——策展人 唐昕
“這是一個充滿機會的時代,創新不斷,新演算法層出不窮。
對於年輕的創意者來説,現在是創作藝術或編寫軟體的絕佳時機?!?/p>
——策展人 威廉·雷森
“人工智慧是否真的擁有創造力?
機器創造出來的情感能像偉大的藝術品那樣打動我們嗎?”
——策展人 周翊
“今天的年輕人將在不久的將來創造什麼?
記住,人類總能擴展他們的創造力,這是我們的獨特之處?!?/p>
——學術主持 Frederic Fol Leymarie
關於策展人
唐昕
泰康保險集團藝術品收藏部負責人、泰康美術館藝術總監、策展人。1990年畢業于天津科技大學,1997年起以獨立策展人的身份活躍于北京,策劃了一系列本土當代藝術展覽,同時展開與歐洲的藝術交流。2003年加盟泰康保險集團,創建泰康空間至今,帶領其成為中國當下最具活力的非營利藝術機構之一。同時作為泰康集團收藏部的負責人,歷經二十餘年的積累,為泰康集團建立起一份翹楚業內並頗具規模與藝術史價值的企業收藏。
唐昕持續關注中國二十世紀以來現當代藝術的發展與傳播,她把社會主義紅色革命時期的藝術與當代藝術連接在一起並系統研究的方法,為中國當代藝術領域獨有,同時在攝影史、女性藝術的考察及年輕藝術創作者的發現與支援等領域均做出貢獻。2023年借泰康美術館開館展之際,唐昕帶領團隊確立了以1905年為斷代節點,形成“1905-1942-1976-現在”斷代節點體系與“建制、媒介、生態”三大問題相結合的泰康研究體系。
威廉·雷森(William Latham)
本次展覽聯合策展人。倫敦大學金匠學院教授。因其在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創作的先鋒的有機電腦藝術而廣為人知。他與史蒂芬·托德共同創作的關於互動式進化藝術的書《進化藝術與電腦》(Evolutionary Art and Computers)被認為是該領域的重要出版物。從1993年開始,威廉在Rave音樂視頻製作、專輯封面設計和視覺舞臺設計方面工作了13年,隨後轉向電腦遊戲開發。2007年,他成為倫敦大學金匠學院電腦教授。
周翊
本次展覽聯合策展人。1999年本科畢業于紐約庫伯聯盟學院,2004年研究⽣畢業于費城天普大學泰勒美術學院,是一位活躍于北京的資深策展人。
關於學術主持
Frederic Fol Leymarie
本次展覽學術主持。2004年Frederic加入倫敦大學金匠學院電腦係任教授,任務是將計算與視覺藝術整合到一個學術環境下,創建並領導了計算藝術碩士項目。Frederic在人工智慧與電腦藝術、形狀理解、科學可視化等不同領域發表了許多研究成果,並與電腦科學、心理學、生物分子科學、考古學、應用數學和視覺藝術的專家們進行了跨學科合作。目前,Google Scholar上列出了他的130多篇學術出版物。
關於泰康美術館
TAM泰康美術館是一家位於北京CBD核心區、致力於中國當代藝術發展研究與收藏的非營利民營美術館,由泰康保險集團發起創立。泰康美術館(Taikang Art Museum)的縮寫TAM發音為tā men,指代的是藝術的創造者和欣賞者,這呼應了美術館的品牌概念“一家為‘TA們’打造的美術館”,即一個開放的、利他的、屬於公眾的藝術平臺,服務於每一個人對藝術的理解與追尋。在學術定位上,TAM聚焦20世紀以來的中國近現代美術、當代藝術以及朝向未來的新藝術。強調以歷史觀的方法看待、研究和收藏當代藝術;希望梳理並呈現一百多年來中國藝術與時代發展的關係,從美術的角度反映中國近代以來波瀾壯闊的歷史;更希望參與並推動藝術面向未來的發展。
作為TAM前身的泰康空間,于2003年由泰康保險集團(原泰康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創辦,並獲得其持續支援。泰康保險集團是國內最早開展當代藝術收藏的金融企業,二十年來致力於收藏中國現當代藝術,初步建立起了一個頗具美術史意義與規模的收藏面貌。泰康收藏既聚焦十九世紀下半葉的早期中國攝影,1905年以來的中國現代繪畫、現實主義藝術或其他藝術形式,也囊括改革開放以來當代藝術中的節點性作品和當下最受關注的新藝術實踐,同時珍視相應歷史時期藝術文獻的收集和研究。不僅梳理20世紀的藝術史研究,更是將思考放大到人類發展的角度看待當代問題與全球化發展的歷史關聯。
TAM以打造中國當代藝術的代表性美術館和公共化服務平臺為目標。作為一個有20餘年學術積澱的新機構,我們秉持更加開放、友好的態度,與業內先進共同推動中國當代藝術生態的發展,讓藝術融入大眾生活,參與北京城市文化建設,用藝術講好中國發展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