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大同當代藝術季現場
2023大同當代藝術季現場
撰文報道_臺馨遙,現場攝影_楊明
2023年6月21日,由大同市文化旅遊投資集團主辦,大同市文化和旅遊局指導,華夏江鴻文旅承辦的2023大同當代藝術季在大同古城東南邑·歷史文化街區舉辦。本屆大同當代藝術季由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館長張子康擔任藝術總監,王靜任總策展人,是首次在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山西大同舉辦的當代藝術盛事。
2023大同當代藝術季策展人王靜在開幕式發言
大同當代藝術季策展人王靜帶領媒體導覽
此次藝術季不僅設有國際頂配的“尋邑”主單元,還有本地藝術家探尋大同文化內涵的“尋同”單元;以梁思成、劉敦楨的《大同古建築調查報告》為線索展開的“鎖鑰”單元;以及探索討論自然、社會和文化,人類的精神歸屬和生命消亡,永恒之愛等話題的“萬·物·循”當代攝影單元。藝術季“主單元+3個平行單元”的展覽體量,匯聚包括瑪麗娜·阿布拉莫維奇、朱利安·奧培、勞瑞斯·切克尼、徐冰、邱志傑、宋冬、郭工等近80位國內外頂尖當代藝術家的100余件(組)作品,涵蓋了繪畫、雕塑、裝置影像等媒介創作及網路交互等最新前沿形式。
2023大同當代藝術季現場
展覽:一場穿梭在古建院落間的“尋邑”之旅
大同作為兩漢名郡、北魏京華、遼金陪都、明清重鎮,曾經是鐵馬金戈、血火錚鳴,充斥著烽煙與戰鼓聲的土地,也是雲岡石窟、華嚴寺、善化寺、北嶽恒山、懸空寺等絕世之美大放異彩的城邑。幾千年來農耕與遊牧的攻守、對抗和融合,積澱了厚重的文化源流。
本次大同當代藝術季的主題為“尋邑”。尋邑,意為發現和探尋地理意義上的另一種傳統與現代連接的關係,也意在製造和尋找與已得文化視野的差異,從而産生探尋的興味,用現代的視角達成理解文化源流和當下生活的新的共識,用當代藝術的創作成果,展現更新視角下不同媒介及不同空間維度的視覺探索和關係網路。
大同古城東南邑·歷史文化街區(攝影_臺馨遙)
展覽所處的東南邑·歷史文化街區,位於大同古城東南部,街區內坐落有18處文物院落、16處歷史建築和51處織補院落,經過修復、修繕和微改造,這裡成為大同古城中保護院落最多的街區,本屆大同當代藝術季的全部參展作品便陳列和隱藏在這些大大小小的傳統院落裏,對於參觀者來説,尋找和觀看藝術作品的過程同時也是一次尋訪和感受大同古城的奇妙之旅。
念夏藝術中心(攝影_臺馨遙)
從東南邑入口處的念夏藝術中心開始,沿古城內的李懷角街向南而行,蔡家巷、正府巷兩條街道將整個東南邑分為三大部分,這裡分佈著“尋邑”主單元展廳和3個平行單元展廳,街巷兩側時不時可以看到各類文創空間、書坊、琴社、非遺體驗店、時尚生活方式品牌空間等。
宋冬,《不知我知》
宋冬,《不知我知》
在主單元展廳,藝術家宋冬受本次展覽委託創作了作品《不知我知》。展廳建築外立面上方懸掛著宋冬手書的“不知我知”四字牌匾,而在展廳內部,以煤炭、石窟、琉璃佛像、鏡面、電燈等元素為媒介,宋冬創造了一個虛幻的有關佛像寺廟的精神空間,也為大同尋找到作為佛都與煤都、文化本源與當代生活之間的某種精神關聯?!啊恢抑膫€字可以從左往右念,也可以從右往左念,念誦時標點斷在不同的字後便産生不同的意義。你可以念為‘不知我知’,也可以念為‘知我不知’,它是多重含義的。像蘇格拉底説的,我知道我不知道。這是最可貴的?!彼味h道。
宋冬,《不知我知》
宋冬,《不知我知》
在宋冬看來,煤炭是人類在歷史與時間的長河中不斷延續發展的一種紀念物。這些煤在地底幾億年形成,為人類帶來了巨大的能量。此刻,煤炭被幻化成佛,借用石窟的局部形象,這件作品從外面看,像一座當代的佛寺廟宇,但其實牌匾下無門可入;觀眾在外面透過石窟洞孔看到的也不是佛像,而是一塊塊煤炭?!斑@些煤是我與大同的煤炭工人們一起挑選的,選擇的標準是看上去像端坐的佛像即可,它們被不同的人選中,一起放到這個空間裏,形成一個類似佛像寺廟的精神空間。這是我對大同過去的文化、歷史與當代的一種回應?!?/p>
宋冬,《不知我知》
“你可以看到展廳裏的兩尊琉璃佛像周圍有很多盞燈,這些燈其實就是萬家燈火,它們不是新的燈,是我從不同地方收來的,它們曾經照亮過不同的家庭。放在這個空間以後,變成了這個空間裏唯一的照明。我想我們每個人都是這個世界的光明。”宋冬補充道。
朱利安·奧培,《舞蹈,人像》
從宋冬營造的迷幻空間中走出,朱利安·奧培的多媒體影像裝置把我們瞬間拉回了現實。作為極具藝術綜合表現力的虛擬動態藝術創作者,朱利安·奧培關注城市與人的生存空間。高清電子屏上,兩個被剝離了生活場景的完全抽象化的人,此刻正歡快地舞跳,極簡的人物線條與鮮活的色彩為這座灰白色的古老院落平添了青春活力。
阿布拉莫維奇與烏雷,《情人,長城徒步》
“行為藝術之母”阿布拉莫維奇與德國藝術家烏雷分手前合作完成的《情人,長城徒步》出現在主單元展廳。阿布拉莫維奇與烏雷發生於1988年春天的這場浪漫到極致的行為,是她結緣中國結緣大同的極富盛名之作。
郭工,《一棵松》
2023大同當代藝術季展覽現場
郭工的《一棵松》是一件探究物象無限性的極富哲思的作品,“松”是他者眼中的松,同時也是“松”本身,嶙峋的走勢是松,撥開的內在同樣是松,佛學中説一切實相,皆是虛幻?,F代量子物理層面,同樣沒有了“實相”,那麼什麼才是“本質”?……藝術家們從視覺藝術的層面,傳達當代藝術的普世理想和多元包容的同時,也雙關了當代藝術在中國蓬勃發展的時間起承。
徐冰,《地書立體書》
沈烈毅,《雨》
沈烈毅,《雨》(攝影_臺馨遙)
沈烈毅,《雨》
此次“尋邑”之旅,如果只顧著在展廳內尋找作品,你可能會錯過不少驚喜。在一座院子的大樹下,沈烈毅作品《雨》與建築外墻上的樹影斑駁相映成趣,在炎炎夏日為視覺送來一抹涼意。“我是杭州人,也許是江南水鄉潛移默化的一些審美影響,一直視水為師,始終在向水學習。我希望通過技術手段達到無限接近水的那種自然的狀態。之所以選擇在石頭的表面去塑造水的自然形態,主要源於對中國園林和空間美學的一些理解。不需要喧嘩的色彩,在黑色的石面上,好似有微風吹過,掀起水面的一點漣漪。最簡單的形態,最簡約的色彩便可以表達豐富的意蘊和情緒?!鄙蛄乙阏h道。
2023大同當代藝術季藝術總監張子康和參展藝術家宋冬、沈烈毅在展覽現場
譚勳,《自然系列—日子》
2023大同當代藝術季展覽現場
2023大同當代藝術季展覽現場
2023大同當代藝術季展覽現場
在數字化時代,個體作為世界,每一個靈魂都體會著複雜、豐富、激烈的衝突,甚至令人困惑,亦如藝術自身。4號展廳匯集了一批新銳的藝術家力量,在深化各種形式語言的探索後,打破顯學的常規,回到更自我的生命內部探討藝術的表達。他們以切近個體靈魂的觸點,和觀眾進行良性的交流,在更純粹真誠的抒發中,更具趣味性的表達舉重若輕,彰顯出豐饒鮮明的生命力。基於個性的內化糅合,視角線索更加多元,支點筋脈也更加立體, 可見當代藝術生態的多樣閃現。
平行單元“鎖鑰:一次尋訪的關鍵時刻”
2023大同當代藝術季展覽現場
2023大同當代藝術季展覽現場
平行單元“鎖鑰:一次尋訪的關鍵時刻”由楊西擔任策展人。1933年,梁思成、劉敦楨、林徽因、莫宗江對大同展開了一系列有關古代建築的考察尋訪,並在隨後完成了《大同古建築調查報告》的寫作。這次學術考察是一次歷史與現實的交錯,古代建築在尋訪的實踐中被反覆構建,逐漸形成了一種延異的空間隱喻。展覽試圖通過對當下藝術家工作和狀態的尋訪打破時間線索,來解碼這種空間隱喻。以當代藝術作為一種顯影的方法,將歷史與當下之間的暫存釋放出來。展覽以“鎖鑰:一次尋訪的關鍵時刻”為題,一語雙關,不僅僅是對於大同當代藝術在地研究的探索,同時也是對諸多藝術家的作品在“歷史空間”中的發酵討論。
2023大同當代藝術季展覽現場
2023大同當代藝術季展覽現場
由喬建東擔任策展人的另一個平行展覽單元“萬·物·循”當代攝影展呈現了七位來自不同生活區域的藝術家作品。展覽試圖邀請觀眾和藝術家一起借由藝術的視角,共同探索和討論自然、社會和文化與人類的精神歸屬和生命消亡以及永恒之愛等話題。
2023大同當代藝術季展覽現場
2023大同當代藝術季展覽現場
2023大同當代藝術季展覽現場
此外,作為對大同在地文化的探尋,“尋同”單元旨在通過藝術的紐帶探尋地域文化內涵的外延與展開,通過馮永強、高一、郭工、賈志恒等13位藝術家的作品,尋找文化之間的共通和交流,將不同的文化元素融合在一起,通過藝術語言之間的碰撞與交融,也讓我們更加客觀的思考和踐行。
“城市更新浪潮中的規劃與美學願景”論壇現場
主題論壇:專家共話“城市更新浪潮中的規劃與美學願景”
大同當代藝術季作為城市介入的一次行動和古城復興計劃合體並進。重新定位歷史和當代價值是關乎未來走向的大觀念。此次有全球頂級的當代藝術作品雲集東南邑,群策群力匯聚各方力量,不僅旨在激活一片區域,點亮一座城,更是以“東南邑”為案例為大同的城市創新提供一種新動力,並以此探討中國在第二次城市化浪潮裏更新發展的可能。
2023大同當代藝術季展覽現場
為此,本屆大同當代藝術季特設專家報告會與主題論壇。論壇以“城市更新浪潮中的規劃與美學願景”為主題,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館長張子康、上海現代城市更新研究院院長余斯佳,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教授王偉強,中國美術學院雕塑與公共藝術學院教授沈烈毅,深圳社科院人文研究所研究員任珺圍繞“歷史文化名城更新的思路探討”“文化空間對城市和區域的影響”“公共藝術對於打造社區精神空間和美學空間的作用”等話題展開分享和討論。
2023大同當代藝術季展覽現場
大同當代藝術季總策展人王靜在論壇伊始的發言中表示,現代意義上大規模的城市更新運動始於1960年代-1970年代,城市更新的任務傾向於使城市再生,其表徵的意義不只是城市物質環境的改善,而有更廣泛的社會與經濟復興的意義。
“城市創新生活場景與街區品質的提升能夠有效容納城市核心消費人群與消費需求,帶動城市更新迭代的步伐。由文化藝術孵化出的社區空間,如美術館、書店、咖啡廳、餐廳這些最基礎的城市公共空間細胞,對塑造城市精神與美學空間,連接公眾審美教育與多維空間需求,展示城市精神氣質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此次論壇借大同當代藝術季展覽的契機,邀請來自城市更新研究、城市規劃、公共藝術以及美術館領域的國內頂尖專家進行相關演講,以期他們從規劃及文旅結合的角度,為中國正在進行中的新一輪城市更新提供富有啟發性的建議與思考?!蓖蹯o説道。
2023大同當代藝術季展覽現場
上?,F代城市更新研究院院長俞斯佳以《文化興市 藝術建市》為演講主題,分享了近些年上?,F代城市更新研究院在上海市進行的各類城市美學規劃實踐。在俞斯佳看來,城市更新不是一個新的詞彙,之前的舊城改造、城市復興、鄉村振興、城市修補、生態修復、微更新都可以算作是城市更新,而真正的城市更新應該是一種“有機更新”。
俞斯佳隨後以墨爾本聯邦廣場片區更新、紐約高線公園的運作模式、倫敦巴特西電站、荷蘭鹿特丹拱形市場、瑞典馬爾默西港新區、上海朝陽新區等國內外城市更新和公共設施改造案例,指出當前世界範圍內城市更新發展進程的五大特點和趨勢,分別是綜合性開發、多方參與、歷史保護、公眾優先與可持續發展。
2023大同當代藝術季展覽現場
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王偉強教授在分享中首先表達了對大同市“一軸雙城”的城市格局發展規劃戰略的贊同。當今,在突出文化建設的主背景下,如何通過文化藝術活動推動和激發城市更新的活力尤為重要。上海城市公共空間展自2015年開始舉辦至今,深圳市也連續舉辦了9屆深港雙年展,每座城市都在挖掘著各自的在地文化基因,探尋著公共藝術與城市文化的融合?!叭绻h以往的展覽內容更多強調的是宏大敘事,強調參展藝術家的國際影響力和參展作品的視覺震撼力,那麼近些年來的城市公共藝術生活與展覽則更多深入民間,深入基層,走進社區,推動著城市小微空間的更新與老舊設施的改造,這種變化使公共藝術介入生活的方式更具在地性、親民性與互動性。從這個角度上講,2023大同當代藝術季的舉辦對於塑造大同的城市文化藝術品牌,激活古城內生動力,連接大同的歷史傳統與當代生活都具有特殊的意義?!蓖鮽娬h道。
2023大同當代藝術季展覽現場
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館長張子康帶來《美術館建設與城市形象塑造》的演講。張子康是中國民營美術館建設與發展歷史的親歷者和見證者。在張子康館長看來,城市美術館的建設與運營對帶動城市創新動力具有很強的關係。美術館作為公共文化生活的體驗地與發生地,構成了一座城市的精神和美學空間。美術館可以成為城市的地標性建築,以空間為原點,通過展覽和公共教育活動,也連接著城市居民的公共審美需求和多維空間需求。同時,美術館與城市社區的緊密連接,更彰顯了城市的精神氣質與核心價值。張子康隨後以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近些年舉辦的國際展覽以及香港M+博物館作為香港文化新地標,對激發城市活力,接續國際與本土、傳統與當代、融合與創新等方面的積極意義。
中國美術學院雕塑與公共藝術學院沈烈毅教授通過近些年在上海社區、公園、菜市場等地生發的城市更新與小微景觀、公共設施、裝置雕塑、建築單體設計實例,講述了正在進行中的上海城市空間更新、社區藝術與社區居民的親密互動。沈烈毅從個人戶外互動裝置作品《蹺蹺板·天梯》開始,先後分享了多位藝術家的社區與城市微改造計劃。如在2021上海城市空間藝術季新華社區公共藝術介入計劃《細胞計劃》中,街道就是藝術展的場地,通過在社區中見縫插針辦展與居民互動的形式,在不破壞社區結構與環境的過程中,藝術家用四兩撥千斤的方式,就地取材,就境去材,藝術家在經意創作,而觀眾則在不經意間發現,使觀眾、居民對自己生活的社區環境有了新的認識和發現。無論從個人的藝術創作,抑或策展實踐,沈烈毅都在踐行著他對公共藝術與城市生活關係的理解。這種藝術不經意間的在場,恰恰給予了人潤物無聲的滋養。
2023大同當代藝術季展覽現場
深圳社科院人文研究所研究員任珺從公共文化政策與城市文化發展的角度作以公共藝術激發場所活力與精神的分享。在任珺看來,能夠稱得上世界級的知名城市不僅因為它們的經濟實力和所擁有的世界級的文化遺産和文化建築,還源於城市與藝術共生的那些美好的空間和街角。以公共藝術激活城市活力,通常以街區和公共空間的文化藝術營造為重點。全球化的鄰里街區,不僅體現著所在城市文化的本土化表達,也是其歷史文化傳統與當代社會需求融合探索的實踐成果。任珺研究員隨後分享了深圳市近些年在公共藝術介入城市空間,提升公共空間文化藝術品質方面的做法和經驗。
大同古城東南邑·歷史文化街區
東南邑 和陽裏
在加速連接的新時代,大同當代藝術季為大同古城東南邑在鋼筋水泥的包圍中開闢出一片詩意的棲居地,以期以慢助快,復興本土文化內在更綿長,也更歷久彌新的力量。此次大同當代藝術季將持續至8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