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博展“美術經典中的黨史”,上博雙鼎聚首映現“鼎盛韆鞦”
本週,全國各地陸續開啟了一系列慶祝建黨百年活動。在北京,國家博物館“無聲詩裏頌韆鞦——美術經典中的黨史主題展”以一百件反映中國共産黨成立以來各個歷史時期的最具代表性的美術經典作品,獻禮建黨百年;中國美術館“偉大征程 時代畫卷——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100週年美術作品展”展出大量館藏重磅級力作,它們以藝術的形式生動再現了中國共産黨帶領中國人民篳路藍縷、披荊斬棘、砥礪前行的百年奮鬥歷程,感動無數觀眾。
在上海,大盂鼎與大克鼎時隔17年再度聚首,亮相“鼎盛韆鞦——上海博物館受贈青銅鼎特展”。泱泱華夏,赫赫中國,以數千年文明鼎立世界,創燦爛輝煌之青銅藝術。傳説禹收九牧之金,鑄九鼎,象九州。青銅大鼎,歷來為古代國家重器,象徵江山社稷;有銘文者,更用以稱揚先祖之美,明著後世之用。本次特展展出有銘青銅鼎21件,自殷商晚期至春秋戰國,歷歷彰顯中國青銅時代之風貌。
在江西畫院美術館,“鄉村建設:建築、文藝與地方營造實驗”從當下參與鄉村建設的富有代表性的22組參展人,包括建築師、藝術家、社會組織/團體等在鄉村工作的具體經驗與田野實例出發,涵蓋鄉村公共空間營建、舊建築活化利用、整村改造、藝術介入鄉村、美學教育、社區營造、民間工藝發掘、民宿及其運營等多個主題,呈現了近十幾年來鄉村建設實踐的整體面貌和多元路徑。
此外,上博“萬年長春:上海歷代書畫藝術特展”、上海油罐藝術中心特展“紅”、北京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水木湛清華:中國繪畫中的自然”和國家博物館“ 圖畫眾生——河西畫像磚上的古人生活”等展也以書畫、當代藝術、文物等形式切入中國文化的不同側面,其中囊括的大量藝術精品,值得觀眾們細細觀賞。
北京| 無聲詩裏頌韆鞦——美術經典中的黨史主題展
在黨的“一大”會議上,陳逸飛、邱瑞敏,1977年,油畫,147.5cm×173cm,中國美術館藏
孫中山和李大釗,吳作人,1959年,油畫,186cm×140cm,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抗戰十大任務之三,胡一川,1940年,版畫,37cm×31cm,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地道戰,羅工柳,1951年,油畫,144cm×169cm,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血衣,王式廓,1959年,素描,192cm×345cm,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毛主席和亞非拉人民在一起,伍必端、靳尚誼,1961年,油畫,144cm×155cm,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藏
人民的節日,王曉偉,2020年,油畫,250cm×600cm
推薦語——它們是中國美術百年篇章中永恒的光彩!
在中國共産黨領導下,中國美術走過了與時代同步伐、與人民共命運的一百年。幾代美術家懷以堅定的理想信念,執守藝術創造的初心,創作了一大批反映黨的奮鬥歷程、中國社會滄桑巨變和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美術經典。
展覽展出的美術經典作品,以百年黨史發展的重大事件為時間線索,在中國國家博物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中國美術館、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廣東美術館五家單位的館藏中,遴選出一百件反映中國共産黨成立以來各個歷史時期的最具代表性的美術經典作品,涵蓋國畫、油畫、版畫、雕塑等多個藝術門類,既有各個時期名家大師作品,也有近年涌現的優秀中青年美術家作品。其中,油畫《毛澤東到了陜北》、雕塑《小號手》、國畫《巧渡金沙江》等一批創作于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作品很少對外展出,屬於難得一見的精品。由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美術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和廣東美術館選送的油畫《十三陵水庫工地》、《紅軍過草地》、雕塑《艱苦歲月》等作品,以藝術的形式生動展現了中國共産黨帶領中國人民篳路藍縷、披荊斬棘、艱苦創業、砥礪前行的百年輝煌歷程。
展覽時間:2021年6月22日-7月25日
展覽地點:中國國家博物館南8、南9展廳
北京| 偉大征程 時代畫卷——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100週年美術作品展
推薦語——420余件經典美術作品呈現壯闊時代畫卷
展覽匯聚中國美術館及相關美術機構收藏的經典美術作品和近年來創作的黨史題材及現實題材作品,共計420余件。展覽中既有宏偉的“江山圖畫”,也有時代人物的塑像,為觀眾呈現了一幅長長的時代畫卷。
萬山紅遍,李可染,中國畫,69.5×45.5cm,1973年,中國美術館藏
天安門前,孫滋溪,油畫,155×294cm,1964年,中國美術館藏
綠色長城,關山月,中國畫,144.5×251cm,1974年,中國美術館藏
展覽時間:2021年6月16日-7月25日
展覽地點:中國美術館
上海| 鼎盛韆鞦——上海博物館受贈青銅鼎特展
大盂鼎 (國家博物館供圖 攝影:陳拓)
大盂鼎 局部(國家博物館供圖 攝影:陳拓)
推薦語——大盂鼎、大克鼎時隔17年後再度聚首
泱泱華夏,赫赫中國,以數千年文明鼎立世界,創燦爛輝煌之青銅藝術。傳説禹收九牧之金,鑄九鼎,象九州。青銅大鼎,歷來為古代國家重器,象徵江山社稷;有銘文者,更用以稱揚先祖之美,明著後世之用。
本次特展展出有銘青銅鼎21件,自殷商晚期至春秋戰國,歷歷彰顯中國青銅時代之風貌。展品均為上海博物館1952年成立以來,受饋自社會各界人士慷慨義舉。其中潘氏家族捐贈的盂鼎、克鼎再度聚首,尤堪矚目。
盂克雙鼎,鼎中魁首,十九世紀先後出土于陜西眉縣、扶風地區,後為潘家珍藏,雖經戰亂頻仍,世代守護無虞。新中國成立,潘達于女士代表家族將此雙鼎無償捐贈政府,成為上海博物館“鎮館之寶”。195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0週年,大盂鼎應征北上,現藏于中國國家博物館。此次展覽係大盂鼎與大克鼎時隔17年後的再度聚首。
大克鼎,西周孝王(西元前10世紀末),高93.1釐米、口徑75.6釐米,重201.5千克,潘達于女士捐贈,上海博物館藏(上海博物館供圖)
大克鼎 (上海博物館供圖)
大克鼎 (上海博物館供圖)
據了解,“鼎盛韆鞦”展覽之後,盂克雙鼎將同返國家博物館與公眾見面。
展覽時間:2021年6月19日-7月18日
展覽地點:上海博物館第二展覽廳
上海| 萬年長春:上海歷代書畫藝術特展
北宋,米芾,行書道祖帖卷,縱27.9釐米、橫44.4釐米,紙本
元,李升,澱山送別圖卷,縱23釐米、橫68.4釐米,紙本
推薦語——從晉代上海松江陸機《平復帖》(拓本)、宋代米芾書法、元代任仁發畫作直看到近現代名家名作
該展係首次從學術視角對上海歷代書畫進行較為系統的梳理與研究,遴選相關書畫146件(組),時間跨度從三國起至現當代逾千餘年,通過“藝脈/藝術成就”“人文/地區互動”“鑒藏/藝術影響”及“潮頭/海上風華”四個部分予以呈現。
明,馬愈,畿甸觀風圖卷,縱28.9釐米、橫116.4釐米,紙本
現代,劉海粟等,萬年長春圖軸,1956年
從晉代上海松江陸機《平復帖》(拓本)、宋代米芾書法、元代任仁發畫作直看到近現代名家名作。宋元以降,文人畫漸為主流,其中董其昌以一己之力影響身後近四百年,倘若加上董氏之外的海上千年書畫成就,則一部文人畫史,可謂半部與上海相關。
展覽時間:2021年6月22日-9月21日
展覽地點:上海博物館三樓中國歷代繪畫館、中國歷代書法館
上海| 紅
推薦語——21位工作和生活在上海的重要當代藝術家,共同探索“紅”的意涵表達
油罐特別呈現主題展覽《紅》,展期一個月。展覽“紅”,集中了工作和生活在上海的21位重要當代藝術家,圍繞“紅”這一主題和意象,探索“紅”的色彩內涵、社會內涵與情感表達。
展覽時間:2021年6月11日-7月11日
展覽地點:上海油罐藝術中心
上海| 重塑中國心靈——中央美院的思政課堂創新
推薦語——一門極富創新意識和藝術特色的思政課——“重塑中國心靈”
從2021年春天開始,中央美院開設了一門極富創新意識和藝術特色的思政課——“重塑中國心靈”。
這門課程依據央美“課程串講+名家講座+經典閱讀+課堂討論+實踐教學”的“五位一體”模式全新設計,把高校思想政治課程中的《中國近現代史綱要》和《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融合進近現代美術史的個案中,尤其是結合百年中央美院的歷史,聯繫百年中共黨史,講活了百年來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的偉大歷史進程。
展覽以文獻、作品、演出等多種形式鮮活地呈現了課程成果。
展覽時間:2021年6月20日-8月8日
展覽地點:上海明當代美術館
北京| 圖畫眾生——河西畫像磚上的古人生活
伏羲畫像磚,魏晉,1991年甘肅省敦煌市佛爺廟墓群出土
牧畜畫像磚40720(複製品),魏晉,甘肅省博物館藏
仕女開箱畫像磚,魏晉,高臺縣博物館藏
推薦語——從河西地區魏晉彩繪畫像磚中,照見中國古人的生死觀和宇宙觀
畫像磚是模印或刻畫的有畫像或花紋的磚。我國畫像磚濫觴于戰國,興盛于兩漢,綿延至宋元,在歷史舞臺上持續綻放達十四五個世紀之久,是中國古人的生死觀、宇宙觀及宗教理念的集中表達。工匠們在塑造畫像磚時,往往以現實社會作為藍本,融入非凡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在“仙凡幽明之間”形象地映現出中國古代社會物質與精神生活的方方面面。
此次展覽首次大規模集中展示了河西地區魏晉彩繪畫像磚精品及相關文物,通過“圖畫天地”“生活百態”“寧平降?!比齻€單元258件(套)彩繪畫像磚及相關文物的展示解讀,真實反映了古代河西地區各族人民的生活百態和精神面貌。
展覽時間:2021年5月21日-8月21日
展覽地點:中國國家博物館北九展廳
北京| 水木湛清華:中國繪畫中的自然
推薦語——將哲理的“自然”演化於人生之中
2021年是清華大學建校110週年,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聯合首都博物館,以古代精品繪畫為基礎,聯合舉辦“水木湛清華:中國古代繪畫中的自然”展。“水木湛清華”,典出南朝謝混《遊西池》詩,“景昃鳴禽集,水木湛清華”,它既道出“清華”之所得名,也是對本次展覽主題的詩意揭示?!八菊壳迦A”可以視為這一時期人們“自然觀”轉變的分水嶺,標誌著古人的視野從宏大玄遠的自然之思,轉向了具體切近的自然之美,將哲理的“自然”,演化於人生之中,最終過上“體道”的人生,實現人生的藝術化。
展覽時間:2021年4月20日-10月20日
展覽地點: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四層10號展廳
江西景德鎮| 鄉村建設:建築、文藝與地方營造實驗
中國鄉村建設地圖首刊于《碧山03:去國還鄉續》,2013年 © 左靖工作室
推薦語——22組當代鄉村建設的田野案例,為當下地方文化復興提供樣本啟示
在過去的十年間,中國的城市化進程發生了新的轉向,它與鄉村社會的變遷成為同一問題的一體兩面,在不同的歷史階段,回應不同的命題。如果説以城市為發展核心的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我們是在履行“快速發展”的需要,那麼對於鄉村振興的全面關注,則是在回應“如何可持續發展”的訴求。在這個過程中,民間力量以各種鮮活的方式參與到鄉村建設的運動當中。面對不同的鄉村社會關係,相異的地域和文化習俗,正是鄉村社會本身的複雜性,以及參與鄉村建設的人群自身的知識背景、價值觀、探索目的的差異性,使得今日的實踐者們在頗具艱難的實驗中創造了不同的協作模式,並體現出吸納社會各方力量參與鄉村事務的跨領域特點。
光之隧道,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2018年 © 馬巖松_MAD建築事務
漁鄉茶舍,浙江杭州建德市,2021年 © 孟凡浩
百美村宿—高嶺宿集,江西吉安西元村,2020年 © 王求安_安哲建築
2019年營業的“黃河宿集”,使荒廢的村莊成為熱門旅遊目的地 © 夏雨清
作為江西畫院美術館開館展,展覽從當下參與鄉村建設的富有代表性的22組參展人,包括建築師、藝術家、社會組織/團體等在鄉村工作的具體經驗與田野實例出發,涵蓋鄉村公共空間營建、舊建築活化利用、整村改造、藝術介入鄉村、美學教育、社區營造、民間工藝發掘、民宿及其運營等多個主題,呈現了近十幾年來鄉村建設實踐的整體面貌和多元路徑。用策展人左靖的話來説:“這些對於鄉村空間的編織、構造與活化,為當下的地方文化復興提供了生氣勃勃的樣本?!?/p>
展覽時間:2021年5月22日-8月22日
展覽地點:江西畫院美術館
(編輯:臺馨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