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從何而來的形狀:小羅伯特·埃利森收藏陶瓷”展現場圖 圖片來源: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小羅伯特·艾利森(Robert A. Ellison Jr.)從20世紀60年代就開始收集陶瓷,在此後的幾十年裏,他幫助改變了人們看待陶瓷的方式,完善了貫穿各個時代的不同傳統的歷史。現年88歲的埃裏森向大都會藝術博物館(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自2009年以來贈送了藏品中的600多件。他最近捐贈了125件現代和當代陶瓷藝術家的作品。 “不知從何而來的形狀:小羅伯特埃裏森收藏的陶瓷”展,展出了從20世紀初至今的抽象和非代表性陶瓷。在與ARTnews的電話採訪中,埃裏森談到了他早期的興趣從繪畫到陶瓷的轉變,他是如何訓練自己挑選藏品的眼力,以及把他幾十年的藏品捐贈後的感受。
ARTnews:您現在在哪呢?
小羅伯特·艾利森:我在曼哈頓的格林威治村,在一棟改造過的建築裏。我們在1990年搬到這裡的,已經在這兒生活了三十多年。我的第一個居所是在格蘭德和艾倫街,有兩個天窗,但這是一天有五個航班經過,我很高興我現在不用聽飛機飛過的聲音了。我在那裏住了25年,後來我和妻子買下了這個地方。
ARTnews:您覺得過去一年的居家隔離經歷如何?
小羅伯特·艾利森:感覺日常生活被顛覆了,我覺得自己像躲在巖石下面。我88歲了,不常出去。我不是地球上年紀最大的人,但我也不是最小的。
ARTnews:你認為陶器和繪畫的最大區別是什麼?
小羅伯特·艾利森:我認為陶瓷介於繪畫和雕塑之間,兩者中的一些技術都可以採用,並且具有更靈活的三維形式。人們問我,“為什麼是陶瓷?我説,“我不知道。”但1962年我從德克薩斯州來到紐約時,我是來當畫家的。我畫了25年的畫,但我在藝術界卻沒有什麼吸引力。但我總是在畫室休息,出去逛逛陶瓷店。我一開始什麼都不知道,所以我學到的一切都是自己發現的。當我在60年代第一次開始收藏陶瓷作品的時候,關於當代陶瓷的書並不多,所以我只是用我的眼睛去觀察,試圖找出誰對所做的事感興趣。從那以後這一點就一直引導著我的收藏事業。我做收藏的時候也會和人商量,但不是收藏顧問、館長或助理之類的。我只是一個人盡我最大的努力去做。
小羅伯特·艾利森 圖片來源:由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ARTnews:那你怎麼來判斷自己的收藏價值如何呢?即使在書和資料都不多的情況下,你還是成為了有眾多藝術家作品的重量級藏家。
小羅伯特·艾利森:幸運的是在1972年,普林斯頓有一個關於美國陶藝的標誌性展覽。兩年後,保羅·埃文斯出版了《美國陶藝》一書。這些提醒我注意我所看到和收集的東西,然後結果就一目了然了。我在一開始的時候確實並不了解美國陶藝作品就去收藏了。我一直想自己弄清楚什麼作品有趣,什麼沒意思,花了一段時間。最後我擺脫了數量的觀念,轉而追求品質。
ARTnews:剛開始收藏的時候,你認識和你有共同興趣的畫家嗎?
小羅伯特·艾利森:我一直在收藏,以為自己對陶瓷瞭如指掌,但在1974年,我在朋友的古董店第一次看到了奧爾的作品時,被震撼了。這是他做的一個水罐,捏了一個壺嘴,捏了一個輪廓,切了一個洞作為把手。從此我對他的作品很感興趣,這也成為了我收藏他的第一件作品。我影響了一些我認識的人收集陶瓷。米爾頓·雷斯尼克(Milton Resnick’s)和他的妻子帕特·帕斯洛夫(Pat Passloff)是我大約20年的老友了,當我發現喬治·奧爾(George Ohr)的作品時就推薦給了米爾頓。
喬治·E·奧爾 《花瓶》 1897-1900年 圖片由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提供
ARTnews:奧爾的作品對你來説有多好?
小羅伯特·艾利森:他現在已經很出名了,但在他有生之年他幾乎被忽視了。我試圖解開謎團:他創作的動機是什麼?當他在世紀之交在密西西比州比洛克西的時候,他的創作為什麼又是這樣的?我試著找出他靈感的來源,但始終找不到。我查閱了陶瓷史和藝術史,發現最接近的可能是19世紀10年代末的俄國構成主義,但那比奧爾晚了20年。
ARTnews:你還記得你第一次為喬治·奧爾的作品付了多少錢嗎?
小羅伯特·艾利森:我好像把它寫在什麼地方了,但我想可能是100美元或更少。
ARTnews:如今,一件相似的奧爾作品價值多少?
小羅伯特·艾利森:漲到了10萬美元,但這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收藏家的心血來潮。因為他的作品沒有遵循任何特定的模式,所以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
ARTnews:正如你後來在自己的著作中記載的那樣,他在那個時代似乎多少有點聲名狼藉…
小羅伯特·艾利森:是的,但沒有人認識到他在陶瓷史上有的突破性進展。如果你沒有任何追隨者或真正參與你工作的人,你所做的不會有任何結果。就在他死後幾年,奧爾的創作就被遺忘了。直到彼得·沃克斯(Peter Voulkos)的作品風格被發現與他早在20世紀50年代創作的有關聯時,人們才發現奧爾。
ARTnews:對你來説,當你了解沃克斯時,他最與眾不同的地方是什麼?
小羅伯特·艾利森:很多都和時間線有關。作為一個極其熟練的輪子上的陶工,沃克斯取得了突破性的成就,他把陶罐扔在一起,搗碎,並製作了雕塑。這就是形式觀念開始改變的地方,在奧爾去世40年後,沃克斯成為了焦點。
阿諾德·齊默爾曼(Arnold Zimmerman)作品在展覽中 圖片由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提供
ARTnews:這些年來,你的收藏方法是如何改變的?
小羅伯特·艾利森:我是個連續收藏家。我找到一個陶瓷領域,放在歷史的上下文中了解並收集作品。當我了解了所有這些之後,我就轉到了另一個領域。2009年,我送給大都會300件美國陶藝作品。其實這次展覽和畫冊能更好的回答你的問題。
ARTnews:你收藏的作品有多少?你家裏有很多嗎?
小羅伯特·艾利森:它們堆積在臺面上,直到臺面無法容納為止。我沒有提前計劃,也不知道如何處理它們,但幸運的是,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相信我的願景,並接納了我捐贈的作品,這裡是存放藏品的好地方。(作者:Andy Battaglia 編譯:孟孟 文章來源:ART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