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開朗基羅畫像
(文/胥建國 部分圖片來自網路)
米開朗基羅先生,您好啊!
您不介意的話,就按照中國人的習慣,在這裡稱呼您米大師吧,這樣我們會感覺更親切親近。
您很開心我們這樣稱呼您嗎,太好了!
義大利翡冷翠一位雕塑家的工作室
您説什麼?不,不,不!您完全不用換下那件沾滿了油彩和大理石粉沫的工作服,這是您工作的自然狀態呀!我們知道您一生大部分時間都穿著它,不是在雕刻就是在繪製壁畫。相信您對這身陪伴了大半輩子的工作服一定特別有感情,以後真的應該收藏在博物館裏,還有您用過的那些雕刻工具,轉臺、大量的草圖和詩稿。
聽説您從小就喜歡玩石塊兒,您説是在裏面尋找生命嗎?太有意思了!之前只知道您小時候因母親去世曾被寄養在一戶做石刻加工的人家裏,但沒想到這段經歷會對您人生道路的選擇産生如此大的影響,難怪後來您能如此精準地從石頭裏探索生命的蹤跡,讓沒有生命的石頭綻放出生命的光華。
瓦薩裏 《洛倫佐·美第奇肖像》
米大師,您是説您內心十分感激洛倫佐先生,是嗎?我們也都很感謝他,沒有他對古典文化的熱愛和推崇,讓人從東方找回大量的古希臘著作,推動人文主義發展,整個義大利的文藝復興都會暗淡許多,翡冷翠也不會建設的如此迷人,譬如土黃色的建築、饒有韻味兒的街巷和精美宏偉的教堂,處處都洋溢著藝術與科學的氣氛。
翡冷翠的街巷
請問米大師,您也會經常與朋友一起去那些著名的牛排館就餐嗎?據説那兒常常聚集有許多熱愛文藝的青年啊。
您很少去嗎?
翡冷翠的老牌牛排店
佛羅倫薩當地美食T骨牛排
為什麼每天只吃一點麵包和酒,是為了節省還是習慣呢?聽説贊助人給您的雕塑費用都很高,難道是私下裏都把辛苦創作得到的金幣送給您那個不太爭氣的侄子了嗎?
啊?您説是他經常會纏著你“索要”嗎?這種親情之間的事我們完全理解,這在中國稱作“啃老”。
托斯卡納地區的美第奇花園
米大師,您是説美第奇家族創辦的藝苑對您少年時期藝術的成長很重要,這個我們也知曉一些。據説藝苑裏聚集著一批和您一樣喜愛雕刻的孩子,您和他們真的好幸運啊!
《春》,桑德羅?波提切利,1477-1482年,油性坦培拉、木板
《蒙娜麗莎》 達·芬奇 1503-1506年
《大衛》安德烈·阿·委羅基奧 1466-1469年
洛倫佐先生經常邀請的那些文人墨客,包括桑德羅·波提切利、列奧納多·達芬奇和安德烈·阿·委羅基奧,他們來坐客時會到藝苑嗎?
是啊!他們的談吐對您和其他孩子在藝術上一定很有啟發吧?
多納太羅畫像
米大師,您作品中散發著人文氣息和無窮的力量,這種源泉是來自前輩多納泰羅先生等藝術家的影響嗎?我們也很喜歡老先生的作品,包括他的《大衛》像,還有《聖馬可》《聖喬治》像等。
《大衛》多納太羅 1409年
他雕刻的《大衛》展現著濃郁的抒情色彩,塑造手法上仍舊保留著中世紀後期哥特藝術的遺風。但《聖馬可》《聖喬治》兩座像明顯已展示出更加嫺熟的技藝,人物的厚重感和立體感也都顯示出了對古典雕刻藝術的回歸。
您也這麼認為啊?太好了!
《聖喬治》多納太羅 1415年
米大師,您是説在美第奇藝苑裏還看到了許多人都看不到的古典雕刻作品嗎?您真是太幸運了!中國人經常講環境造就人,想您也同意這個説法吧?
一個人在少年時期能有一個好的學習環境,能夠聆聽到那麼多著名藝術家的教誨,實在是對人生有太多的啟迪,太重要了。
《階梯旁的聖母》米開朗基羅17歲時創作的作品
米大師,聽説您年輕時候在受到人文主義思想和宗教改革影響過程中也曾信奉新柏拉圖主義,或者説在許多新思想中您比較傾向於新柏拉圖主義,是嗎?
您不太好回答?沒關係的,因為我們懂得有些東西是屬於個人的,尤其是內心的東西。
《哀悼基督》 1498年 教廷聖彼得大教堂
據説您24歲和29歲創作完成《哀悼基督》和《大衛》像時,羅馬城和翡冷翠城都如同過節一樣歡騰,是這樣吧?大家是太喜歡您的作品了。
本文作者胥建國在韋吉奧宮正門前
《大衛》米開朗基羅 1501-1504年 佛羅倫薩美術學院
《哀悼基督》中聖母的形象那樣恬靜、典雅,將痛苦與慈愛融為一體,整個雕像營造出了一種肅穆而沉靜的氛圍。而《大衛》的神情刻畫的堅毅沉著,肌肉飽滿,體態健碩,仿佛可以聽受到身體血管的脈動。我們只是覺得如果《哀悼基督》不是放置於教堂內,而能像放在韋吉奧宮正門前的《大衛》雕像一樣,放置在室外,譬如聖彼得大教堂入口處的平臺上,使人們可以從各個角度欣賞這件傑作就更好了。
《被縛的奴隸》米開朗基羅 1513-1516年
米大師,1513年後,您為教皇朱利二世陵墓整體設計中打鑿的《被縛的奴隸》、《垂死的奴隸》和《摩西》三尊雕像,顯示了與之前作品不同的表現題材,作品展現出了一種憂鬱、憤滿、壓抑和屈辱的感覺。這和那位藝術總監波拉曼特有關?聽説他因嫉妒您的才華,而挑唆教皇用去您花費八個月在卡拉拉採石場精挑細選運來的原本準備雕刻的石材,又迫使您不得不去繪製大型天頂畫《創世紀》。還是經過繪製《創世紀》,您的思路更加的寬廣了呢?
《垂死的奴隸》高229cm 米開朗基羅 1513-1516年 法國巴黎盧浮宮
您説兩者因素都有是嗎?
從這兩件奴隸雕像中確實可以看出您內心的扭曲和掙扎,傳達出了被束縛,被奴役的靈魂和祈求精神解脫的壓抑和痛楚,以及對生命歸宿的呻吟,對死亡的詮釋。所以,我們也非常理解您把其中一件送給了法國而沒有留在義大利,其內心的那種傷悲與無奈之情。
《摩西》高255cm 米開朗基羅 1515-1516年 羅馬聖彼得鐐銬教堂
但我們在您打造的《摩西》雕像中再一次看到了您堅定的信念。端坐著的摩西神情是那樣的沉靜,扭轉的身體和精細的衣紋,透過人物的塑造展現了您對文藝復興精神更深層的理解,透露著您作為雕刻大師的精湛技藝和風範。
《教皇利奧十世和二主教像》 拉斐爾 1519年
米大師,我們也看到,1519年您受出生於美第奇家族的教皇利奧十世的派遣,再次回到翡冷翠,在設計修建美第奇家族陵墓期間,由於1527年您捲入的那場最終失敗的革命,對您的內心也再次産生了震動。
您説不太願意回憶這段傷悲往事嗎?我們完全理解,但我們真的感覺這一轉變使您的作品更加厚重,也轉向了另一種藝術境界,並在您1534年完成的美第奇家族陵墓群雕裏獲得了充分的展現。
《晨》《暮》米開朗基羅 1524-1531年
《晝》《夜》米開朗基羅 1524-1531年
您的《晨》、《暮》、《晝》、《夜》四件作品展現了耀人的光彩。雕刻的人物強健中有掙扎,運動中有力量,身體上的每塊肌肉仿佛都在述説著生命,在闡釋著人文的精神,確實是雕塑藝術的一座豐碑。
《創世紀》西斯廷教堂天頂畫 米開朗基羅 1508-1512年
米大師,在雕塑之外我們也特別喜歡您的大型壁畫,尤其是了解到您為繪製西斯庭教堂600平方米天頂畫《創世紀》付出了四年零五個月的心血,為完成這一偉大而壯觀的勞作,頸椎都弄僵硬了,這真的是讓熱愛您的人們好不難過。
專家研究《創世紀》
您平時那麼在意自己的形象,難道您就不能像別的藝術家那樣找幾個助手幫助您繪製嗎?您每天拎著小煤油燈和顏色罐兒,上到高高的架子躺著仰面繪製,一畫就是一整天,什麼都自己親身親歷,確實是讓人們揪心又愛莫能助。您不找助手是覺得他們不能夠勝任,不能夠充分展現您的思想嗎?但是這樣一個鴻篇巨制確實是傷害到了您的身體啊!
《創造亞當》
米大師,我們與您一樣也很感謝一直鼓勵您重新振作起來的科隆娜女士,雖然是應克雷芝七世的邀請,但沒有她在精神上長期對您的鼓勵,您也不會重新振作起來,承接近200平方米的鴻篇巨制《最後的審判》,美術史由此也會缺失一件重要的繪畫作品。
《最後的審判》西斯廷教堂正墻壁畫 米開朗基羅 1536-1542年
與您一樣,科隆娜女士高貴卻不夠美貌,但您和她都擁有極高的涵養與才情。那時,她四十六歲,您六十三歲。她住在羅馬聖西爾韋斯德羅修院中,您住在卡瓦洛崗附近,相信每逢星期日您二位相聚討論的《聖保羅福音》,對您創作大壁畫一定會有諸多的啟發吧?
她那時深受神秘主義熏染,也一定對您有著一定的影響吧?您和她的友誼從1535年開始近20餘年,相互間的親近之情始終建築在神的領域,真的是太純粹高尚了!
我們在您的巨作中也確實再一次感受到了您對信仰的虔誠和對藝術的奉獻精神。真的難以想像,您以60多歲的高齡還能夠去完成這樣一個常人難以勝任的事情,這該需要下多大的決心,具有多大的毅力來支撐啊!
《哀悼基督》高226.1cm 米開朗基羅 1555年 佛羅倫薩大教堂博物館
所以,我們也常常會想,或許正因您懷抱著的這種虔誠,晚年才會把全部的身心都獻給了基督,並且連續創作三件《哀悼基督》,還把自己的形象也雕刻在作品中,是嗎?
《哀悼基督》高195cm米開朗基羅 1563-1564年 米蘭斯福爾扎堡
米大師,您的脾氣不是很好,這是您父親的遺傳嗎?尤其是三十多歲後,您的心情越來越不好,脾氣也越來越暴躁。我們一直很困惑,您與比您年長的達·芬奇先生就不能成為忘年好友嗎?為什麼您跟他就一定要橫眉冷對呢?
達芬奇自畫像
芬奇先生是那麼一位豁達而寬厚的老人,他的一生充滿了科學精神和哲理的思考。我們真的是特別希望您兩位能夠共同的為文藝復興藝術發展攜起手來。
米大師,是因為您和芬奇先生曾就繪畫、雕塑哪一個是第一位爭辯過,而且還同在一個教堂兩側墻壁繪製各自不同的壁畫,當時確實有點競爭的火藥味兒,是與此有關嗎?其實用中國話講,這都“不叫事兒”。
您一生中一直是被藝術贊助人的大量訂件所困擾,從1505年被教皇尤利烏斯二世徵召去替他建造陵墓,轉而又去繪製西斯廷教堂天頂畫,到教皇克雷芒以及保羅三世的不斷派遣,命運中註定要做許多您不情願做的事情。而芬奇先生則與您相反,他一直苦於沒有更多人贊助,讓他可以靜心的去從事藝術創作而鬱悶,以至於無奈之下躲到偏遠的軍隊庫房做起槍械的科研,也就是後來人們稱作“達芬奇密碼”的東西,真是可惜!
達·芬奇繪製的機械圖紙
客觀上説,您的困擾恰恰是芬奇先生的渴望,如您二位能同心協力難道不是在偉大時代的一種珠聯璧合嗎?
從歷史上看,雖然我們很難評價繪畫和雕塑究竟誰高誰低,因為古埃及、古希臘和古羅馬的雕塑確實是當時最主要的藝術形式,但我們還是希望您和芬奇先生能共處和諧。
米大師,我們還有一個很想問的事,但是不知道合適不?
您的一生有那麼多的崇拜和追隨者,難到就沒有一個摯愛走入您的心田?還是您在心靈深處已經住進了某位遙遠不可企及的戀人呢?
您説這是個秘密,或許有一天我們會發現嗎?好的,期待那一天的到來。
您説一會兒有一個重要的來客,也就是老主顧,美迪奇家族現在的主持人要與您探討藝苑整體修繕的事嗎?
好吧,米大師,我們今天就不打擾您了,找時間再來拜訪您,聆聽您的教誨,循著您的藝術足跡回溯那場偉大的文藝復興運動吧。
再次謝謝您,再見,米大師!
2020年5月9日深夜于荷清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