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現(xiàn)場
距離上一次走進展廳看展,已經過去了四個多月。
UCCA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也經歷了自成立以來最長的一次閉館。
習慣提前半小時到達後,特殊時期果然吃了個閉門羹,人群逐漸聚集在門口。看來大家都有顆“報復性”消費和看展的心。
門口的安保人員恪盡職守得遵照海報上的時間,在兩點整放觀眾進入。觀眾才得以依次排隊經過門口小機器人測溫的“洗禮”走進展廳。看來UCCA對於特殊的時期,依舊嚴陣以待。
展覽現(xiàn)場
在經歷了全球的至暗時刻後,我們周圍的生活似乎發(fā)生了一些不可逆的改變,比如在旁邊人打噴嚏時偷偷把口罩捏緊一些,比如自覺與周圍人保持距離成為了一種社交禮儀,比如每天上班慣例的體溫測量,比如看到疫情的感染人數(shù)逐漸麻木…
在這樣的背景下,藝術界重啟,藝術成為了一種治愈人心之外,重新反思自我,反思這個世界的方式。
“緊急中的沉思”這一展覽主題來自美國詩人、紐約現(xiàn)代藝術博物館(MoMA)策展人弗蘭克·奧哈拉(Frank O'Hara,1926-1966年)所著詩集的標題。他在一首詩中如此寫道:"在危難時刻,我們都必須再三思索我們愛的人是誰。"
《新山海經III》 2013-2017年 動畫電影 30分鐘 圖片由藝術家和SPURS Gallery提供
陌生化的日常生活
進到展廳一眼望過去,你無法忽視那個巨大的閃爍著的螢幕。那是藝術家邱岸雄創(chuàng)作于2013—2017年《新山海經III》,在水墨畫式的影像作品中,他探討了環(huán)境問題、末日想像、監(jiān)控以及私人領域與公共空間的相關問題。
這件作品也開啟了展覽的第一章節(jié)——“暴風眼中的日常”。我們平時的日常生活似乎平靜而又普通。但突如其來發(fā)生的危機事件往往會讓我們意識到,這些平靜其實正是位於暴風眼中的平靜,周圍無時無刻都存在著隱匿的危機。這一章節(jié)的五位藝術家對當下日常生活進行了審視,將原本熟悉的日常事物陌生化。
致穎 《慢跑》系列 2014年 雙頻高清影像
致穎的影像作品《慢跑》系列與《夢魘》系列在展廳相對的兩面墻上,似乎讓人經歷了一場白日做夢。《慢跑》系列將跑步這項運動放在超市林立的貨架之間,將超市結賬的傳送帶當做跑步機。
致穎 《夢魘》系列 2014/2020年 三頻高清影像
致穎 《夢魘》系列 2014/2020年 三頻高清影像
《夢魘》系列更是有一種超現(xiàn)實的意味,馬廄裏放著一張床,男女坐著交談時會有一匹讓人無法忽視的馬在周圍奔跑;曠野裏的一張床,旁邊憑空有一桿槍正對著熟睡的人;巨大的床與路燈,對應著當代青年人每一個失眠的夜晚,將日常放大化有一種紀念碑化的意味,強調個體的孤獨,也是對於既定規(guī)則的一種反思。
張培力 《全身的骨頭》白色卡拉拉大理石 2019年
身體與生命特徵
張培力《脂肪總量》聖安娜黃大理石 2019年
張培力 《血液總量》人造水晶 2019年
張培力《水總量》 人造水晶 2019年
第二章節(jié)的藝術家圍繞“生命的特徵”展開討論。藝術家張培力掃描了自己身體中的每一塊骨頭,通過3D列印出來。大理石是他身體脂肪的重量,紅色的立方體是他全身血液的重量,透明水晶體則代表著水,重量對應著藝術家全身所佔有的水的分量。藝術家將自我以物質性的方式具現(xiàn)了出來。這與他本身來自醫(yī)生家庭的家庭背景有關,也代表著他在特殊時期對於自身衛(wèi)生與健康的關注。
李燎 《做更好的人》 單頻彩色有聲影像 2019年
作品局部
美好的肉體總是吸引著所有人的目光,女孩們的減肥是一項終身事業(yè),男孩們則執(zhí)著于虐腹。展廳裏展示著八塊腹肌的影像作品前總是不缺觀眾。李燎在《做更好的人》作品中以調侃的方式來展示了如何做一個更好的人,那就是堅持鍛鍊和練習英語。人們總是被美好的外表迷惑,而忽視其中的內涵與本質。仔細看八塊腹肌上的英語文字,不正是我們從小學的《新概念》英語的課文嗎?你所堅持的事情真的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事嗎?你執(zhí)著的事情是有意義的嗎?李燎用作品來提出疑問。
李燎 《每天八件事》 2018-2019年 膠帶、熒光棒
徐世琪 《宇宙急Call》單頻彩色有聲影像
觀眾拍攝作品
李文嘉 《疾病的意義》 2017-2020年 裝置、雕塑、攝影
超越動物性
在社會停擺的那幾個月裏,全人類把自己關在家裏,而以往被驅逐在人類生活範圍之外的野生動物開始侵入。那時候不乏新聞有野豬跑上高架,獅子在街道上溜達,鱷魚爬到院子裏,黑熊下山翻找食物等等。種種新聞引起了藝術家對於自然、人類、動物之間關係的重新思索。
趙仁輝,《紀念聖誕島上的最後一隻貓》 2016年,木,樹脂
趙仁輝,《紀念聖誕島上的最後一隻貓》 2016年 攝影作品
聖誕島是印度洋上的一個火山島嶼,以每年10月底的紅蟹集體遷移著名,生物種類極具多樣性。但人類在此開採磷酸鹽和修建賭場卻打破了原有的生態(tài)平衡,甚至是島上的一隻貓都成為了生物入侵者。隨後到來的科學家們致力於找到保護生態(tài)的方法,卻將這片島嶼視作實驗田。趙仁輝曾用六個多月的時間三次登上聖誕島,拍攝研究人類活動與生物入侵給這座島上帶來的破壞性後果,並完成了這件作品《紀念聖誕島上的最後一隻貓》。
童義欣 《廬山動物園裏的詩歌》 2020年
你有多久沒有去過動物園了?曾經小時候,那裏不僅是每逢節(jié)假日父母帶去看動物的地方,還有很多遊樂設施,簡直是孩子們的天堂。可除了那些極大型的動物園外,很多動物園開始在歲月裏慢慢衰落,小時候曾經的動物園已經變?yōu)榱似胀ǖ某鞘泄珗@。
童義欣 《廬山動物園裏的詩歌》 2020年 圖片由“UCCA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提供
對於童義欣來説也是如此,她小時候經常去的廬山動物園也面臨著衰敗的結局,動物大多被出售,建築年久失修,甚至很多都成為了外來務工人員的臨時居所。藝術家將動物園的場景拍攝下來,放在多塊顯示屏上播出,每一個頻道都是一種為特定動物建造的建築。從廬山動物園被時代淘汰的問題入手,藝術家在作品中探討了人作為物種和其他物種的關係。
童義欣 《廬山動物園裏的詩歌》 2020年
蔣竹韻 《蜂巢:展期內不完全進程顯示》 蜂巢、蜂蜜 2020年
他者的遷徙
全球大多數(shù)航班關閉,人類社會的邊界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界限分明。在這一逆全球化的背景下,“他者的遷徙”似乎成為另一種被關注的問題。
何恩懷 《CX888》 裝置、影像 2018年
何恩懷用飛機模型、機票、折疊躺椅、兩個單頻影像、顯示屏、地毯等佈置出的空間指向著飛機機艙。空空如也的座位上偶爾會有一兩個觀眾停下休息。在這一界限分明的時期,國際間的交流和合作面臨著新的困難與挑戰(zhàn)。
米卡·羅滕伯格《沒有鼻子知道(五十公斤版)》 2015年
失焦的現(xiàn)實
楊福東 《善惡的彼岸-真理之敵8》 2019年
楊福東的攝影繪畫作品將尼采語錄與攝影並置,一邊的話語被模糊不清,一邊空白的地方映射出展覽周圍的環(huán)境與走過的觀眾,暗指現(xiàn)實問題的失焦,表現(xiàn)當代人的焦慮與迷茫。
本次展覽匯集26位國內外藝術家在過去十五年間創(chuàng)作的作品,在這樣一個特殊時期,對於人類的日常、生命有限性、動物性、敘事、全球化和資訊問題展開探討和反思。
也向觀眾提出,面對人類共同的困境,藝術何為?(圖文/孟孟)
展覽現(xiàn)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