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t id="oyuoq"></rt>
  • <samp id="oyuoq"></samp>

    藝術中國

    中國網

    機器人間:“索菲亞”與“艾莉克莎”講述關於Al的“切片”

    機器人間:“索菲亞”與“艾莉克莎”講述關於Al的“切片”

    時間:   2019-08-21 13:39:59    |   來源:    藝術中國

    出席開幕的嘉賓合影

    “第三屆今日未來館·機器人間DE JA VU”于2019年8月19日在今日美術館1號館隆重開幕,展覽聚焦“藝術的未來”和“科技美學”這一時代熱點話題。策展人龍星如邀請了13位國際先鋒藝術家參展,並設置了“索菲亞”和“艾莉克莎”兩條相反的展覽線索,以探討人工智慧與人機互動、藝術與科技、未來考古、神經網路、風格遷移、機器共情及人類與機器的關係等相關問題。

    今日美術館館長高鵬致辭

    本次展覽策展人龍星如致辭

    今日美術館理事長張寶全致辭

    本次展覽合作夥伴摩天輪票務VP劉斅致辭

    本次展覽論壇聯合主辦現代汽車文化藝術中心藝術總監徐靜致辭

    今日美術館執行館長李芊潤女士主持開幕儀式

    “索菲亞”與“艾莉克莎”是人工智慧的兩種面貌,用龍星如的話來説,它們是關於龐雜AI話題中的兩塊“切片”,前者代表著機器的光明形象,而後者則意味著機器中那些隱秘的不可規訓的部分。策展人力圖揭示的正是AI如何從一個最原始的感知機,到高度擬人化的人工智慧系統之間的那些細微過程。

    策展人龍星如為媒體導覽 

    龍星如發現,許多技術由於應用廣泛,已經開始被人們忽視,她動員她的朋友們蒐集了每件作品使用的演算法名稱,以及這些演算法在日常生活的應用。這些資料連同作品的解讀一起,構成了一個個類似于“康奈爾筆記”式的豐富展簽,17件作品的展簽字數加起來超過了兩萬字。

    展覽現場(圖片來源:今日美術館) 

    展場的環形結構也誕生出兩種故事。我們沿著時間發展的正向邏輯,從“索菲亞”的視角,從“渲染自然”到“離開虛擬”,進而成為“代筆作家”,再到“搭檔與觀察者”,最後,技術也具有了人的自我意識,成為“徒留與自省者”。而從逆向的“艾莉克莎”視角,我們可以看到它如何追尋自己的過去。這是一部關於機器人的成長日記。策展人為雙向的展覽線索各撰寫了100字的詩詞,並邀請設計師莊巖為展覽設計了字體。在現場,觀眾還可以聽到專門為展覽創作的主題曲。

    展覽現場

    渲染自然:學習數據,製造“真實”

    這是機器人的早期功能。安娜·瑞德爾的作品《花葉病毒》把當今正熱的比特幣價格數據圖像化,如花葉病毒一樣,鬱金香的花紋隨數據波動而變化,而鬱金香恰恰是17世紀荷蘭市場上的高價寵兒。

    《花葉病毒》(局部)安娜·瑞德爾 5塊螢幕影像,尺寸可變 2018

    傑克·艾維斯的《CUSP》運用了生成對抗網路(GAN)的技術,即讓兩個神經網路相互博弈的方式,使機器完成成深度學習。佇立在灘塗上的玻璃板所顯示的,正是機器通過錄影機觀察真實鳥類所形成的模擬形態,它甚至能夠表述出不同鳥類的外形特徵。或許,人工智慧的逼真模倣,亦會像人類藝術家一樣,製造出“第二自然”甚至成為“自然”。

    《CUSP》傑克·艾維斯 影像 尺寸可變 2019

    與從圖像到圖像的學習不同,克裏斯蒂安·米歐·洛克萊爾的《12-比特煉金術》則是將抽象的、無實體的數字物化為一塊巖石。但這種轉化並不依據一種固定的編碼,而是任由經過渲染的數字自行生長,使石塊産生物理屬性的變化,成為一種“數字煉金術”。而在展簽中的“評論”部分則指出,“煉金術”所包含的關於從表像進入原理的方式,是人工智慧領域一直研究的問題。

    《12-比特煉金術》克裏斯蒂安·米歐·洛克萊爾 電腦程式 尺寸可變 2019

    離開虛擬:具有身體的演算法,會讓我們更有同理心嗎?

    特蕾莎·雷曼·度博斯在作品《它們的身體》中為人工智慧的聲音塑造了形象。呈現在展覽現場的五件雕塑擁有潔白的身軀,顯然其中注入了屬於人類的感受。作者在作品的影像中説:“身體是重要的,物體是行動的場所,也是接受作用和對別人産生作用的場所,但它不限於人形”。

    《它們的身體》特蕾莎·雷曼·度博斯 雕塑 涂釉陶瓷 17×10×6cm,16×13×3cm,17×13×13cm,13×15×15cm, 23×15×9 cm 2018

    的確,人工智慧的生命也不僅限于實體。菲利普·施密特的《椅子項目》看起來是對“數字孿生”技術的展示,似乎人工智慧通過對實體的模擬之後,設計出的椅子就足以令人驚奇。然而,最關鍵的部分則是角色互換—機器人仿佛更充滿想像力,提出椅子的方案,而由人類完成製作。所以,“創造力”還是人類獨有的嗎?

    《椅子項目》菲利普·施密特 設計裝置 尺寸可變 2018

    代筆作家:實現人類所及之外的願望

    劉昕把自己的智齒交給了一個叫做EBIFA的水晶機器人雕塑,讓它登上民用火箭,代替她奔向太空。其實,機器在誕生的第一天起,就被賦予了人的溫度。“它在外層空間變成了一個新生的實體,孤獨地講述著一個人類在浩渺宇宙中的故事,它無足輕重,但又無可替代”展簽上寫道。

    《脫離》劉昕 影像,裝置 尺寸可變 2019

    藝術家把自己的智齒安放在機器人上

    藝術家製作的機器人

    奧斯卡·夏普是一位英國電影導演,他和谷歌的創意程式員羅斯·古德溫合作的作品《與車開小差》不僅讓人工智慧程式編寫劇本,還讓它從電影資料庫裏自己收集素材,進行剪輯、配樂和“選角”—這個叫做“本傑明”的程式將真人演員的面容截取安放到它隨機選取的素材上,形成怪誕的視覺效果。“拼貼”過後的角色不僅性別隨時出現錯位,並且還在面部周圍形成了方形的裁剪框,不斷提醒著觀眾去思考何為“真實”與“虛幻”。

    《與車開小差》奧斯卡·夏普,羅斯·古德溫 人工智慧影像 尺寸可變 2018

    搭檔與觀察者:隨處的電子設備,都是它的眼睛

    法比歐·拉坦茲·安提諾利的作品《主人與奴隸》涉及金融市場中普遍的“高頻交易”,這些交易都用演算法執行,因為演算法會快速捕捉到股票行情幾毫秒之內的微差,並快速買進與賣出,以獲取利潤。但對電腦的過度依賴則會使人類在不經意間遭遇麻煩。驅動該作品的數據來源於2013年4月22日谷歌遭遇的一次網站崩潰,其原因很可能與人工智慧的程式有關。藝術家通過不斷重演這些數據,喚起人們的反思。法比歐的另一件作品《一個新的證據》則讓觀眾通過觸摸“斷崖式下跌”産生的女高音效果,來感受這些數據背後的金融“江湖”。

    《主人與奴隸》法比歐·拉坦茲·安提諾利 裝置 175×13.5×60cm 2018

    《一個新的證據》法比歐·拉坦茲·安提諾利 裝置 80×120×cm 2016

    勞倫·麥卡錫製作了一套智慧家居裝置,在《勞倫》中,她扮演人工智慧的角色,通過攝像頭觀察用戶的生活需求,主動地幫他們開關家用設備,用戶也可以通過話筒向她提出要求。藝術家試圖展示比人工智慧更週到的服務。在《某人》裏,觀眾可以體驗成為亞馬遜的人工智慧“艾莉克莎”,四位參與者家中的一舉一動盡收眼底,螢幕上的按鈕可以調節用戶燈光的亮度、水龍頭開關等等。人類真的比智慧更敬業嗎?我們是《唐頓莊園》裏的精緻管家,還是一個遊戲玩家,可以盡情操縱和窺探別人的生活?

    《勞倫》勞倫·麥卡錫 影像 2017

    《某人》勞倫·麥卡錫 裝置 2019

    《某人》的控制界面

    不過,如果機器具有自主判斷力,它眼裏的世界又是什麼樣?傑克·艾維斯採用IBM的語義分析程式“沃森”和定制的演算法重組了超過五十小時的訪談視頻。演算法只從中抽取受訪者説出數字的片段,並依然按照原來的時間順序排列,這樣,作品《達達…數據》展示了令人費解的圖景:IT界大佬繪聲繪色地説著一連串毫不相干的數字。這正是人類今天用數據認識和統治世界的現實。

    《達達…數據》傑克·艾維斯 數字影像 16分33秒 2016

    1974年,法國先鋒小説家喬治·佩雷克在巴黎的一條長椅上碎片式地描寫自己的所見:“一個背著書包的郵遞員 兩隻狗 兩兄弟 雪白的”。這啟發了藝術家凱爾·麥克唐納,他在《一次窮盡人潮的嘗試》中融入了世界各地的街頭景象,這些視頻都以攝像頭風格拍攝,並在網路上讓人們實時為這些景色添加描述。任何人都難逃“標簽”,也難逃注視。在該作品的展簽“研究者筆記”部分,提及了一種叫做“大都會”(Metropolia)的人工智慧平臺,它將會把城市所有的視頻圖像都綜合在一起進行分析。攝像頭的出現為人類認識社會打開了新的維度。

    《一次窮盡人潮的嘗試》 凱爾·麥克唐納 定制化網站,尺寸可變 2015

    作品局部

    帕特裏克·特雷塞特花了五年時間來研究關於機器人繪畫的設備。在《人類研究》中,這些機器人可以用兩隻手同時畫畫,並且還不時抬頭看看人,又低頭看看自己的畫面,它用自己的眼睛開始了“寫生”。當你凝視它一會兒,它會在“滴”的一聲後記下形象開始作畫,笨拙的兩隻機械臂用顫動的線條來切分和編織輪廓,形成類似賈科梅蒂的繪畫風格。時間所限,它們沒能形成一張完整的肖像。然而,當機器反過來對人進行觀察和思考時,它們也終將把思考的目光投向自己。

    《人類研究》帕特裏克·特雷塞特 裝置:機器人,電腦,筆,紙 6 5.4 3m 2017

    觀眾與作品互動

    徒留與自省者:當人類消失時,演算法會自省嗎?

    這一部分是策展人和藝術家對未來的共同想像,雖然演算法的自省在當下並不能實現,但這不僅是演算法“人化”的終極目的,更是人類對自己所打開的“潘多拉魔盒”的自省,是繁盛之後的寧靜。當“人類世”成為地層的一種構造,當人類的痕跡也像其他生物那樣被收藏進混凝土的“琥珀”中成為歷史,藝術家郭城在荷蘭一塊填海而成的土地上,選擇了一平方米的土地向下挖掘,直到自然形成的那一層。通過對挖出來的土進行篩選、清洗和回填,他試圖把這塊地包含的人類資訊全部抹去。他把作品命名為“一個被恰當重塑的過往”。

          

    《琥珀》郭城 雕塑 40×40×18cm,50×10×13cm,20×25×5 cm,9×9×3 cm,10×10×7 cm 2019

           

    《琥珀》局部

           

    《一個被恰當重塑的過往》郭城 影像 裝置 尺寸可變 2017

    克裏斯蒂安·米歐·洛克萊爾的另一件作品《自戀者》利用谷歌的Tensorflow框架搭建了一個可以對自己形象進行描述的程式。作品由一個“自己”和一面鏡子組成,“自己”面對鏡子的一面其實是一些電路板和一個錄影機,但它卻從鏡子裏看到了千萬種對自己的定義,均以“I am”開頭,觀眾可以從不時閃現的歷史記錄中找到那些“詩句”。這也不能怪AI,即便人類獨有用語言描述視覺形象的智力,但“認識你自己”依然是一個千古命題。

    《自戀者》克裏斯蒂安·米歐·洛克萊爾 裝置,混合材料(電腦,鏡子,電子元件) 125×205×230cm 2018

          

    《自戀者》螢幕的背面

    “索菲亞”的故事就此結束了,而“艾莉克莎”又將把目光投向自己的歷史向前回溯,從未來向過去“考古”,也像人一樣追問“我是誰?我從哪來?”

           

    策展人為展覽撰寫的詩句

    策展人邀請設計師為展覽設計的一套字體,”她開始考古自己的過去”

    此次“未來館”還在開幕當天特別舉行了以“藝術的未來與科技美學的國際主題論壇,邀請了16位國內外重量級嘉賓,就新媒體、藝術的未來以及藝術科技化等議題展開討論。

    “藝術的未來與科技美學” 國際主題論壇嘉賓合影 

    第一場論壇由第58屆威尼斯雙年展中國館策展人吳洪亮擔任學術主持。作為今日美術館“未來館”項目的發起人之一,高鵬館長在論壇中表示,龍星如在策展方案中對新媒體和科技發展的斷代理解,是選擇她擔當策展人的原因,在新媒體和科技藝術有氾濫傾向的環境裏,拿出一個小規模但對科技美學和當代藝術的嚴肅討論就顯得尤為重要。

    對於藝術中的媒介問題,德國ZKM策展人Daria Mille在作品收藏和策展時並不刻意區分媒介的新舊,甚至其中還包括藻類這樣的活媒介,而是用一個故事來作為主線串聯起展覽。藝術家Patrick Tresset表示機器人筆下的人物形象會因時間流逝而重疊,而這恰恰産生了另一種對時間的理解。此外,機器人對形體的認知也對人類理解人體繪畫有所幫助。

    藝術家Patrick Tresset的機器人筆下的人物寫生肖像

    關於邊界的理解,法國巴黎美院教授Tony Brown認為,技術的存在會更使我們反思人類的優勢。而Patrick和Daria則認為,所謂“邊界”和“新舊”都是個人的理解,藝術家應該在自然的狀態下選擇對媒介,目的是增進我們對美學的進一步認知。

    論壇現場

    第二場論壇由評論家黃篤擔任學術主持。新媒體藝術策展人蘇磊認為,新的語言會産生新的群體和受眾,新媒體所具有的工業化內核,會走向大眾化和文化泛化。當代藝術史家Jonathan  Harris研究發現,技術在每一個具體社會的情境中都有不同的含義。不論是藝術家還是公眾,都需要了解技術在當代社會的發展過程。藝術家Christian  Mio  Loclair對人的機器化提出質疑,人的自我意識和對世界的感受,也是他在作品中探討的主題。

    論壇現場

    第三場論壇由中央美術學院實驗藝術學院院長邱志傑擔任學術主持。策展人龍星如不認為自己做的是“AI藝術”展覽,她認為不應空泛地描述一種藝術形態,而應該去聚焦每一位藝術家的具體實踐。曾任英國V&A博物館數字部總監的Irini Papadimitriou指出人工智慧的重要任務是記錄人們的數據與痕跡。這個概念也是她策展的思路之一。藝術家Jake Elwes展示了機器創作的藝術,促使我們不斷思考人類的創造力到底是什麼。

    論壇現場

    最後,邱志傑總結道,目前來看,整個當代藝術界的科技化程度還遠遠不夠,藝術的科技化可以解決當代藝術出現的一些問題。而對過去技術和技術語境的再研究,又會使老作品獲得新的解釋。

    藝術家Jake Elwes展示了機器創作的抽象畫

    展覽的英/法文名稱是(DE JA VU)“似曾相識”,技術的“人化”已經廣泛出現,所以儘管“機器人間”有多種斷句方式,它們都關乎機器、人性與人類命運的探討。如策展人在展覽前言中引用馬克·維瑟的預言:“最為深遠的技術是消隱的,它們被編織進日常生活的羅網之中,不再可見。”藝術正是它們的揭示者,去追尋我們何以至此,以及人類將會怎樣。這樣的追問不僅使我們回到“環環相扣地理解世界”,也是對生命的最終確證。

    據悉,展覽將持續至10月24日。(開幕致辭和嘉賓合影圖片均由今日美術館提供,其餘均由作者本人拍攝)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相關文章

    機器人間:“索菲亞”與“艾莉克莎”講述關於Al的“切片”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青草视频在线播放| 羽田真理n1170在线播放| 免费a级毛片在线播放| 翁虹一级毛片手机观看| 你懂的在线视频| 俄罗斯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国产| 十六以下岁女子毛片免费| 中日韩一区二区三区| 午夜久久久久久久| 国产精品成人网站| 丝袜足液精子免费视频| 风间由美性色一区二区三区| 对白脏话肉麻粗话视频| 91成人精品视频| 蜜桃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高清电影在线观看| 女人爽小雪又嫩又紧| 人人妻人人爽人人澡欧美一区| 娇妻借朋友高h繁交h| 日韩一区二区免费视频| 国产成人8X视频网站入口| 日本最新免费二区三区| 日本久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国内精神品一区区| 5060在线观看| 啦啦啦最新在线观看免费高清视频| 欧美特黄三级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夜色在线观看| 在线国产视频观看| 欧美波霸影院在线观看| 久久人午夜亚洲精品无码区| 欧美老熟妇乱大交xxxxx| 久久精品国产99久久无毒不卡| 中文字幕影片免费在线观看| 亚洲综合激情九月婷婷| 女人与公拘交酡过程高清视频| 成年女性特黄午夜视频免费看| 一区二区三区无码高清视频| 欧美性猛交xxxx乱大交| 又粗又大又猛又爽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