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海報
2019年5月30日至2019年9月1日,由中國國家博物館和弗吉尼亞美術館共同主辦的“雲鬢珠翠——弗吉尼亞美術館藏二十世紀珍寶藝術展”將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展出。展覽將呈現134件(套)藝術珍品,其中包括11件(套)中國國家博物館館藏文物,以及123件美國弗吉尼亞美術館收藏的20世紀珠寶藝術珍品,向中國的觀眾介紹了這位世界珠寶設計大師的傑出造詣,為中國的設計帶來了新的活力。
活動現場
2018年,中國國家博物館與弗吉尼亞美術館簽署了五年合作框架協議,旨在促進展覽交流、藏品互借,以及共同策劃組織大型展覽,此次展覽就是此協議框架下兩館館際合作的第一個重要成果。
活動現場
得益於藝術贊助人瑞秋·蘭伯特·梅隆夫人的慷慨捐贈,弗吉尼亞美術館是目前全世界收藏讓·史隆伯傑作品最多、最全面的公立機構。讓·史隆伯傑是上世紀傑出的藝術家兼珠寶設計師,他以天馬行空和超越時代的想像,定義了20世紀新的時尚風格。
史隆伯傑的早期在做設計時經常會巴黎隨處可見的跳蚤市場上尋找靈感。一開始他設計了一些胸針,得到了朋友們的一致好評,這也是他成為珠寶設計師的最初原因。所以史隆伯傑不僅僅是一位珠寶設計師,他是從一個藝術家的角度來切入他對珠寶的熱愛。
展覽佈局
展覽分為五部分:
第一部分:璀璨華光
為了使此次文明的對話與交流更加深入、展覽形態更加豐富,中國國家博物館特意遴選館藏文物11 件(套)加入展線,體現珠寶作為文物的特殊價值。本次展出的中國文物不僅包括珊瑚、瑪瑙、玉石、翡翠、珍珠、松石、青金石、紫水晶、料珠、寶玉石等豐富材質,更以中國古代文物的工藝之美與弗吉尼亞美術館所藏20世紀珍寶形成很好的呼應,將為觀眾帶來不一樣的審美體驗。
◆
春秋 瑪瑙珠、玉佩組合項飾
這組項串飾用雙線將101顆瑪瑙珠,10件馬蹄形玉飾,1件橢圓形玉飾和2件小石飾串連而成。瑪瑙珠雙行,每隔若干顆珠子穿入一件馬蹄形玉飾,每片上雙線刻龍鱗紋。一件橢圓形玉片垂于最下方,其上淺刻龍首紋。造型別致,典雅華貴。
此件器物出土于河南三門峽市上村嶺虢國墓地,時代是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出土時位於墓主人的頸部,應是女性墓主人生前的珍愛之物,死後隨葬。在當時,這類瑪瑙與玉石組合的串飾比較流行,同時代的墓葬多有出土,有頸飾、腕飾等。
◆
明 嵌寶石金冠
金冠出土于江西南城縣長塘街明益莊王墓,出土時位於王妃萬氏的棺槨內。
金冠主體由圈、蓋、檐、舌四部分組成,均用細如髮絲的卷葉形金絲焊接而成,其上對稱鑲嵌了五十五顆各色寶石(現有缺失),另有兩隻蘑菇頭形的金簪,佩戴時用於固定在頭頂的發髻上。
金銀手工製造業在明代已發展到近乎頂峰,發達的金累絲工藝使得器物精妙絕倫,惟妙惟肖。另一方面,明代鄭和下西洋將許多寶石帶回國內,這大大豐富了首飾製作的題材和裝飾方法,因此明代鑲嵌類首飾是極為精美的,可謂是中國古代首飾製作的巔峰時代。
◆
清 青金石朝珠
朝珠由青金石珠108粒、紫水晶珠4粒、紫水晶墜5粒、紅料珠30粒組成。
朝珠是清代皇帝、官員所佩戴的具有禮制功能的項飾,懸于胸前。《清史稿·輿服志》記載皇帝所佩掛朝珠:朝珠,用東珠一百有八,佛頭、記念、背雲、大小墜雜飾,各惟其宜,大典禮禦之。惟祀天以青金石為飾,祀地珠用蜜珀,朝日用珊瑚,夕月用綠松石,雜飾惟宜。絳皆明黃色。其他官員的朝服、吉服都只能懸掛一串。
第二部分:天馬行空
◆
石上鳥(胸針) 讓·史隆伯傑,1965年
小鳥棲息在青金石上的造型使這枚胸針別具巧思。這一設計備受推崇,經常輔以海藍寶石、黃水晶、橄欖石、電氣石等各種顏色鮮艷的半寶石反覆重現。對這一經典造型最精妙絕倫的詮釋或許是在其問世30年後,于巴黎裝飾藝術博物館舉辦的史隆伯傑生前回顧展中出現的那枚胸針,位於鳥兒足下的,正是那枚舉世聞名的蒂芙尼黃鑽。
◆
蜂鳥(胸針)讓·史隆伯傑,1962–1963年
這枚採用密鑲工藝製作的風格化蜂鳥胸針流露出的活力與熱情,恰好印證了史隆伯傑對自然界的嚮往與對色彩的大膽把玩。這是展覽當中唯一用到粉鑽的珍寶作品,粉鑽非常的珍貴,在使用粉鑽做珠寶設計的時候,史隆伯傑在蜂鳥的羽毛翅膀中表現出了動感。20世紀中葉的許多設計師都曾在作品中融入自然主義,使動物主題珠寶成為這一時期的強勁潮流。史隆伯傑在對熱帶主題的詮釋中,融入了他定期前往東南亞和中南美洲旅行時獲得的靈感。
第三部分:滄海鮫淚
傳説中鮫人是海底的一種神話生物,以歌聲迷惑人心,落下的眼淚會化作珍珠。展覽這一部分主要展示了史隆伯傑用大量海洋生物為靈感而創作的珠寶設計。
◆
水母(胸針) 讓·史隆伯傑,1967年
這枚水母造型胸針充分體現了史隆伯傑海洋主題作品明快活潑、構思新穎的特點。水母的傘狀身體由一些透明的圓形月光石構成,並以小鑽石點綴其間,月光石蘊含的藍調珠光與這種發光生物所散發的光澤極為相似。捲曲的錐形觸須以拋光金料製成,並鑲有長方形藍寶石,觸須在傘面下方自由擺動,仿佛水母在游動。由於將各段肢體連接在一起的關節是靈活的,因此其各部分均可隨著佩戴者的行動而輕輕搖擺,正如這種深海生物在水中搖曳前行的姿態。
◆
史隆伯傑設計的貝殼型珠寶
史隆伯傑很喜歡住在海邊,有一次他的一個合作人拜訪他,他們泛舟海上,當時史隆伯傑從水裏撈出了一個這樣的貝殼,當時上面還纏繞了很多的海帶。然後第二天早上合作人就在他的工作室裏看到了這枚貝殼的設計,海洋的確給了史隆伯傑很多的靈感。
第四部分:桂棟椒堂
這一部分展品來自史隆伯傑接受梅隆夫人委託,為客廳做得裝飾品,不是一種佩戴的珠寶,而是一種擺設。在這一展廳中佈置成了一個客廳的形式。觀者在這個展廳中才能切身的體會到這些物品的體量。
◆
史隆伯傑設計的裝飾品
第五部分:光艷瑯玕
◆
冠冕戒指 讓·史隆伯傑,約1960年(1958年款型)
雞尾酒戒指又稱“晚餐戒指”,從20世紀20年代到20世紀中葉都在美國備受歡迎。本次展出的3枚戒指分別鑲嵌了一顆碩大的彩色鑽石,因戒面突出而引人矚目。為了增強戲劇性效果,中心寶石通常會飾以密鑲鑽石,這正是這枚冠冕戒指的鑲嵌方式。其中鑲嵌黃鑽的為展覽當中最昂貴的一枚鑽戒,它的體量非常大。
◆
手鐲打開以後裏面是一個手錶
第六部分:碧落星辰
這一部分的展品與天體有關,主要是利用珠寶熠熠生輝的特點,模倣天體的美麗和光彩,也延續了歐洲的裝飾傳統。展出的胸針為十字架形,旁邊配有羽翼,上面點綴星辰。
◆
十字架胸針
第七部分:蘭芷芳汀
最後一個單元叫做蘭芷芳汀,其中的設計多以花草為靈感。捐贈者梅隆夫人一直非常熱愛園藝,也一直從事園藝方面的研究,對此作出了很大的貢獻。
◆
葉子(項鍊) 讓·史隆伯傑,1956年
初看之下,這串項鍊似乎設計得工整對稱,但它恰好反映出史隆伯傑在作品中融入細微差異的精湛技藝。柔軟可調的圈鏈上墜有鑲嵌綠松石的流蘇,而裝飾在流蘇上的葉子實際附著在不同的位置節點上,並朝向不同的方向。自古以來,綠松石在全球文化中一直具有裝飾與儀式的雙重意義。在美國歷史裏,這種非透明的半寶石與西南部的土著文化有著深遠的聯繫。到了20世紀中期,史隆伯傑等設計師將綠松石與鑽石等貴重寶石共同應用於珠寶設計中,使綠松石搖身一變,成為備受追捧的主流珠寶材質。
◆
茉莉花(春之氣息)(項鍊) 讓·史隆伯傑,1966年(1962年款型)
在這款金碧輝的項鍊中,花朵和花蕾懸掛在與鑲鑽絲帶交織在一起的金色藤蔓上。葉狀支架在結構和主題上與整體設計融為一體,完美承載了16種不同尺寸的彩色藍寶石,使鏈圈由粗漸細,交匯于一個精緻的花卉扣環。雖然不是為梅隆夫人專門設計,但其特色寶石(共重211克拉)的顏色和序列極為平衡,使這款項鍊成為一件孤品。它被梅隆夫人昵稱為“春之氣息”,因為忍冬灌木的濃香正是春天到來的預兆。1985年5月3日,梅隆夫人佩戴這條引人注目的項鍊,出席了在華盛頓特區國家藝術館舉行的第三屆安德魯·W·梅隆晚宴,該活動旨在紀念保羅·梅隆從博物館董事會主席位置上退休。梅隆夫人對這條項鍊的持久喜愛,也證明了史隆伯傑設計的優雅和永恒魅力。
◆
花盆造型擺件 讓·史隆伯傑,1960年
根據史隆伯傑的建議,同時考慮到梅隆夫人的品味,保羅·梅隆于1956年購買了一顆極為罕見的94克拉克什米爾藍寶石。來自印度北部和巴基斯坦礦藏的克什米爾藍寶石,因其濃烈的天鵝絨藍色調而備受推崇。三年後,梅隆夫人訂購了一個“盆”來放置這塊特殊寶石。最終,史隆伯傑將一株用黃金精製的藍寶石花蕊植物種進了來自弗吉尼亞州阿珀維爾溫室的一個本色赤陶移植盆之中。梅隆夫人也是一位園藝家,她曾經幫助修復了路易十四的凡爾賽花園,也曾經受第一夫人的邀請重新設計了白宮的玫瑰園。1960年3月,梅隆夫人訂購了一枚鑲嵌藍寶石的鑽石別針,這就是現在花心那顆紫水晶的由來。這顆寶石可以拆卸,單獨作為胸針佩戴。
134件熠熠生輝的珍寶,等待你尋找美的雙眼前去現場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