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特蕾莎·德·阿魯達
在 2018 年擔任第 14 屆庫裏蒂巴國際當代藝術雙年展策展人時,我第一次接觸到黃莎莉的藝術作品。
2019 年 6 月,ASA 基金會組織在北京舉辦新聞發佈會上,介紹了將前往巴西代表中國參展的藝術家們。於是,我有機會與黃莎莉相識,並觀賞了她的作品。
2019 年庫裏蒂巴國際當代藝術雙年展的主題是“開放的邊界”,其宗旨是推動國際當代藝術和作品的廣泛性及跨領域性融合。藝術家們在“開放的邊界”交流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他們把自己的所見、所聞匯整合一本藝術美學精選集,使人們了解社會文化的演變。庫裏蒂巴國際當代藝術雙年展的舉辦是希望各國人士都能在展覽中積極交流。本屆展覽的亮點是金磚國家(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國和南非)和其他大洲一些具有代表性國家的作品。從歷史層面來説,庫裏蒂巴居住著大量世代定居或者短暫停留的歐亞移民,是他們讓這座城市成為歐亞邊界的延伸。
莎莉的作品正好與這屆展覽的主題相吻合,因為她自幼在巴拿馬生活數年,她的多元文化生活經歷無疑對她的藝術創作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這種經歷塑造了她的個人特質。莎莉所具有的好奇心、捕捉能力和表達能力,註定讓她能夠成為一個傳達多元文化的使者。這種傳達方式並不是文字敘述,而是通過她擅長的視覺藝術來表達,把她所感受的多元文化傳播給觀眾。莎莉的創作歷程可以與 17 世紀前往拉美的科學家及旅行藝術家媲美,即從歐洲出發前往“新大陸”,目的是了解、記錄和傳播土著人民的景觀、動植物和習俗,他們將自己的初衷作為文化交流的起點。
莎莉的畫作用敘事的方式表達,因此她的作品構圖非常清晰,把自然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元素都體現在她的畫面中。她的畫作中既有中國傳統水墨畫的影子,又有拉美世界中炫麗的色彩與筆觸痕跡。她把兩種截然不同的繪畫方式非常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個人風格鮮明。當我們觀賞她的《北京味兒》系列或《山青水秀》系列等充滿中國風情的作品時,通過中國傳統圖案的色彩所傳達的情感都會讓我們感動不已。當我們觀賞她的《雨林之歌》系列或者《巴拿馬姐妹花》等充滿拉美風情的作品時,我們都會沉醉於各式各樣動植物之中,仿佛遊戲世界于“新大陸”之中。
莎莉作品的生命力不僅源於她的個人經歷,還來自於她的創造力。她用批判性的美學來描繪世界,並自由地支配著自己的想像力,用詩意般的即興創作方式浸潤在作品中。這些也正是 20 世紀初以來的稚拙藝術風格的特點。莎莉是真正忠實于稚拙藝術風格的畫家,並不理會作品是否遵循當代藝術的規矩,而是保持自發性,按照自己內心的感受去創作。她除了描繪外部世界,還描繪自己夢中的潛意識。這些大量的稚拙藝術作品偉大之處恰好證明了莎莉畫作的存在理由。從這本畫冊裏,我們可以透視莎莉在 2012 年至 2020 年之間的大量作品所要表達的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