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庭堅《 砥柱銘》 唐代藝術史中有一個美妙的傳説,所謂吳道子作畫,張旭作書,裴旻舞劍的“三絕”説。 此三絕描述的乃書、畫、舞之縱肆飛動、狂舞超逸中生命激蕩的精神,也是中國藝術美學的重要命題。 中國藝術中飛動暢然的生命節奏最生動、最抽象的表達無疑就是書法。於是,東晉以來,從王羲之《蘭亭序》,唐顏真卿《祭侄文稿》,到宋蘇軾《寒食帖》,或喜,或悲,無不以舞之狀態表達生命的狂放張力。 2010年 6月5日深夜,北宋四大書家之一的黃庭堅之《砥柱銘》創下了中國藝術品拍賣之世界最高紀錄。水泄不通的拍賣廳裏,近20多分鐘,從起拍價8000萬元攀升、跌宕、頓挫、狂舞到4.368億元落槌成交,讓筆者與在場的人們一同如墜夢裏,不知是醉是醒,是真是假。 一時間,“泡沫炒作、假拍質疑、真假之辨”不絕於耳,如同一場沒有指揮的交響樂,讓人不知如何去聽。 《砥柱銘》本不是第一個過億的中國書畫作品,在此之前已有8件億元之上拍品(見附表),均産生在2009年和2010年。然而,僅僅7個月,就超越了去年保利秋拍明代畫家吳彬《十八應真圖》時創下的1.69 億元的最高紀錄2倍之多,著實令人心情複雜。拍完的第二天,許多朋友紛紛來電湊個熱鬧,外行的問:“這個黃庭堅是誰呀?為什麼值這麼多錢?”行內的問:“真拍還是假拍? 到底誰是買家?”一時不知該如何作答。 市場如此狂放,正如飛白流轉,蒼勁跋扈的黃山谷之書法,似一場靈動狂舞,中國藝術市場動靜難辨,不妨靜下心來,細細梳理,仍可見狂放動蕩的市場中有沉靜不變的標準;看似瘋狂的背後有理性的內部條件和外部背景。 中國書畫作品的價值判斷有哪些標準?筆者拙見梳理如下幾點: 藝術作品之年代 這裡所説的年代,並非一定越久遠就越有價值,而是需要從中國藝術史的角度來判定。 各朝歷代對於藝術史都有不同領域的成就與地位。漢唐是絢麗的宗教、宮廷人物、鞍馬繪畫的歷史高峰期,後朝恐難以超越;書法藝術經漢唐五代的發展傳承,在宋朝達到美學的頂峰,以北宋四家為傑出代表;同樣五代及兩宋是中國文人大山水藝術的成熟時期,荊浩、關仝、董源、巨然對後世山水畫具有宗師典範的深遠影響;同時以“格物”精神為宗的高度嚴謹的寫實花鳥畫在宋代也達到了登峰造極的水準,後朝無出其右。明中後期沈周、文徵明,徐渭、前清四僧之石濤、八大山人是襲承傳統而突破創新的巨匠大家;清中期國力強盛,宮廷紀實性繪畫出類拔萃。近現代中西璧合,突破傳統而獨闢蹊徑,百花齊放。 可見,每個時代成就特點各不相同。 判別年代就是要在藝術史上給作品進行定位。 藝術家的藝術成就及藝術史地位 所謂大家既是各個歷史時期具有代表性的藝術家,在藝術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如唐有人物畫大家:閻立本、周昉、吳道子;青綠山水畫家代表李思訓父子;文人山水畫鼻祖王維;五代文人山水宗師荊浩、關仝、董源、巨然;南宋山水有馬遠、夏圭、李唐、劉松年四家;北宋書法有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四大家和宋徽宗瘦金體;元四家黃公望、王蒙、吳鎮、倪擅山水, 趙孟頫集詩書畫大成;明有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吳門四家,灑脫如徐渭、陳淳;人物畫當屬陳老蓮、陳洪綬;晚明董其昌、藍瑛;清宮廷派四王、民間有四僧、揚州八怪。 近現代大寫意突破吳昌碩、齊白石、潘天壽,海派黃賓虹、張大千,吳湖帆,嶺南派高奇峰、高劍父;中西貫通徐悲鴻、趙無極…… 傑出的藝術家是藝術史的創造者和書寫者,他們才是具有收藏價值與市場價值的保證。 作品自身品質 作品的題材、創作時間、創作內容、尺幅大小、保存品相、史料價值均是判斷作品價值的依據。同一位藝術家,不同作品的價格也可以有天壤之別。 由於藝術家在不同的人生經歷和藝術發展階段的作品水準都不盡相同,價值自然也不同。 其次,藝術大家也不免有應酬流滑之作。尤其近現代大家如齊白石、張大千等多産藝術家的作品價值可以有幾萬元至幾千萬元的差別。古代書畫作品中另一個重要的衡量標準還有作品的文物史料價值。例如清代徐揚《平定西域獻俘禮圖》,以寫實的筆法描繪了一個歷史時刻的片斷,具有十分重要的文物史料價值和藝術價值,是乾隆時期清朝宮廷紀實繪畫的佳作,該作在去年以1.34億元高價成交。 總之,所謂名家名作,就是知名藝術家在成熟創作階段創作的典型風格且品相良好的代表作和精品。 稀有性、作品存世量 物以稀為貴。稀有性是決定中國古代書畫價值的重要標準之一,與瓷器、古玩等藝術工藝品不同的是每一件書畫藝術作品都是獨一性的,不可複製,即使藝術家本人也不可能在創作出一幅同樣的作品:蘇軾本人也無法重溫淒苦而再寫出字字哀涼困頓極致的《寒食貼》,因此,傑出的藝術作品往往是孤品而顯得異常珍貴。藝術家的産量和存世量也是決定作品價值的決定性因素,如宋元書畫年代久遠且不宜保存流傳,作品的存世量極少;品相保存完好如宋《砥柱銘》且留傳有序確實難得;又如晚明董其昌的作品相對傳世較多,而石濤真跡本就較少而贗品又極多,所以公認且流傳有序的真品價值必然不菲。 作品的題跋、標簽和邊款與流傳有緒 書畫的題跋、標簽和觀款都是書畫鑒定與價值判斷的重要依據。書畫的題跋可以分為作者題跋、同時代人題跋、後人題跋,標簽、觀款以及拼湊挪移的題跋、觀款和標簽等類型。題跋、標簽和邊款往往是提供重要的資訊如書畫創作年代、作者、創作過程、被欣賞、被收藏的歷史和傳承的經歷。收藏講究作品流傳有緒,而題跋、標簽和邊款就為流傳提供了重要資訊和線索。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利用題跋作偽自宋代以來就已經很盛行。米芾的《書史》中便記載了他所臨寫的王獻之的《鵝群帖》以及虞世南的書法,被王晉卿染成古色,加上從別處挪移的題跋,裝在一起還請當時的公卿來題詩,假若這些字卷傳到現在,雖然宋人的題跋是真跡,而帖本身卻是米芾臨的。因此,題跋的資訊真偽也需仔細甄別。另外題跋人、題簽人的鑒賞水準,藝術水準、身份地位都會對作品的價值産生影響。如蘇軾《寒食帖》本已彌足珍貴,幸又有同時代大家其弟子黃庭堅之精彩題跋,蘇軾本未署名押款,而有黃山谷用自己的絕美書法與蘇對話,宋代兩大書家,如此高手過招,堪稱“雙璧”令人叫絕。難以想像,假設珍貴如《寒食貼》不身在臺北故宮博物院而在市場上出現,將會如何天價,想來哪怕是世界藝術品單件價格被打破也絲毫不足為奇! 綜合上述重新來看《砥柱銘》:1.書法是中國藝術的最高表現形式;2.宋朝是中國藝術史和美學的巔峰時期;3. 黃庭堅書法對於宋代乃至後朝的中國書法之深遠影響;4.《砥柱銘》流傳有緒,品相極佳稀有。是否物有所值需要更多的外部背景分析和國際橫向尺規。首先是歷史的因素,常有人拿黃庭堅等中國古代藝術家與畢加索、梵谷、波洛克等近現代西方大師的價格相比,殊不知從藝術史的範疇,本不在一個層面;中國宋代藝術之成就地位於東方文化和文藝復興時期之於西方文化的重量有過之而無不及,因而與宋四家的地位遙遙相望的是文藝復興大師拉斐爾、米開朗基羅等,而不是近現代的畢加索。然而從市場的角度來看,由於20世紀美國收藏巨頭洛克菲勒、摩根等家族將所收藏的文藝復興古典精品悉數捐贈博物館,就意味著從此絕少有古典大師的作品在市場流通,所以價格不是不高,而是無價至無可買賣。只有尚有充足作品可買賣的近現代西方大師的作品才在100年來西方經濟快速發展的歷史背景下創下目前的國際藝術品的尺規。問及從事藝術品基金專注于中國古典書畫藝術的中華藝術基金合夥人Craig Yee有關《砥柱銘》的價格合理性時,Craig就指出:“中國在近200年的時間裏,風雨飄搖,戰亂不斷,經濟普遍落後。因此中國藝術品長久以來就處於嚴重被低估的狀態,根本原因是國家的經濟地位造成的。從藝術價值來講,以拉斐爾僅存市場的一張簡單的黑白素描習作高達3.23億人民幣的成交價格,宋代書法精品長達15米的《砥柱銘》4個多億的價格是筆很劃算的買賣。” 宏觀來看,我國的經濟快速發展與財富的迅速積累使中國大踏步地進入收藏時代。根據美國、日本和臺灣地區的藝術市場發展數據來看,當一個區域的每人平均GDP超過3000美元的時候,往往會出現收藏趨向。當每人平均GDP達到5000至8000美元的時候,藝術品收藏會出現一個快速增長期。而當這個數值達到1萬美元及以上的時候,這個國家就會出現系統的收藏行為。中國在2009年的每人平均GDP已經達到3600美元,而在上海、北京等大城市每人平均GDP已經超過1萬美元。 理論上,目前出現的藝術品收藏投資火熱狀況是水到渠成,順理成章的。 其次,短期來看,4月份以來遭受強烈打壓的樓市和連續低迷的股市使國內部分資本涌入藝術品市場尋求新的投資可能性。長江商學院金融學教授、藝術品投資“梅?摩西”指數創建人梅建平還指出,從全球範圍來看,目前全球流動性氾濫加上歐洲經濟持續不景氣,資金需要“出口”,不能否認目前有部分熱錢進入藝術品投資市場。梅教授還認為古代書畫精品如同樓市中的高級公寓、股市中的藍籌股,高價的同時未來也會有高的投資回報。要買就買頂級的作品,看似激進,卻被認為是藝術品投資裏相對風險最小的操作辦法。從今年剛以1.299億元成交的錢維城《雁蕩圖》來説,此作品2002年以429萬成交,當時已算不菲,2007年以2408萬成交,不到3年,便進入億元大關,可見頂級藏品的投資收益不可謂不豐。 再之,機構資本介入藝術市場帶來了啟動效應。 從2004年逐步出現小規模私募進入藝術市場,2007年金融機構如民生銀行高調推出2億元人民幣規模的藝術基金一號産品,目前以外資背景低調而專注投資中國古代書畫藝術品的基金規模高達1億多美金。更不用説以山西、浙江等地大規模的類似于私募基金操作的快速增長的藝術品投資群體的力量。馬未都先生的觀復博物館也在近期宣佈引進了來自風險投資人的資本加入,目標建成中國的古根海姆博物館。雖然並非為風險投資直接注資,但是卻給出了一個信號:資本對於藝術市場興致漸濃。 |